•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1985中篇小说卷) 普通图书/文学 编者:吴义勤 百花洲文艺 978755002017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1985中篇小说卷) 普通图书/文学 编者:吴义勤 百花洲文艺 9787550020177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8.5 4.4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吴义勤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ISBN9787550020177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852281

上书时间2023-09-1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5中篇小说卷)》,主编者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本年度最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按年度形式推出,精选了本年度优秀作家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体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作品给人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也对这个时代的精神氛围有精微的把握,内容深刻,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吴义勤,文学博士,教授,博土生导师。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

目录
陆文夫  井
王安忆  小鲍庄
韩少功  爸爸爸
马原  冈底斯的诱惑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张笑天  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

内容摘要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5中篇小说卷)》选取了1985年优秀中篇小说7篇,包括王安忆、陆文夫、韩少功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
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精彩内容
 井陆文夫一、信息中心的信息东胡家巷里有个信息中心,专门提供有关饮食男女方面的消息。这个中心不是新近创办的,它的存在至少也有两百年。它不设主任和顾问,召集人实际上是一口井,一口古老而又很难干涸的井。
这口井坐落在东胡家巷的西头,在朱世一家的小楼下,围墙外、石库门的右半边,隐蔽在一棵香樟树的下面。树下用砖头支着两根长条石,算是石凳,给到井边来劳作的人搁菜篮、等空当,坐在上面闲聊天。东胡家巷在一九七八年之前没有自来水,半条巷子里的人都是靠这口古井过活的。一九七八年之后虽然通水了,但也不是家家都有水龙头,何况那井水冬暖夏凉,又不花钱,那些不能挣钱却很会花钱的阿婆和阿姨们,还是乐意到井边来洗衣、洗菜、淘米。趁此机会每日举行一两次非正式的办公会议,提供和交流
各种信息,使这个古老的信息中心不因自来水的冲击而自行倒闭。你别瞧不起这个古老的信息中心,它的常委们都是东胡家巷里的活字典,法院和派出所经常要向她们咨询,当然,她们总是乐于尽义务,从来不收咨询费。
阿婆和阿姨们到井边来集会时,总是不慌不忙,先把菜篮、木盆、搪瓷盆、塑料盆、吊桶等等放在条石上,然后抬起头来看看朱世一家的小木楼。话题经常是从这座小木楼开始,由此及彼,慢慢地延伸开去。因为这座小木楼里经常会发生一点骚动、变异,容易被人们当作话搭头。
远在二十多年前,井边上的常客们就在小木楼的窗户里有过重大的发现,看见那住在楼上的朱世一抱着一个年轻的姑娘在亲嘴!这事儿何等了得,立即像弄堂风似的吹遍了东胡家巷:“不好,朱世一有对象了,那姑娘漂亮得像个仙女似的!”那时候的朱世一
已经三十多岁了,参加工作也有七八年,大龄青年好不容易找到个仙女,这事儿又有什么不好呢?原因很简单,东胡家巷里的人对朱世一的印象不好,恨不得这小子打八辈子的光棍,或者是被母夜叉迷住了头。
这小子说起来也是个世家子弟,据说他的曾祖父曾经见过慈禧太后,这事情谁也没有见过,只见过他的父亲抽大烟、吸白粉,急匆匆地活了不到三十年;他的妈妈也从来不事生计,靠变卖家当度日。先是卖古董、字画,接下来便卖家具,卖绣品,卖瓷碗瓷盆、果盒、水盂、蜡烛台、铜面盆、红漆马桶、红木小件等等的小零碎。卖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四大皆空,连房子也典给了一个做生意的,他自家住在楼上还得付房钱。卖得好啊!新中国成立后划成分时朱家却被定为城市贫民。当时的工作组也曾有过怀疑,这样的人家能不能称作城市贫民呢?一查,却又发现朱世一新中国成立前在万康钱庄学过三年生意。卖光吃光前账了结,学生意是徒工,算作工人阶级。毫无疑问,朱世一的家庭出身是城市贫民,本人成分是工人,响当当的。当时,东胡家巷里的活字典们也在井边议论,说是朱世一这小子不能算作工人阶级,那万康钱庄是他舅舅开的,老娘舅害怕他们母子二人月月去借钱,便在钱庄里吃个空额,朱世一是拿干薪的。没用,干薪湿薪都是薪,成分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前三年主要的生活来源而确定的,朱世一只能算是工人阶级。想不到这个成分比万贯家财还可贵,若干年间简直成了一
种爵位,入党、做官,直至参加“文化大革命”都可以优先。朱世一立即成了里弄里的积极分子,依靠对象,很快就参加了工作,成了国家干部。二十八岁入了党,三十岁上当科长,在区里管工业。当然,朱世一的飞黄腾达也不完全是靠成分,这小子是另有一功
的。可他在东胡家巷里还是老腔调、老脾气,没有因为成了工人阶级而有所改变。他又酸又鬼又吝啬,又有那么一种好像不屑于计较的大少爷派头。吝啬和大派是一对矛盾,这矛盾的产生倒是和他的出身有关系。世家子弟视黄金如粪土,没落后代是靠卖红木小件过活的,一对矛盾统一在朱世一的身上,形成他是说大话而用小钱。他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说起来他家里什么都有过,无啥稀奇。可是他家里有只新吊桶,却不大舍得用,因为那吊桶绳是黄麻做的,容易烂。
要打水时便伏在楼窗上等机会,看见有人到井边来时便下楼,借人家的吊桶用一回。用就用吧,嘴里还要
啰里啰嗦的:“你这根吊桶绳烂啦,拉在手里滑腻腻的,换根吊桶绳又不花几个钱,看你啬的!”世家子弟即使穷到底,那点儿架子还是有的。朱世一自视甚高,不屑与巷子里的市井小民合流,特别是对那些常到井边来的姑娘大娘儿们看不起,太俗气。朱世一也
想老婆,想得还挺热,可他对老婆有世家的标准,要
求优雅、高贵,漂亮得像戏台上的大小姐,那大小姐好是好,可是侍奉她们要花很多钱,要她们侍候男人更是不行的。朱世一请不起丫鬟花不起钱,自己又要
当老爷,矛盾统一:找个老婆既要能当小姐看,又要
能当丫鬟使。用此标准来找对象,东胡家巷里当然是空的。东胡家巷里的妇女们对他也不客气,常在井边上指东说西,刺刺那个朱世一。可她们自己也不注意,说着说着便要开些粗俗的玩笑,讲床上的事体。朱世一听了便要骂:“闭上你们的臭嘴,这些秽话亏你们说得出来的!”可他自己却常常躲在窗子后面偷看姑娘儿们的大腿,吓得姑娘儿们在井边上蹲下来时,都把背脊梁朝着他的窗子口。井边上的人看人不论成分,不计官位,的的确确是重在表现,她们对朱世一
的飞黄腾达很不服气,只有一点聊以自慰:这小子三十岁上还没有找到老婆,那是天有眼,活报应!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