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月刊 邱学华的教育家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师月刊 邱学华的教育家之路

9 7.5折 12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教师月刊编辑部 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0868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10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12元

上书时间2024-01-22

鍵の君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教师月刊 邱学华的教育家之路
定价:12元
作者:教师月刊编辑部 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7520868
字数:120000
页码: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教育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特级教师邱学华历经50年研究与实验创立了尝试教学法与尝试教育理论,为我们树立了这方面的典范。同时,邱学华的教育家之路也会给教师读者的教育工作丰富的启发。  当学生不爱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教师如何寻找背后的原因?本期叶菊艳专栏“关注学生的课堂安全感”告诉我们,想让学生积极发言,必须首先给他们提供安全的氛围。  人文精神的迷失令人心痛。如何寻回人文的维度?《四星高照,何处人文》一文中,学者刘再复告诉我们,这需要从孩子那里开始,需要教师们努力做好“人婴侍者”。
内容提要
《教师月刊》创办于2009年7月,是大夏书系策划团队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研员精心打造的教育期刊。  《教师月刊》坚持人文精神、立足专业视角、普及教育学术、推广名师经验,致力于建设健康的教师文化。2014年,《教师月刊》全新改版,以更多的页码、别致的开本、优质的纸张、精美的装帧带给读者青山绿水一般的阅读体验。
目录
专栏茶馆故事:老舍的话剧历史课 _ 周勇倾听之难与教育之难 _ 李政涛教育的节奏 _ 朱永通关注学生的学习安全感 _ 叶菊艳封面邱学华的教育家之路名家钱谷融  生活什么时候都是流动的 _ 徐晓楚  刘阳  汤涛现场记事    绍兴书市 _ 蔡朝阳 他乡遇志华 _ 程红兵“我爸爸说我一点也不……” _ 纪艺芳吴非说  剩下的大学记忆朱永新答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答王志胜老师话题把暑假还给孩子暑期来做“小先生” _ 邱磊让暑假生活多点挑战和趣味 _ 陈默让学生爱上暑假 _ 颜诺农村孩子的暑假生活 _ 孙建国暑假可以做的事 _ 刘可钦阅读谁是李泽厚 _ 杨斌“老课本”里的新问题 _ 王星人文四星高照,何处人文 _ 刘再复视窗书画  民国先生——王军个展作品选 报道  相约香坊,共话读书
作者介绍
李永梅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国内教师用书领先品牌“大夏书系”总策划人。  林茶居1969年6月生于福建东山岛,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有诗歌、散文、诗歌评论、文化随笔、教育随笔等。2000年出版诗集《大海的两个侧面》。曾供职于海峡文艺出版社,福建教育杂志社。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教师月刊》主编。
序言
罗素与“教育家父亲” 文 _ 林茶居1921年9月,英国哲学家罗素(1872—1970)第二次走进婚姻的殿堂。两个月后,儿子出生。大概是因为“老来得子”,罗素对教育问题产生了远胜于其他问题的兴趣。两年后,他又有了一个女儿。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他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有针对性。1926年,罗素出版《论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一书(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杨汉麟翻译的中文版,书名改为“罗素论教育”)。第二年,为了能以自己合意的方式教育两个孩子,他与妻子在英国南部创办了比肯希尔学校,实践和检验自己的教育思想。罗素除了是一位哲学家,还是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学家,因其研究的领域众多且成就斐然,被时人称为“当代的亚里士多德”。1950年,他因“创作了多种多样的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作品”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自1901年创立以来五位获奖的“非文学家”之一,其获奖作品是一部探讨婚姻、家庭、性等问题的著作:《婚姻与道德》——有意思的是,罗素的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最后一次结婚时他80岁。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这些“历史信息”,是因为我从罗素的学术生涯当中,看到了一个人做了父亲之后,整个生命激荡出一种强烈的“父亲情怀”,并使之成为一个“教育家父亲”。罗素这样说:“我所必须阐述的意见乃是我为自己的孩子寝食不安、百感忧思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社会、心理等)现象。记得几年前采访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时候,我问他,你的哲学思考是不是有一个父亲的视角?他的回答是:“这恐怕是我唯一的视角。”对于教育,周国平先生尽管没有专门的论著,但他的“教育言说”遍及很多哲学谈论,纠缠其中的一样是“为自己的孩子”而特有的那种“寝食不安”和“百感忧思”。可以说,周国平先生一样是一位“教育家父亲”。在我认识的教师中,也有一位“教育家父亲”——浙江绍兴稽山中学的蔡朝阳老师。2013年10月,“大夏书系读书节”在厦门海沧做了一场活动,蔡朝阳老师作为嘉宾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生活和职业经历。他说,在很长时间内,他对教育是无感的,因为没有感觉到教育的创造性,后来做了“奶爸”,“教育价值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有很多人,有很多教师,因为做了父亲(母亲),而被自己的孩子唤醒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教育价值感”、“教育意义感”。这是父性(母性)的洋溢与澎湃,足以使人的精神疆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扩展,心灵变得柔软而多情,对教育产生更多体贴入微的醒悟。当然,“父亲”并非由此就必然地成为“教育家父亲”——从“父亲”到“父亲教育家”,除了必须有爱的支撑,还必须有理性作为引渡。以罗素为例,就是说,他的教育思考,除了有作为一个父亲的舔犊之情在持续发酵之外,还有作为一个哲学家的深刻见地和批判精神,以及作为一个数学家的缜密思维和严谨推演在产生作用。在《罗素论教育》这本书中,罗素首先阐述了“教育的理想”,然后顺着人的成长阶段,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大学时期),探讨人的“品性教育”和“智力教育”。这其中必定融合了他对自己的孩子如何长大成人的理想设定,也必定渗进比肯希尔学校的办学理念。从另一个角度说,罗素之所以要为自己的孩子创办一所学校,正意味着他对教育的不满和不放心。对于当时流行的精神分析理论及新教育理论,他进行了深刻分析,同时不断回望自己的童年及童年经验,进而在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核心观点:“在我看来,将活力、勇敢、敏感以及智慧四种特征结合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我想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家父亲”,罗素思考教育的理路和方法,有两点尤为值得我们借鉴:其一,双向追问,即不仅批判时代问题,同时反思自我成长。其二,历史考量,即没有囿于当下情境,提出“每代人都必须改正其教育方法”,因为,“人类知识的总量以及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之中”。罗素说:“三种极其单纯而非常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悲悯。”这应该是罗素所有思考的动力源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或许我们最终无法成为“教育家父亲”,但依然可以也需要抱持这样的“激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