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 规范 实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 规范 实例

22 3.2折 69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静坤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25600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69元

上书时间2024-04-10

靖鮟大君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 规范 实例
定价:69.00元
作者:刘静坤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9725600
字数:309000
页码:37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规范·实例》从证据风险这一全新视角,结合审判实践和典型实例,对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和各类证据规则的司法适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证据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目录
目录章  证据裁判  一、证据的含义(一)证据在诉讼中的四重身份(二)证据与命题、事实  二、证据的属性和种类(一)证据的属性(二)证据的种类  三、证明对象(一)实体性事实及其构成(二)程序性事实及其类型(三)证据性事实及其类型  四、证明的辩证思维(一)关键事实与非关键事实(二)争议事实与非争议事实(三)边际事实的独特价值第二章  证据风险  一、直接证据的风险(一)案例引子(二)言词证据的法律风险(三)言词证据的失真风险(四)言词证据的异常变化  二、间接证据的风险(一)间接证据悖论(二)间接证据的失真风险(三)间接证据的推理风险  三、证据风险的识别(一)证据的法律风险识别(二)证据的失真风险识别(三)证据的推理风险识别第三章  证据排除规则  一、二步式证据审查法(一)传统证据理论的实践风险(二)二步式证据审查法的制度蕴含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非法证据的范围和认定标准(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未决的疑难问题  三、瑕疵证据排除规则(一)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辨析(二)瑕疵证据排除规则及配套制度改革  四、传闻证据规则(一)书面证言的证据能力难题(二)存疑书面证言排除规则(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替代制度  五、证据规则(一)证据规则的基本要求(二)证据数据化对证据规则的影响(三)证据规则的隐忧及配套制度  六、意见证据规则(一)意见证据规则的制度考量(二)意见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配套制度  七、关联性规则(一)关联性规则的总体考量(二)关联性规则的具体要求第四章  证据审查判断  一、物证、书证的审查判断(一)审查物证、书证的来源及收集过程(二)审查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或与原物、原件相符(三)审查物证、书证的动态变化(四)审查物证、书证与待证事实的关联(五)审查物证、书证收集的全面性(六)审查补查补正的必要性  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一)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二)审查证人的作证资格(三)审查证人与案件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四)审查证人证言的收集程序、方式(五)审查证人证言的实质内容(六)审查被害人陈述的特殊风险  三、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一)审查讯问程序的合法性(二)审查供述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证据材料(三)审查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实质内容(四)审查庭审供述与辩解的真实性(五)审查同案被告人供述的证明价值  四、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一)审查鉴定人的法律资质(二)审查鉴定的委托程序(三)审查鉴定意见的基础材料(四)审查鉴定意见的实质内容(五)审查专家辅助人的质证意见(六)鉴定意见的实质性审查方法:以DNA证据为例  五、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判断(一)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二)辨认笔录的审查判断(三)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判断  六、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一)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二)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  七、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判断(一)审查技术侦查证据的合法性(二)审查技术侦查证据的实质内容第五章  证据分析  一、证实与证伪并行的证据分析模式(一)确证偏见及其危害(二)证据分析的总体要求  二、关联分析方法(一)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二)关联分析的总体要求  三、印证分析方法(一)逻辑树理论(二)印证分析的总体要求  四、系统分析方法(一)考古学原理的启示(二)系统分析的总体要求第六章  司法证明  一、司法证明的指引性规则(一)孤证不能定案规则(二)有效印证规则(三)先供后证规则(四)间接证据定案规则(五)同案被告人供述定案规则(六)陈年旧案定案规则  二、司法证明的负面清单(一)禁止用经验取代证据(二)禁止用推测取代证明(三)禁止用言词证据否定实物证据(四)禁止回避证据矛盾第七章  疑罪从无  一、合理怀疑与疑罪认定(一)合理怀疑的源起和内涵(二)疑罪的认定标准及主要类型  二、疑罪的产生机理(一)疑难案件的证明难题(二)侦查取证的偏差和失误(三)对抗制诉讼下的控辩偏见  三、疑罪从无的规则蕴含和实践要求(一)疑罪从无的规则蕴含(二)疑罪从无的实践要求(三)疑罪从无的程序保障(四)死刑裁判的特殊要求第八章  改革前瞻  一、取证程序的规范化(一)证据规则与取证程序的悖论(二)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程序隔离保障机制(三)程序改革举措的实施机制  二、证据规则的数据化(一)证据指引的数据化(二)诉讼程序的数据化  三、证据争议解决机制的体系化(一)庭前会议的证据争议解决机制(二)庭审程序的证据争议解决机制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