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

26 7.9折 33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丰国欣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53726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3元

上书时间2024-03-18

靖鮟大君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
定价:33.00元
作者:丰国欣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040253726
字数:400000
页码:334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描述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心理机制,阐述了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认识论,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上原创性地构建了“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简称“二语认知协同”论;英文全称为“Theory of CognitiveIntegr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CISLA Theory)这一理论体系,旨在为第二语言习得这种语言心理提供一种理论认识,为这种理论应用于相关领域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并且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奠定一种新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野和领域。
目录
内容摘要序(一)序(二)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   1.1.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始时间   1.1.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1.1.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同周边学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概况   1.2.1  自觉对比时期:寻找理论基点,形成对比意识   1.2.2  中介系统描写时期:结合对比成果,探索二语本质   1.2.3  习得过程描述时期:吸取个性研究成果,展开共性研究工作   1.2.4  理性分析时期:进行思索与探索,寻找目标与结论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语言观   1.3.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献所反映出的语言观   1.3.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语言观的贡献第二章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理论基础 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哲学基础   2.1.1  范式的定义及其与通约之间的关系   2.1.2  范式的理论原理   2.1.3  范式的照应:语言可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的终统一   2.1.4  范式理论引起的话题:“二语认知协同论” 第二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语言学基础   2.2.1  语言学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2.2.2  Saussure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2.2.3  Chomsky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2.2.4  Humboldt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2.2.5  潘文国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第三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论的心理学基础   2.3.1  语言认知心理的形成与“二语认知协同”能力   2.3.2  相互作用论与“二语认知协同论”的构建第三章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 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本质   3.1.1  “二语认知协同”是第二语言心智技能   3.1.2  “二语认知协同”是第二语言能力   3.1.3  “二语认知协同”体现于第二语言具体活动   3.1.4  “二语认知协同论”内核成分图解 第二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一:语言本能与能力的协同   3.2.1  语言本能和语言能力的涵义、关系及运作原理   3.2.2  语言本能和语言能力的运作条件:大脑、认知和环境   3.2.3  语言本能的运作形式:思维语   3.2.4  具有本能意义的语言能力运作形式:语言知觉 第三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二:心理认知模块之间的协同   3.3.1  心理空间的协同   3.3.2  心理模块的协同 第四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三:语言认知心理的协同   3.4.1  心理表征:表层编码建立深层编码   3.4.2  认知推理:命题真实程度与大脑已有知识的一致性   3.4.3  心理期待图式:通过推理建立刺激信息之间的语义联系 第五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四:母语与二语的协同   3.5.1  心理语言学视角的概念讨论   3.5.2  母语和二语中概念的异同   3.5.3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协同   3.5.4  母语正负迁移的协同第四章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的内部活动环境:心理作用阶段 节  非纯粹形式化的“二语认知协同论”   4.1.1  “二语认知协同论”中的“协同”心理机制   4.1.2  “协同”心理机制不是纯粹形式化的过程   4.1.3  “协同”心理机制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话语示范及其认知心理作用   4.2.1  话语示范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原理   4.2.2  话语示范:作为一种认知心理机制的双效作用原理第五章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的外部活动环境:环境作用阶段 节  母语和目的语结构转换的涵义及策略   5.1.1  从心理作用阶段到环境作用阶段   5.1.2  句子的本质   5.1.3  句子的结构特征   5.1.4  语言形式的转换及策略   5.1.5  语言逻辑的转换及策略 第二节  母语和目的语结构转换的语境制约   5.2.1  语境制约及其涵义   5.2.2  语境制约下的第二语言理解   5.2.3  语境制约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第三节  跨文化的语境制约和语内调节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   5.3.1  语境制约和语内调节的关系   5.3.2  两种语言结构转换的理解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5.3.3  克服理解障碍的策略第六章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机制的体现 节  在句法中的体现   6.1.1  为什么“二语认知协同论”可以解释句法规则   6.1.2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机制的句法体现 第二节  在翻译中的体现   6.2.1  跨语际翻译的认知协同心理观   6.2.2  “协同”心理机制对翻译主体和客体的定位调整   6.2.3  “协同”心理机制调节下的不可译性第七章  全书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