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地层盾构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复合地层盾构技术

86 80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鸿雁, 广州地铁盾构技术研究所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45515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95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80元

上书时间2024-01-26

靖鮟大君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复合地层盾构技术
定价:80元
作者:廖鸿雁, 广州地铁盾构技术研究所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112145515
字数:320000
页码:195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复合地层盾构技术:广州地铁盾构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是一本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著。当前关于盾构工程技术的论著较多,而《复合地层盾构技术:广州地铁盾构工程的探索与实践》的突出特点是:立足于广州地铁多条线路的建设实践,展现了盾构工程的技术及其应用,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解析;从设计到施工,不断总结经验,屏蔽掉许多表面的现象与数据,较系统、客观地反映了广州地铁盾构工程实践的成果。
内容提要
广州号称国内地铁城市的地质“博物馆”,且城区建(构)筑物密集,导致盾构工程在设计及实施阶段,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未曾经历的技术难题,工程风险和难度巨大,艰苦实践的经验教训非常多,在探索并尝试了许多新工法、新工艺之后,盾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得到很大提升,已施工的120km盾构隧道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十分有借鉴意义。结合广州复杂的周边环境及复杂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廖鸿雁编著的《复合地层盾构技术——广州地铁盾构工程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介绍复合地层盾构工程的设计方案;对硬岩、岩溶、花岗质岩等困难地层的处理方案;盾构始发、到达的新技术、新材料;先隧后站技术,上下重叠、小曲率半径、大坡度、小间距盾构隧道的实施方案。针对国内地铁市场的旧盾构机越来越多的状况,《复合地层盾构技术——广州地铁盾构工程的探索与实践》也总结了广州地铁对旧盾构机的选用和改造经验,供建设单位(地铁、城际铁路、铁道、交通、大型管廊的建设业主),以及相关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人员参考。
目录
章 复合地层盾构机的选型、旧盾构的评估及改造.1.1 复合式盾构机的选型1.1.1 复合式盾构机类型1.1.2 复合式盾构机选型.1.2.1 日盾构机的评估,改造1.2.1 招标阶段对盾构机的初步选型1.2.2 盾构隧道施工标段划分1.2.3 拟用盾构机适应性论证1.2.4 旧盾构机的检测、评估、改造、维修保养1.3 案例1.3.1 九号线初设阶段盾构机的选型1.3.2 有针对性的盾构机改造1.3.3 盾构机改造不当的案例第2章 复合地层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案2.1 盾构隧道的线路设计2.1.1 复合地层的线路设计原则2.1.2 案例2.2 隧道结构侵限后的处理方案2.2.1 侵限原因2.2.2 调线调坡2.2.3 调线调坡对侵限无能为力时2.3 管片2.3.1 广州地铁的管片概述2.3.2 管片的选用第3章 困难地层的处理方案3.1 硬岩地层的处理方案3.1.1 对复合地层硬岩的认识3.1.2 复合盾构过硬岩地层的工法选择3.1.3 盾构法与矿山法结合3.1.4 盾构直接掘进通过全断面岩层3.1.5 盾构法与地面预处理结合3.2 岩溶地层的风险控制及综合处理技术3.2.1 实践经历3.2.2 风险控制体系3.2.3 勘察3.2.4 项目的“地质风险专项评估”3.2.5 溶土洞的处理方案3.2.6 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3.2.7 盾构施工应关注的问题3.2.8 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3.3 软弱地层的处理技术3.3.1 地层加固范围3.3.2 地层加固方法3.3.3 结构预留注浆孔3.3.4 软弱地层处理的质量控制及检测3.3.5 盾构施工应关注的问题3.4 花岗质岩地层的综合处理技术3.4.1 地层特点及常见问题3.4.2 实践经历3.4.3 盾构机的选用及配置3.4.4 盾构施工应关注的问题3.4.5 “孤石”的处理技术3.4.6 上软下硬地层的综合处理技术3.4.7 全断面硬岩的处理技术3.4.8 换刀新技术——砂浆填仓置换技术3.5 其他困难地层3.5.1 工程概况3.5.2 有害气体溢出3.5.3 施工对策3.5.4 建议第4章 联络通道的实施方案4.1 实施方案4.1.1 隧道内加固地层、隧道内开挖联络通道4.1.2 地面加固地层、隧道内开挖联络通道4.1.3 竖井开挖联络通道4.1.4 小结4.2 隧道内加固地层、隧道内开挖联络通道4.3 地面加固地层、隧道内开挖联络通道4.4 竖井开挖联络通道第5章 盾构端头的加固方案及始发、到达的新技术5.1 端头加固目的5.1.1 盾构端头加固的目的5.1.2 施工配套措施5.2 广州地铁常用的端头加固方案5.2.1 地面加固5.2.2 隧道内加固5.2.3 地面加固与隧道内加固结合5.3 洞门结构使用的新材料5.3.1 FFu材料替代钢筋5.3.2 玻璃纤维筋替代钢筋5.4 平衡始发、到达新技术5.4.1 传统端头加固方案存在的问题5.4.2 平衡始发、到达技术5.4.3 密闭钢套筒——可重复使用的盾构机始发、到达装置5.4.4 盾构机在钢筋混凝土箱体中始发、到达5.4.5 盾构机在土中到达的关键技术5.4.6 平衡始发、到达技术小结第6章 特殊技术的探索与实践6.1 “先隧后站技术”之——“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地铁车站6.1.1 修建地铁车站的技术6.1.2 关键技术6.1.3 实施效果6.1.4 结论与讨论6.2 “先隧后站技术”之——“明挖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地铁车站6.2.1 工程背景6.2.2 工艺流程6.2.3 关键技术6.2.4 实施效果与讨论6.3 盾构空推拼管片通过矿山法隧道6.3.1 断面设计6.3.2 空推荷载复核6.3.3 工艺流程6.3.4 施工关键技术6.4 盾构在硬岩地层的掘进技术6.4.1 常见问题及对策6.4.2 主要施工技术6.5 小曲率盾构隧道的修建技术6.5.1 修建小曲率盾构隧道存在的问题6.5.2 小曲率的始发技术6.5.3 小曲率的到达技术6.5.4 在小曲率地段掘进6.5.5 盾构机在小曲率地段的施工技术小结6.5.6 建议6.6 上下重叠、小间距、大坡度盾构隧道的修建技术6.6.1 工程概况6.6.2 关键技术6.7 土压平衡盾构机过长距离富水“半砂半土”、 “半砂半岩”地层6.7.1 土压盾构过砂层难点分析6.7.2 经验与教训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廖鸿雁(1970.11~),女,工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参加了除一号线之外所有广州地铁工程的建设。自2001年开始接触盾构,经过12年的磨砺,积累了大量的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的经验。现任广州地铁总公司建设事业总部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主管地铁土建工程重大设计、施工方案的技术论证及评审工作。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