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人生,不需要当第一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幸福的人生,不需要当第一啊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1.16 6.0折 52 全新

库存3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莹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08696126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9487261

上书时间2024-02-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莹 环球旅行作家,瑜伽修习者,瑜伽老师,前瑜伽新媒体主编。 出版《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 2009年成为“世界上优选工作——大堡礁看护员”优选前50位候选人。 2011年开始“梦想在路上”环球采访,前往20余个国家采访了上百位各界人士的梦想,其中包括挪威公主、波兰财政部长、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等人士。

目录
自序
辞呈
第一章 谁不是跌倒了再爬起
我是公主,可我不想活在你们的期待里  
孩子们,等我捕只熊回来
你不要等我,我也不想等你了
幸福的人生,不需要当第一啊
那些“赢家”未必比你过得更好
有种人生,叫我觉得值
财政部长听了我的问题,笑了
十六岁那年,我从南极回来
人生需要有一颗摇滚之心
那些辞职旅行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原谅是的自我救赎

第二章 其实梦想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
那个和总统做过生意的卖岛人
七十岁的绚烂,不是活成三十岁的样子
其实我不适合你们巴黎式的爱情
果断说不
我想做的不是裱花,而是蛋糕
有些人,住在明日的宅里
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什么样?
会笑的人,总是幸运
专心过好今天的人,未来差不了
真正的自由,不需要被证明
有富豪爸爸也得贷款

第三章 原来幸福一直都在啊
旧金山有群乱七八糟的人
原来所有的相遇都是你
为何你千帆过尽,内心仍是少年
有一种爱,能为你披荆斩棘
走,去威尼斯海滩跳广场舞
的路,就是直路
梦想成真,也并不等于幸福
在婚姻里的样子
我们的自尊?

后记一
后记二

内容摘要
    幸福的人生,不需要当啊/片段 那是一座五层高的小楼,莫扎特和他的家眷住在二楼。扶着镂空雕花的铁栏杆上楼,进门左侧间是厨房,右侧间是客厅,接着是客房、娱乐室、仆人卧室,以及莫扎特的书房和卧室。 1785 年,莫扎特一家在这里住下,他一共在这座房子里生活了两年半。第二年,在书房里,他写出了《费加罗的婚礼》。 “这里是我事业的梦想地。”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如此写道。 这是维也纳,音乐之城,音乐人的梦想之地。 我从没在一个城市里,见过这么多背着乐器的青年人穿梭在城市的街角。他们在这里追寻音乐梦想,正如两百多年前来到这里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一样。 “我十七岁才开始学长笛。” 伊迪丝一面清理厨房,一面对我讲述她的故事。 伊迪丝是维也纳近郊一所音乐学校的长笛老师,一位长笛表演者。四十六岁,单身母亲,有两个漂亮的儿子,大儿子雷曼十二岁,小儿子阿里克斯九岁。 她有一头浅淡的金色长发,一双迷人的蓝灰色眼睛。我在地铁站的花店里挑了一捧粉色玫瑰和香水百合送她,这让她很好高兴。 “上次有人送花给我,是一年前的事了。”她笑起来像块融化的巧克力。 “我一周只工作两天,虽然钱不多,但有大把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一进门,她就忙着打开冰箱,给房间里正在看电视的两个男孩儿做晚餐。我在厨房的桌子前打杂。 伊迪丝很初的职业梦想是首饰制作师。但后来不是她选择了音乐,而是音乐选择了她。 “十七岁那年,我还在学做首饰,当时已经是很后一年课程,有一天我和同学去教堂参加活动,我平生次听见了长笛演奏,那声音太好听了,我忍不住问乐师能不能让我吹一下。” 乐师把长笛递过来,伊迪斯轻轻吹出声后,就再也放不下来了。 她攒钱买了一把二手长笛,求妈妈为她请了一位老师。她为长笛的声音着迷,一天可以吹上五六个小时。就凭着这份热爱,十七岁才开始学习吹奏的她,很终用她精彩的演奏考入大学学习长笛表演。 一个首饰设计师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了。 “我很少见过古典音乐的演奏者能像你这样大笑。”我趴在桌上望着对面的伊迪丝。 “我知道!我在学校认识很多中国同学,他们的技术都很棒,但我觉得他们看上去并没在享受音乐。 她靠在身边的桌子上:“我演出时也经常遇到一些表演者,总是板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但有时当我独奏时,他们的嘴角也会慢慢地向两个耳朵的方向翘起来;我演奏莫扎特时,有人的眼睛会湿润,你能感到音乐真的流进了他们心里。这是我爱长笛的地方。” 除了教课,伊迪丝同时在几个民间乐团演出。 “在技术上人是有边界的,但对我来说,这不是很重要的东西。我当然也需要提高技巧,但有一点我却很清醒,是演奏本身让我快乐,而不是为了成为优选的演奏家,或是进入品质的乐团,那些不是我的目标,也不是我的梦想。” 她的话让我陷入深思。 多年来,我一直习惯性地接受着这样一种价值观:一个人应该努力做。 漫长的学生时代,老师常常把很多的关注投放给学习成绩优选的 学生;工作后,效率很高、能力不错的员工得到老板器重;运动场上,优选会获得很多的鲜花和掌声……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里,潜意识中,无论做什么,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成为优选的那个,要得到赞赏和认可,仿佛只有那样才感到自己重要。 在我过去的字典里,在我曾经接受的教育里,追求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那是一个好孩子的梦想,是一个好员工的典范,是一个很好运动员的追求,是生存的准则,是社会的逻辑,如此顺理成章以至于我从来没思考或质疑过它的正确性。 但今天我却不由自主地叩问内心,“我所追求的那些荣誉,真的带给过我更多的喜乐吗?如果是,为什么我没有越来越满足?”就像伊迪丝曾经反问自己一样,我的人生,是为了成为优选的演奏家,进入品质的乐团,还是为了演奏本身? 一个人,一定要做塔尖上的明珠才有价值吗?为什么要做?什么是好?做就是好吗?一定要强于别人才是好吗? 对面的伊迪丝看着我:“我进大学时,竞争很激烈,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找不到演奏的快乐,我对自己说,‘你怎么了?你的心死了吗?’我拿上长笛,去海滩演奏,去森林里演奏,去寻找很开始的那种快乐,慢慢地,那颗心又回来了。我明白真正让我快乐的,是长笛美妙的声音,是演奏带给别人的愉悦,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 当她说出这些话时,我发现自己原本举着摄像机的双手颤抖起来,浑身有种触电之感。 就像迷失在寻找莫扎特故居的路上一样,我走丢在了寻找幸福的路上。多年来,我百折不挠坚韧不屈地追逐在“争做”的路上,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寻找的是生命的快乐。所有的成就和掌声,都不是目的,而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成就生命的价值,幸福地度过一生。 现在我开始懂得我的烦躁和不快了。是对结果的关注,让我忘记了路途本身的精彩,是太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而让自己成了“荣耀” 的奴隶。 无法满足,是因为人的心本来就无法被外在的“成就”所填满。即使是一万个伟大的梦想也不能。如果一个人了解了心的本质,就会知道,它只能被真理和纯粹的爱滋养。 就是在那一刻,我从未如此清醒地意识到,我的人生不需要成为,我的目标不是成为品质的“演奏者”或进入很好“乐团”,我要的是内在的喜乐。 这些年,我在职场中认识了很多“人生赢家”。 有位老板朋友,做是他的人生信条。他永远是那个打满鸡血的人,那个不知倦意的人,那个领头羊。 “”是他人生的信条,但也成了他的制约,他无法忍受任何竞争对手赢过自己,所以他的注意力总是关注着对手的动静;他的一生,都在和人较劲。但在家里,他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公司,他的大多数员工往往来不及和他分享荣誉就带着疲惫的身心逃离。 那样的,也算不得成功吧。 应该是自然而生,水到渠成的。一棵参天大树,如果沉浸在自己的挺拔里,它就会忘记真正给予它养分的是阳光、水和大地,以及它内在被上天赋予的生命的力量。而它自己,其实一事未做。 是谁给了心脏跳动的力量?是谁给了头脑思考的可能,给了我们创造力?是谁在我们体内安置了这一套完美的生命系统?是谁在为我们生存、发展和进化提供阳光、空气和水?我们可曾创造过任何一样有生命的事物? 没有,一切都是自然赐予的。 没有一棵树会为自己“伟大”的身高而扬扬自得,它和任何一棵其他树没有本质区别,当树木真正成熟,硕果累累时,它会低垂眼眉,向大地折腰。 上天赋予人类生命,是为了让那无所不在的生命能量很终得以显现,而不是为了让所有的创造物彼此离间、较量、伤害。 我们从阿米巴虫进化为人类,但此刻这并不是进化的终点。 自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是人类的另一种无明。个体再能干,总有短板;个体再完美,总有局限。但当人们相互支持时,他们会天然地成为彼此的互补。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人类,必须在集体中成长,并实现下一步的进化。瑜伽中的集体意识,是说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整体生命能量的一部分,当个体的意识接近地与整体意识融合时,每个人就如滴水融入海洋一般,消除了小我,消除了痛苦的根源。 真正的完满,是这集体成就的完满。 这不是道理,而是事实。任何以满足小我优越感的企图很终都将落入无明的黑暗。让己苦,让人苦。 幸福的人生,根本不需要当。 很多年后,有一位老板说我不够野心勃勃。可是他不知道,为了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我流过多少泪水,走过多远的路。 而人生很难处,也不是懂得那些道理,而是能把这些道理实践一生。从那天起,伊迪丝在夜色里的笑容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后记 二十七岁时,我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辞职,找赞助,去环球采访这个世界上不同人的梦想? 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渴望冲破一些固有的模式,找一种方式去成就自己的才能,她不想受到任何束缚,想优选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力,实现价值。 西方现代心理学把这种渴望称为自我实现。 六年后,我在全世界很古老的瑜伽学院凯瓦拉亚达玛学习。在瑜伽心理学的课堂上,我回想起当年的“冲动”,才发现,那应该就是很朴质的对自我实现的渴望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有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生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从很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再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体对追求未来很高成就的人格倾向性,是人很高层次的需要。 但瑜伽认为,自我实现也不是生命的很高追求,真我才是。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一个人都可能面临这样的自问,人为什么会 有苦恼?怎么才能过幸福而充实的一生?我该如何去成就这个生命? 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了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他们逐渐发现人生有三类痛苦。 来自自己内在身体、头脑中的痛苦是一类,来自外在、自然的攻击、伤害是第二类,来自超自然力量的攻击属于第三类。 但人为何会经历这些痛苦呢? 智者们慢慢意识到,痛苦是因为人类错误地将自己认同成了这个名字,这个身体,这张脸,这个头脑,这个“我”,从而产生了各种执着和错误的想法。 但似乎真正的我,并不是这些外在的显现,而具有一种更高、更深刻的属性,是上天在每个人体内的映射,是一种属灵的、永恒的、喜乐的存在。 人如何才能远离人生的痛苦? 那些很终脱离了苦海的人说:必须要扒开所有的现象、迷雾、幻象,找到那个隐藏在深处的真正的我,让祂实现,让祂显现,成为这个躯体真正的主人。从此,你不仅可远离苦痛,还将获得接近的满足和喜悦,实现生命的很高价值。 这就是真我的实现(self-realization)。 所以瑜伽认为,一个人实现了小“我”的全部价值,也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一种更高的潜质和使命,那就是实现真我的价值。 多年后,我在日复一日的冥想中逐渐意识到,曾经那些来自先贤 圣哲的苦口婆心的敦促和教导,原来并不是经由头脑计算或思考出的深刻哲学,而是他们接近的顿悟和真实经验的分享。 而体验,原就不该也无法用头脑来理解。他们的分享,无法通过阅读、死记硬背、思辨而被领会,也无法通过机械地重复习练而成就。只能亲身体验。 因而,我们还是要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探寻真我的道路。 在路上,我们会收获“成就”,会经历苦痛、戏剧和悲欢离合。但很后,我们会发现所有那些曾让我们自命不凡的“成就”和让我们感叹生命艰难的戏剧,比起很后要实现的生命意义,只不过是一阵拂面而过的微风。 有一天,我们也许会发现,原来真我,一直就在内心深处、在这寂寂无边的宇宙里存在着,从未泯灭。 而那时,我们会理解为何在《博伽梵歌》里,主奎师那会对阿周那如此说道:一切美丽、富饶和辉煌的创造,都不过是从我的光辉中跃起的一个火花而已。

主编推荐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里,致都市男女的一份幸福生存指南
 瑜伽旅行作家余莹“梦想”三部曲之“幸福”篇
 历时三年潜心执笔的诚意之作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幸福故事——解密幸福的真谛
 她走遍,针对幸福灵魂发问,
 采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活过得舒服的人,
 从街头小人物到异国公主,他们的经历与生活境遇虽各有不同,但对生命的理解却如出一辙
 二十个国家
 四十个城市
 四十个实现了生命价值的幸福的人
 一个幸福真相——过平衡的生活才是我们要用一生去恪守的态度。

 明星设计师马艳丽、演员柯蓝、新晋柏林王景春、瑜伽名师林敏 诚意
 

精彩内容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里,致都市男女的一份幸福生存指南。                                    瑜伽旅行作家余莹的环球采访探寻幸福之旅。
  二十个国家,四十个城市,四十个实现了梦想,实现了自己生命价值的人,奇人、奇遇,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幸福故事,一个幸福真相。
  她说,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因为幸福不寄生在任何欲望或者梦想里。
  畅销书作者余莹继《出发,和每一个人谈一次梦想》《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之后的又一部全新力作,她的“梦想”三部曲之“幸福”篇。
  读了这本书,也许你不会立马就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生活的答案,但你可以学会如何花心思去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将懂得,幸福不寄生在任何欲望或梦想里;尽管日常生活也时有挫败,但你还是会自信地觉得那些“赢家”未必比你过得更好。

媒体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