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力”创新行动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力”创新行动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97 6.0折 35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凤凯,李丹,孙驰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78551

出版时间2021-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11587439

上书时间2023-12-1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凤凯
采油测试高级技师,黑龙江省龙江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创新方法应用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大庆油田级培训师。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6项,革新技术成果50余项。
杨凤凯工作室先后编制员工技能鉴定操作标准20余项,培训教材10余本。
李丹
201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曾获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孙驰
2013年毕业于佳木斯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曾获供电公司QC质量成果二等奖、供电公司“五小”成果二等奖,节省万余元成本。
多次组织电缆故障抢修,现场工作经验丰富。



目录

第一章?认识“四力”创新行动法 / 001

 一、为什么要创新 / 003

 二、杨凤凯工作室简介 / 010

 三、“四力”创新行动法综述 / 015

 四、组建“四力”工作组 / 016

 (一)“四力”工作组的作用 / 017

 (二)“四力”工作组的人员构成 / 018

 (三)“四力”工作组活动的基本条件 / 022

 (四)“四力”工作组的日常工作 / 024

 1.转变团队的管理方式,治“本” / 024

 2.提升团队的综合技能,强“根” / 026

 3.培育团队的文化精神,塑“魂” / 027

 (五)“四力”工作组展开活动的基础保障 / 028

 1.学习 / 029

 2.会议 / 029

 3.实践 / 030

 五、完善“四力”工作组制度 / 031

 第二章?“四力”创新行动法的实践应用 / 033

 一、提问力 / 035

 (一)聚焦式会话 / 042

 1.适当的会场布置 / 056

 2.轮问题 / 057

 3.随后的问题 / 057

 4.如果有争论 / 057

 5.如果人们对别人的回答横加阻拦 / 058

 6.讨论跑题时 / 058

 7.回答很长、很抽象时 / 058

 (二)智慧共享 / 059

 (三)信息共享 / 071

 1.线下信息共享方式 / 072

 2.线上信息共享方式 / 072

 二、共识力 / 073

 (一)聚焦关系 / 076

 (二)聚焦主题 / 077

 1.制定团队阶段性的目标 / 078

 2.明确每一项任务需要达到的目的 / 079

 3.成员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 / 082

 (三)头脑风暴 / 083

 (四)提取关键词 / 089

 (五)图示化赋予意义 / 090

 (六)确定可实践行动 / 091

 三、行动力 / 092

 (一)快速产生行动方案 / 092

 (二)自动分组、自发完成工作 / 095

 (三)启动集体智慧与效能 / 098

 四、破题力 / 100

 (一)克服障碍 / 100

 (二)标准化流程 / 102

 第三章?创新工具 / 109

 一、创造性思维方式 / 111

 (一)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定义 / 111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 112

 (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 115

 1.发散思维 / 115

 2.收敛思维 / 120

 (四)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 124

 1.正向思维 / 124

 2.逆向思维 / 126

 (五)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 129

 1.横向思维 / 129

 2.纵向思维 / 131

 二、TRIZ的应用 / 132

 (一)什么是TRIZ / 132

 (二)常用的解题方法 / 134

 1.因果分析法 / 134

 2.资源分析法 / 137

 3.克服思维定式的方法 / 144

 4.最终理想解 / 151

 (三)四大分离法 / 153

 1.空间分离 / 153

 2.时间分离 / 154

 3.条件分离 / 156

 4.整体与部分分离 / 156

 (四)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 / 158

 1.技术矛盾 / 158

 2.物理矛盾 / 162

 参考文献 / 165



内容摘要
一、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于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提出。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引进新产品。

2)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建立新的消费市场(从前没有的)。

4)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论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还是被第一次创造出来。

5)构建新的组织,如转化成为或突破垄断话语权。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清华大学教授傅家骥先生在《技术创新学》中从企业的角度给出了技术创新的定义: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且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方法,从而推出新的产品、使用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包括从事科技、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针对我们所讲的创新方法,从利润增长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予以定义更加具有意义。通过归纳前人的观点,以傅家骥先生的表述为依据,对技术创新加以定义:企业把握技术的潜在商业价值,同时抓住消费市场的营收机会,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将生产属性和生产前提进行新的结合,创建效率高、效能强的新的生产经营系统,进而开发新的产品、使用新的生产工艺或者开辟新的市场,得到新的原材料、半成品供给……



精彩内容

本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认识,讲述对革新与创新的认识,阐明人人可以参与革新创新当中。第二章为“四力”行动法实践应用,分别对“四力”行动法的提问力、共识力、行动力及破题力进行解读。第三章为创新工具,讲述在运用“四力”行动法进行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其他创新工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总结前人经验,形成适合业内部创新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即“四力”创新工作法。从整体概括到人员配备,再到问题提出,最后整体衡量解决问题,分章节递进,多方面全过程描述,还将“四力”创新工作法与国内外常用的TRIZ创新工作法相互结合,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进行介绍,不仅可以让读者对创新有全面认识,还可以跟着一起操作,走本企业的创新之路。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其专门针对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中的获奖项目进行举例说明,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