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莱德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布莱德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朝晖编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301478

出版时间2013-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8294200

上书时间2023-11-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是盟军最伟大的陆军指挥官之一。他性情温和,爱护部下,有儒将之风;他举重若轻,指挥若定,是盟军将领之间的忠实协调者。是他使巴顿勇猛直前而无后顾之忧,他是艾森豪威尔永远可以信赖的助手。他是一员福将,也是美国人最爱戴的“大兵将军”。杜朝晖编著的《布莱德雷(精)》从布莱德雷的童年岁月、军校生活、家庭婚姻,一直写到征战北非、欧洲,战后归国担任要职,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了他参与计划和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包括突尼斯战役、西西里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及朝鲜战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争风云。

目录
第1章 寒门降生
 父子情深
 走出自立的第一步
第2章 西点军校
 鼓足勇气报考军校
 8天时间迎战西点
 群星荟萃之班
第3章 与战争擦肩而过
 基层连队
 缺席一战
第4章 来到总部机关的门前
 西点军校教官
 本宁堡步兵学校
 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
第5章 马歇尔的赏识
 上了马歇尔的黑名单
 被马歇尔破格提拔
 陆军国防大学
第6章 走进陆军参谋部
 总参谋长的助理秘书
 从中校助理跃升准将校长
第7章 战争的呼唤
 珍珠港遭袭击
 急赴北非战场
 整顿第2军
 个人意见
第9章 扬名西西里
 往德国的后背上插上一刀
 登上西西里岛
 鏖战西西里
第10章 集团军群司令
 荣升美军第二号人物
 决策“霸王”计划
第11章 踏上欧洲大陆
 血战诺曼底
 突破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
第12章 饮马塞纳河
 打开德国的北大门
 “眼镜蛇”出动
 把德军装进大口袋里
第13章 挺进第三帝国
 “一路”还是“两路”
 砸开德国的大门
 蒙哥马利争权
第14章 阿登山上摆战场
 攻势暂停
 德军从阿登山的缝隙上偷偷地钻过来
 “突出部”之战
第15章 横渡莱茵河
 拦腰突击
 实施“快速”进攻计划
 进抵莱茵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命令
 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莱茵河
第16章 最后胜利
 “布莱德雷计划”
 最后的总攻
第17章 退伍军人管理局长
 马歇尔的密电
 尽力而为
第18章 陆军参谋人
 就任陆军参谋长
 希腊危机!朝鲜危机!柏林危机!
 打响另一场战争
第19章 决策“遏制战略”
 “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出笼
 应该对这帮家伙来点强硬态度
第20章 首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挑起了华盛顿的一副最重的担子
 老兵发怒了
 第68号国家安全法
第21章 尾声
 花甲退休
 安息在阿灵顿无名英雄墓
附录 布莱德雷年表

内容摘要
父子情深希比是密苏里州中部伦道夫县的一个小镇,素有煤城之称。附近遍布崎岖不平的低矮山坡,散乱地坐落着十几个乡村。这些位于美国西部的乡村大多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偶尔有辆轻型马车疾驰而过,破旧不堪的道路上立即尘土飞扬。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暑,总能看到一老一少两个人,像朝圣一样,每天往返在简陋的道路上。走在前面的显然是父亲,手里提着篮子,头也不回,只顾大步流星地向前走。一会儿,感觉孩子落下得太远,他就会回过头来,停下脚步,微笑等待着。后面一个不足10岁模样的孩子,几乎连跑带颠地赶上来。
  每天,当教师的父亲带着小布莱德雷,步行到几里之外的学校去,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布莱德雷后来回忆说:“父亲的步子大,走得快,17分钟就能走1.6公里。对一个孩子来说,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可就有点吃不消了。但每天有这些时光单独同父亲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倒也是一种精神鼓励。”布莱德雷的先辈原本生活在英国,18世纪中叶才移居到美国肯塔基州的麦迪逊县。19世纪初,随着美国开发西部的浪潮,他的先辈再次西迁,最后选择在密苏里州中部伦道夫县的希比小镇一带定居下来。
  布莱德雷的祖父一直是靠天吃饭的农民,直到父亲这代,情况才稍有改观。布莱德雷的父亲名叫约翰-布莱德雷,是家中的长子,由于孩子多,家里穷,约翰·布莱德雷懂事很早。很小的时候,他就帮助家里干活,没有机会读书上学。但他是一个意志坚强,有头脑和时刻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在繁忙的劳动之余,他坚持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自学,19岁时,他终于考入克拉克村附近的一所乡村中学。他自知机会来之不易,因而努力学习,到毕业时,他的成绩是最优秀的,被破例留在学校任教。那时,美国西部处于大开发时期,很多人拖儿带女来这里淘金。大人们整天忙于赚钱,没有精力照顾和教育孩子。很多孩子自由散漫,无法无天,经常惹是生非,让学校感到头疼。
  约翰·布莱德雷留校任教后,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严厉惩罚,毫不留情。过了不长时间,那些无法无天惯了的孩子就一个个服服帖帖,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因此好转。约翰.布莱德雷一下子成了名人。很多人都认为他有办法,把他当作能人。因此,一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学校总要请他出马。附近十几所乡村学校争相邀请他去任教,当地的教育机构也给予他最高的工资,一个月40美元。
  25岁这年,约翰·布莱德雷在学校爱上了一位名叫萨拉·伊丽莎白.哈伯德的女学生。她的家住在克拉克村以西5公里的地方,家中有5个孩子。全家耕种一片25亩贫瘠的土地,住一所用粗圆木搭成的三间平房。这位后来成为布莱德雷母亲的女学生出生在1875年4月,当年16岁。1892年5月12日,约翰.布莱德雷和萨拉。伊丽莎白·哈伯德结了婚。9个月之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给孩子取名时,父亲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的名字寄托了他的希望。奥马尔是当地报社一个很有名的编辑奥马尔·D.格雷的名字,纳尔逊则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一位医生。父亲对这两个人格外推崇,盼望小布莱德雷长大后能像他们那样有出息。
  从很小时候起,父亲就教他识字。1899年,当布莱德雷6岁时,父亲就带他去学校上学。父亲的工作经常调动,因此布莱德雷也跟着奔波,他先后在彭伯顿小学、洛卡斯特格罗夫学校、巴德里奇学校读书。
  由于买不起马和轻便马车,布莱德雷的父亲就步行去学校,有时学校距离远,布莱德雷就与父亲提着午饭篮子去学校。
  乡村的学校条件简陋,一般的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布莱德雷的父亲是唯一的教师。学生们不分年级,都在唯一的一间大教室里上课,大体按年龄和年级分组。教课时,教完一组后再转过头来教另一个年级组,分别讲课和布置作业。
  父亲对布莱德雷另眼看待,要求很严,经常给他吃小灶。布莱德雷认的字比其他的孩子都多。一次,几个孩子问布莱德雷:“你是怎样学会那么多字的。
  ”布莱德雷回答说:“要是你父亲是教你的老师,你也会认识很多字的。”每天晚上,在布莱德雷上床钻进暧被窝前,父亲总是要给他出几道数学题,让他思考。小布莱德雷经常带着各种数字进入梦乡。久而久之,他对数学运算渐渐入门,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点,对布莱德雷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来他还在西点军校教过数学。更重要的是,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专长,锻炼了布莱德雷的思维,在指挥大军与敌人作战时,布莱德雷总是计划得非常有条理,严谨有度。
  ……P2-4

精彩内容
杜朝晖编著的《布莱德雷(精)》以通俗性的语言、纪实性风格,从布莱德雷的童年岁月、军校生活、家庭婚姻,一直写到征战北非、欧洲,战后归国担任要职,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了他参与计划和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包括突尼斯战役、西西里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及朝鲜战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争风云,客观地反映了布莱德雷怎样从一个乡村少年变成一名军人,直到成为五星上将的一生,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