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清华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远的清华园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76 6.0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宗璞,熊秉明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66109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8083775

上书时间2023-07-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有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有名作家。 

 熊秉明(1922—2002),有名数学家熊庆来之子,旅法画家、雕塑家。 

 侯宇燕,1973年生,作家、文化学人。

目录

序一(张岱年)
序二(宗璞)
王国维在清华园(王登明)
重返清华园日记(王元化)
父亲和我——忆先父马约翰先生(马启勋)
永在心头的温暖(马谙伦)
墨香依旧——怀念先父张子高教授(张滂)
天南地北坐春风——怀念先父梅贻琦校长(梅祖彦)
先父陈寅恪失明的过程(陈流求、陈美延)
关于我的父亲——杨振声(杨起)
清华——父亲(虞佩曹)
回忆父亲邓以蛰(邓稼先)
毕生创新的赵元任先生(赵新那)
我父亲的音乐生活(赵如兰)
父亲之风(熊秉明)
父亲熊庆来先生的一些往事(熊秉衡)
父亲冯友兰先生收集的兵器(冯鍾辽)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宗璞)
父亲和我(杨振宁)
父亲的回忆(杨振汉)
"好像初出笼的包子"一一记李济二进清华园(李光谟)
李济与《仁友会史略》(李光谟)
晚风习习忆亲情——怀念父亲吴有训(吴再生)
父亲曹靖华的清华岁月(曹彭龄)
父亲罗家伦在清华(罗久芳)
北院七号——忆叔父叶企孙(叶铭汉)
人格的升华——父亲朱自清在清华(朱乔森)
融入山川的怀念——忆父亲冯景兰先生(冯娃芸)
岁月难磨慈父情(闻立雕)
养育与熏陶——父亲引导我走向艺术之路(闻立鹏)
回忆父亲潘光旦先生(潘乃穆)
清华园往事——忆父亲俞平伯先生(俞润民)
世纪同龄人——忆大舅陈岱孙(唐斯复)
回忆父亲钱端升二三事(钱仲兴)
清华经历竟疑梦——追忆父亲浦薛风教授(浦丽琳)
回亿父亲毕树棠(毕可松)
生活从这里开始——忆我儿时清华园(唐绍明)
忆父亲,忆儿时(吴清可)
“教育原来在清华”——追忆我的父亲吴文藻(吴冰)
情系清华——忆父亲周培源先生(周如苹)
魂牵梦绕忆清华——忆父亲浦江清先生(浦汉明)
清华园印象(李 岫)
亲切的回忆——纪念我的父亲余瑞璜教授(余理华)
务实的精神,乐观的态度——忆父亲赵访熊先生(赵南元)

附:
《永远的清华园》约稿信(宗璞、熊秉明)
读者来信撷芬——美籍华人汪复强先生的信
清华的风与清华的根——重读《永远的清华园》(侯宇燕)
重版后记(侯宇燕)

内容摘要
    近来有出版社约我写有关“曾闪烁在学界的繁星,已经作古的清华学者”的回忆文章。家父曾在清华工作过,我就忝列门墙算个清华子弟吧,似有责任与义务写写家父的活动。奈时隔多年记忆已淡漠,有的事情发生在我出生之前,是听说的,我当尽量仔细回忆,查找资料力争确切。

     也许有的人还记得,1928―1930年间在清华园乙所里住着一位身材颀长、性情温和、常常叼个大烟斗、有儒者风度的山东人,他就是家父杨振声。

     杨振声,字今甫,1890年11月24日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水城镇。他善良耿直、平易近人,他热爱祖国、光明磊落,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明,他思想开明、同情革命,这可能跟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关。他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蓬莱水城,曾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将军操练水师以抗击倭寇之所,后来主要成为渔家居住的地方。还在孩提时代,他就常缠着我祖父讲戚继光将军的故事,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海边去看戚继光将军留下的大炮。特别是那门建在高处,昂首监视着海面、全身布满铜绿的几千斤重的大铜炮,他总爱去看看、摸摸,很后,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去。戚将军的爱国事迹,像一颗茁壮的种子深深地在他的心底埋藏、发芽,孕育成强烈的爱国心,这在他以后的行为和作品中都有体现。幼时接触到的渔民的善良、勤劳的很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跟劳动人民自然地有一种亲近感。而当他看到渔民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死亡线上时,又唤起了他对渔民的无限同情,这也在他日后的作品中有所反映。是家乡的人民和土地给予了他无尽的营养和力量,哺育他成长。他先在镇里读私塾,后来在蓬莱上第八中学,毕业后,为了积攒上大学的学费又教了几年中学。191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国文系。

     1919年5月4日,从巴黎传来了反动的军阀政府准备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父亲,作为一个受戚继光爱国思想激励的山东青年,浑身热血沸腾,不顾一切地投身到运动中,成为一名闯将。据说,在北大他个跳到食堂的餐桌上演讲,义愤填膺、慷慨陈词,号召同学们反对北洋军阀签订卖国条约。然后大家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轰轰烈烈地上街游行。他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重重阻挠,几经周折,终于到达了赵家楼。为了找正躲在里面的军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理论,家父与另一同学首先跳了进去。后来同学们气极痛打了卖国贼,火烧了赵家楼。家父被反动军警抓去关押了一个星期才被营救出来。

     1919年秋,家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赴美留学。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并获博士学位,后来又在哈佛大学修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国后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山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还曾任青岛大学校长。

     作为一名站在时代前列的英勇斗士,文坛是家父向黑暗势力进攻的第二战场。。他从五四以前即开始创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涌现出的重要白话文小说家之一。

     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创作,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致力于教育工作。他除了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教务长、校长等行政职务外,为搞好教学花费了大量心血。他给人们留下的很深印象是:相貌堂堂、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循循善诱;语言生动,讲解幽默风趣、娓娓动听。他总是设法启发学生,从不把观点强加于人,指导学生十分耐心;因此,他所授的课颇受欢迎。他讲过的课程有:现代文学、小说作法、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概论、中国新文学简史与创作实习等。

     家父对如何办好一所大学颇有见解与主张,从严治校是他的思想。作为一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从未忘记对新文化的传播,他充分地认识到要提倡新文学,必须培养生力军,因此,现代文学几乎是他从未离开过的讲课内容。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气氛,他能打破门户之见,广罗人才,并因此博得了很好的口碑。

     自1928年到1930年家父在清华大学工作,任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后来又兼任教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现在,每当我回到清华看到那些熟悉的景物,甚至清华的一草一木,顿感很好亲切。正如本书约稿信中所描述的,清华园,曾是我少年时的课堂、玩耍的乐园和温暖的家。有关那个时代和父辈们的往事仍依稀留在脑海中。P47-49

主编推荐

  《永远的清华园》各文传主都是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鼎鼎大名的人物,如王国维、陈寅恪、梅贻琦、蒋廷黻等等;各文的作者,现在也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享誉于世,如杨振宁、宗璞、熊秉明、王元化等。
  《永远的清华园》配上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地图、档案、手迹等(除了作者们提供的之外,还有些图片来自清华校史馆、清华档案馆),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历史;尤其是本书腰封,展开后是1927年清华园全图,收藏价值。书名为学者、教育家顾毓琇亲笔题写。
 

精彩内容

  《永远的清华园》汇集了清华子弟对其父辈的回忆文章。文章的主角,包括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冯友兰、梅贻琦、罗家伦、叶企孙、陈岱孙、蒋廷黻、潘光旦、闻一多、朱自清等35位鼎鼎有名的学者与教授。是他们,共同奠定了近代中国思想与学术的根基。也正是他们,使得20世纪上半叶的清华所以为清华。
  他们的子女、本书的作者们——杨振宁、邓稼先、王元化、冯锺璞(宗璞)、熊秉明等——成长于荷影蝉声的水木清华,成年后相继在各自的领域建立了杰出功绩。他们从一个的视角来回忆老清华和“五四”后的知识分子群体,父辈的精神就在回忆里得到圣洁的升华。这一群后来者使清华园精神永续,所以为“永远的清华园”。

媒体评论

  我从1933年到清华哲学系工作,前后近十年。那时,同仁们大都春秋鼎盛,精力充沛。这本《永远的清华园》便是他们的子弟为他们所作的纪念文集。像这样由一个群体的后人写出文章,汇集成书,我还没有看见过。
  ——哲学家 张岱年

  对于我们这些在清华度过童年的人来说,清华园可以说是我们的父母之园。上一代人把他们盛年的岁月献给了清华大学,在池边,在林间,在荷影蝉声里,造就了多少人才。我们耳濡目染,得到的是什么,过了大半个世纪以后,镌刻在记忆中的又是什么,回想起来觉得意味很是深长。也许我们不能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留下一点光影也好。
  ——作家 宗璞

  这是清华园的子弟共同完成的一次记忆拼接,也是一张旧时清华的人文地图,弥漫着温情脉脉、活色生香的精神气息,让人难忘。
  ——媒体人 孙小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