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中国 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 经济理论、法规 张军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改变中国 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 经济理论、法规 张军 新华正版

经济理论、法规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4.3 6.4折 69 全新

库存1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军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0910

出版时间201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13页

字数275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xhwx_1201978014

上书时间2023-08-28

念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修订版前言

代序 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

章自下而上的农业改革

农业集体化

安徽样本

推广农业改革

80年代的农业增长

第二章莫干山上论战价格改革

莫干山会议

双轨价格的经验

关于双轨制的争论与“配套改革”动议

价格双轨制:是还是神话

第三章巴山轮会议

“巴山轮会议”上的经济学家

1985年的通胀辩论

“巴山轮会议”的七大论题

中国经验的理论贡献

第四章特区试验场

试验改革的回声

成立特区的过程

设立经济特区的政治经济学

特区的制度试验

特区为什么会遭遇经济学家的批评

特区与沿海开放战略:空间经济学的视角

特区的使命

第五章分权与增长

向地方分权有多重要

分权的政治

1978年以后的分权

分权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六章重建金融

重建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外资银行

金融市场

民间借贷市场

中国金融体制的特征

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熊彼特可能错了吗

小结

第七章一场错了再试的改革

“试错”的开始

再试再错的改革:承包国有企业

京伦会议

改制

地方试验

杂交的制度:新国企的出现

试错的遗产:“央企”的形成

我的研究

第八章浦东开发

开发浦东的缘起

早期的特惠政策和浦东的组织架构

土地批租在上海的起源

如何破译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附录 激情岁月

后记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的精彩之处在于改革如何从党内的思想斗争和政治较量中形成主流;在于改革如何在关键时候由政治人的智慧与眼光所推动;在于改革成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互动过程;在于改革成为能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的社会过程;在于改革是一个基于局部经验推广和试错的社会实验;更在于改革成为一个关于技术和制度的学与扩散过程。”——张军40年来,中国经济所经历的变化包含了太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不胜枚举。本书作者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视角,回顾了40年来为推动改革做出贡献的主要人物,以及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在改革经历40年后的,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中国改革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家参与改革过程中很为精彩纷呈的岁月,现在已是中国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的张军教授,当年正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他将自己始于此时的观察、当年亲临火热一线的回忆,融于改变中国: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一书。40年来,两代经济学家积极传播思想、参与政策讨论、走进真实世界、推进经济研究,即便仍有分歧,但他们一直在跟着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脉搏而进步。作者选取了改革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将视线投向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改革中很为重要的方面,以回顾和研究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未曾被清晰揭示过的改革内幕。

精彩内容:

    4月18是浦东开发的纪念。2018年的4月18迎来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那么作为纪念的4月18是怎么确定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1990年春节。
    
1990年,又来上海过年。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两次来上海过年了。实际上,从1988年到1994年,连续七次在上海过春节。1997年2月19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90年在上海过年期间,谈到了浦东的开发问题。网上曾经发表了余亦青的一篇关于进京工作的文章,文中记述了1990年和1991年在上海过年时浦东开发问题与谈话的一些细节。文中有这么几段文字:
    
1990年1月20,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这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他的先发售外出视察。大年初一的上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来给拜年。两人的话题很快落到了浦东的开发建设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上海却一直举步不前。等市委主要认为,上海目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是搞深圳的经济特区。但此前,由于种种原因,上海一直不敢跟提像深圳一样搞改革开放。这一次,也是委婉地跟说,浦东开发建设的报告不理想,不敢报。的回答是,应该赶快给报,“不用怕,报嘛”。
    
过完春节后,再一次得到的鼓励:“我一贯主张胆子要放大,这十年以来,我是一直在那里鼓吹要开放,要胆子大一点,没什么可怕的,没什么了不起。因此,我是赞成你们浦东开发的。”又说:“你们要多向同志吹风。”当时,已由上海市委书记出任书记,接棒成为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不过,也正因为这层关系,让上海向要政策不太好意思,怕兄弟省份有意见。
    
决定亲自去做工作。1990年2月17,他回到北京后,对的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要说一下,那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同志是从上海来的,他不好说话。我本来是不管事的,我现在要说话,上海要开放。”
    
当天下午,院让院副秘书长何椿霖给打了电话,讲了一些浦东改革开放要注意的问题,建议出一个书面报告。回答说,上海的报告已经讨论了两三个月,是不太满意,要催的话,晚上他加班弄好。
    
果然当晚改好了报告,第二天送给何椿霖。此后,向不断游说:“我们现在希望增强下决心的力量,批准我们这个报告。”他还代表上海保证,会为全局做贡献,“让上海真正在一盘棋中做出他应有的贡献,我们有这个决心。”
    
1990年3月3,再次找到、等负责同志:“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定要及时。”“比如抓上海,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品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这样,在的敦促之下,1990年4月10,终于召开了会议,通过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定。4月18亲自到上海宣布这一决定,同意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4月18成了浦东开发的纪念。
    
1990年5月3下午,在浦东的浦东大道141号,上海市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挂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的出席挂牌仪式。
    
开发浦东的缘起
    
浦东是指上海黄浦江以东地区,南临杭州湾,东北抵长江,西靠黄浦江,面积约2000方公里。在租界时期的上海,浦东显然是被遗忘的地区。但是,有意思的是,的先驱与浦东有着不解之缘。除了其夫人出生在浦东并在浦东长大之外,根据唐国良主编的《辛亥中的浦东人》,由先生1905年创建的中国同盟会中有浦东新场的叶汉丞,周浦的夏允麟和王一亭,川沙的黄炎培,高行的叶惠钧、曹成甫以及高桥的李书等。
    
1919年,在其《实业计划》一书的第二计划章中提出设想,应该在长江附近的浦东地区建设东方大港,改造上海旧港,使上海成为面向世界的航运中心。很好难得的是,在文中,还制作了一幅用中英文注释的“计划图”,图中还有“高桥”“浦东”等字眼。因此,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浦东开发早在近一百年前被设想过了。
    
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浦东的开发开始受到民间人士的关注。来自民间的研究也开始多了起来。
    
2016年9月13号的《东方早报》发表了一篇介绍20世纪80年代关于开发浦东的民间研究的文章,提到了一些细节。例如,文中提到,1980年2月,上海市建委的简报《基建情况》上登载了上海城市规划局的工程师陈坤龙关于在浦东地区建设新市区的建议。陈坤龙提出上海应该把浦东开发起来,建设新城。同年10月,上海社科院的《社会科学》月刊发表了陈坤龙的文章《向浦东广阔地区发展》,明确提出了“把浦东地区建设成为上海新城”的观点。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的易新也在《社会科学》第6期上发表了《在浦东沿江建立新的市中心—要在6100方公里上做大文章》,不约而同地提出在浦东沿江建设新的市区中心城市的想。
    
另外,在1981年上海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城建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殷体扬提交了《建议筹设开发浦东建设和规划机构》的提案;同时,政协委员陆子芬、俞颖生提出了《请积极准备建立浦东新区,建设成为新型靠前城市楷模》的提案,还有政协委员李立侠、姜庆湘等的提案《引进外资建设浦东发展上海经济》。
    
1983年,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敏之领衔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被列入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该课题提出应当把开发浦东提到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议事程上来,并且应当占有重要地位。设想将浦东建设成上海的政治中心,同时辅之以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而不仅将浦东视为市区的延伸辅助地带。即使以的眼光来看,这也是相当超前和大胆的想。
    
不可否认,民间关于开发浦东的呼声之所以频频出现,并不是因为这些研究者站在了战略的层面来虑,而主要是从解决上海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的。当时的上海在基础设施,特别是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上面临很好困难的局面,其中很为糟糕,也是很为出名的是居民的住房与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在1988年走上市长岗位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作为市长现在要收到一百多封来信,都是讲粪便横溢、垃圾成堆、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的。这是那个时候上海这座大城市的现状。针对这个状况,老市长汪道涵也说过很坦诚的话,作为市长,他说是对得起的,因为上海为贡献了1/6的税收,但是却对不起上海的百姓,因为实在没有钱来改善居住条件。
    
在这个背景下,1984年,上海市终于在制订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中先发售正式提出开发浦东的想。1987年5月,多次呼吁开发浦东的美籍华裔建筑学家林同炎专程访华,受到接见。6月,在的建议下,成立由中外专家组成的开发浦东联合研究咨询小组,也称六人小组。中方组组长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外方组组长林同炎,顾问是汪道涵。小组在规划、融资、土地及综合发展方面组织研究力量开展研究,提供思路和规划,并很终在1988年4月形成了《上海浦东新区体规划》的研究报告。
    
1988年5月2,上海市在西郊宾馆召开了有名的“开发浦东新区靠前研讨会”,听取靠前外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和都出席了会议。会上很多中外专家都无一例外提出要将浦东的建设和规模放到更高层次上。例如,美籍华裔桥梁和建筑专家林同炎的团队提出,浦东从陆家嘴十方公里开发建设起步需要五亿美金左右。
    
我前面提到了,1990年春节在的强烈建议和鼓励下,1990年2月26,上海市委、上海市正式向、院提交了《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
    
浦东开发得到批准之后,一直很关注。1991年1月28,又到上海来过年。他在听取汇报时再次谈到浦东开发。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虑的……没有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不是这个样子……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1991年2月18,农历大年初四,一家登上了上海的新锦江大酒店41层的旋转餐厅眺望上海市区的面貌,回头跟身旁的说:“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向讲了浦东“金融先行”的一些想和做。回应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靠前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要做起。”也是在这个场合,说了那个有名的“三个一点”的话:希望上海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后来在全市干部会议上传达了的这次讲话精神,并在会上明确提出开发开放浦东是首要任务,为此需要推进上海的各项改革。他甚至化用曹的话说:“何以解忧,唯有改革”,称1991年是上海的“改革年”。
    
说的1991年是改革年这个话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影响很大。1991年2月15,上海的党报《解放报》以社论的形式非正式地传达了在上海讲话的思想和观点,并连续发表4篇署名“皇甫”的文章。在其中一篇名为《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文章中,作者写有这样的话:“有的同志兼资文武此全才,既能雄辩滔滔,又能冲锋陷阵,那更是人才难得,求之不得。”
    
这个“皇甫”当然是笔名,其实是当时《解放报》的副编周瑞金以及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解放报》评论部的凌河三人。他们根据在上海的谈话精神,以“皇甫”为笔名在《解放报》头版发表了这个系列文章,大胆呼吁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在1989年的之后,这样的改革呼吁引发思想界的交锋,是可以预料的后果。
    
第二年,88岁的不顾年迈,不辞辛苦,从北京一路南下,经武昌,到珠海和深圳,很后回到上海过年,发表了有名的南方谈话,向明确提出“三个一点”,打破了“姓资姓社”套在人们头脑中的枷锁。因此,围绕产生的这场争论及“皇甫”的这个系列文章也成为年南方谈话的先声。而正是的南方谈话很终打破了长期困扰我们经济发展政策的关于“姓资姓社”的僵化思想的沉重枷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