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七天无理由退换

19.84 3.7折 54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伟萍、庄爱玲、段桂敏 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039607

上书时间2023-04-27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余伟萍、庄爱玲、段桂敏 著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4666581
  • 定价 5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9页
  • 字数 2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研究:演化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信息整合理论、可接近性、可诊断性理论、联想网络与扩散激活理论、动态竞争理论,运用文献研究、专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数学建模,得到结论:品牌丑闻分为公司道德型、道德性能复合型、产品性能型三类,其溢出范围、溢出方向、溢出强度存在差异;在丑闻溢出过程中,品牌联想起着中介作用,消费者认知需求起着调节作用;时间和企业特征影响丑闻的动态响应行为类型和特征。从竞争品牌视角看,否认策略的效果最差,相对于主要竞争品牌,次要竞争品牌最适宜采取缄默策略。最后。对行业和企业提出品牌丑闻溢出的监测、预测与应对策略建议。
【作者简介】
  余伟萍,女,企业管理博士,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授级管理咨询师,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资深培训师。长期从事营销战略、品牌塑造与传播、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培训与策划工作。曾于2007年1月至3月在加拿大MontrealHEC商学院合作开发《ManagementofChange》IMBA课程,2005年至2006年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1998年至1999年到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主研工作,在国內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出版《企业持续发展之源一能力法則与策略应用》、《组织变革一战略性ERP价值实现的保障》、《战略前沿》、《创业方案及点评》等著作,“企业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获四川大学优秀教学奖及四川大学学术人才基金。先后为海外中华同学会商会、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天津天士力药业集团、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四川邮政、四川石油、四川人保、四川电力、四川联通、四川广安爱众电力股份公司、四川蓝剑公司、四川电信、四川航空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培训和管理咨询。
【目录】
总序

第1章绪论
1.1问题提出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目标及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1.5研究创新点

第2章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品牌丑闻的类型研究
2.2品牌丑闻的负面效应研究
2.2.1丑闻特征的影响作用
2.2.2消费者一品牌关系特征的调节作用
2.2.3消费者个人特征的调节作用
2.3品牌丑闻的响应策略研究
2.3.1响应行为研究
2.3.2响应主体研究
2.3.3响应效果研究
2.4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研究
2.4.1内部溢出效应研究
2.4.2外部溢出效应研究
2.5现状评述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2.5.1国内外品牌丑闻研究总评
2.5.2品牌丑闻溢出效应研究评述:信息加工视角

第3章品牌丑闻分类及溢出效应研究
3.1现有品牌丑闻分类方式述评
3.2品牌丑闻类型划分:双因素整合视角
3.2.1品牌丑闻产品一道德二阶矩阵分类
3.2.2品牌丑闻分类信度检验
3.3三类品牌丑闻溢出效应分析
3.3.1假设提出
3.3.2实验设计
3.3.3数据分析
3.4三类品牌丑闻溢出范围和溢出方向的差异分析
3.4.1资料收集与编码整理
3.4.2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5三类品牌丑闻溢出强度的差异分析
3.5.1假设提出
3.5.2实验设计
3.5.3数据分析
3.6总结

第4章品牌丑闻溢出机理:认知需求的调节作用
4.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4.1.1焦点品牌联想的中介作用
4.1.2消费者认知需求的调节作用
4.2实验设计
4.2.1刺激物设计与预测试
4.2.2实验程序和变量测量
4.3数据分析
4.3.1样本概况
4.3.2操控检验
4.3.3信度效度分析
4.3.4假设检验
4.4总结

第5章品牌丑闻溢出机理:品牌联想、品类联想的中介作用
5.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1.1品类联想和竞争品牌联想的中介作用
5.1.2焦点品牌联想、品类联想、竞争品牌联想的相互作用
5.2实验设计
5.2.1刺激物设计与预测试
5.2.2实验程序和变量测量
5.3数据分析
5.3.1样本概况
5.3.2操控检验
5.3.3信度效度分析
5.3.4假设检验
5.4小结
5.5总结

第6章品牌丑闻下焦点品牌和竞争品牌动态响应行为
6.1问题提出
6.2理论基础
6.2.1动态竞争和竞争行为
6.2.2企业动态竞争的市场与非市场行为
6.3研究设计
6.3.1案例选取
6.3.2响应行为界定
6.3.3资料收集
6.4数据分析与讨论
6.4.1响应行为类型分析
6.4.2响应行为时间分析
6.4.3响应行为特征分析
6.5总结

第7章基于竞争品牌视角的品牌丑闻溢出效应应对策略
7.1竞争品牌应对策略类型
7.2竞争品牌应对策略对消费者情绪的影响
7.2.1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7.2.2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7.2.3数据来源与测量方法
7.2.4结果与分析
7.2.5小结与讨论
7.3竞争品牌应对策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7.3.1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7.3.2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7.3.3结果与分析
7.3.4小结与讨论
7.4缄默策略下竞争品牌地位对购买意愿的调节作用
7.4.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7.4.2数据来源与测量方法
7.4.3结果与分析
7.4.4小结与讨论
7.5小结

第8章监测、预测与应对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
8.1监测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
8.1.1选择监测媒介
8.1.2建立监测指标体系
8.2预测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
8.2.1识别丑闻类型
8.2.2判断品牌联想
8.2.3确定丑闻品牌代表性
8.2.4基于GMDH的品牌丑闻网络溢出趋势预测模型
8.3应对品牌丑闻的溢出效应
8.3.1行业应对
8.3.2企业应对
8.4总结

第9章研究结论及展望
9.1研究结论
9.1.1综合考虑产品问题和道德问题两个因素,将品牌丑闻分为公司道德型、道德-性能复合型、产品性能型三类
9.1.2三类品牌丑闻均产生溢出效应,对竞争品牌和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9.1.3三类品牌丑闻对竞争品牌和行业的溢出范围、溢出方向、溢出强度存在差异
9.1.4消费者品牌联想在品牌丑闻溢出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9.1.5消费者认知需求在品牌丑闻溢出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9.1.6时间是决定企业品牌丑闻响应行为类型的重要因素
9.1.7企业特征决定其品牌丑闻响应行为特征
9.1.8竞争品牌不同类型应对策略对消费者情绪及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
9.2理论贡献
9.2.1提出双因素分类标准,明确界定三类品牌丑闻
9.2.2丰富品牌丑闻溢出效应分析指标
9.2.3发现引起品牌丑闻溢出效应差异的信息加工因素
9.2.4完善品牌丑闻对竞争品牌和行业溢出机理的理论建构
9.2.5从动态竞争视角发现企业对品牌丑闻的响应行为特征和规律
9.2.6从竞争品牌视角探究品牌丑闻溢出效应应对策略
9.2.7构建了监测、预测品牌丑闻的指标体系
9.3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9.3.1研究局限
9.3.2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三类品牌丑闻溢出效应分析实验材料
家乐福价签门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
联想笔记本闪屏门事件
附录2品牌丑闻溢出机理研究实验一刺激材料
1.产品性能型事件
2.道德-性能复合型事件
3.公司道德型事件
附录3品牌丑闻溢出机理研究实验二刺激材料
1.品牌背景介绍
2.刺激事件
附录4因变量测量量表
1.品类态度测量量表
2.竞争品牌购买意愿测量量表
附录5认知需求测量量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