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激荡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0.8 5.5折 56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10982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2页

字数201千字

定价56元

货号SC:9787515410982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成立于1992年,主要职能为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问题,包括当代农业史专题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变迁史研究、当代“三农”史料征集、农史研究成果管理等。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生产流通体制、农民集体合作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努力探索的结果,其中不乏争鸣与曲折。本书收录了一些亲历者的回忆、访谈以及专题研究文章,以期从多个层面和领域呈现“三农”改革发展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摘要: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
    农业部写作组
    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是非常熟悉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的领导人之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仅勾画出“三农”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其实现的路径。从1950年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至1962年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就有六次对农业问题做出专门决议,平均约两年一次,这反映出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极其丰富,是宝贵的财富。
    一、关于农业现代化
    较早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并提出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倡导通过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力,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勾画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早在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要及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任务,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勾画现代化建设蓝图时,把农业现代化列为国民经济中三个现代化之一,指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10月9日,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说:“讲到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当然,以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但是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
    对什么是现代农业作了积极探讨。从已知文献中看,没有对什么是现代农业作出明确的界定,但他把农业技术改造和机械化纳入现代农业范畴则是非常明确的。早在农垦事业创建初期,就指出:《共产党宣言》的十大纲领中,有一条就是建立农业产业军,所以要开垦荒地,建设一支采用现代化机械和科学技术的农业大军。1955年7月,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强调:“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在报告中还向全党发出了用20一25年的时间完成农业技术改革的号召,指出:“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技术改革,大概需要四个至五个五年计划,即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的时间。全党必须为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实现而奋斗。”关于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改造的思想,是当今科教兴农战略形成的思想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用了很多精力对农业技术改造和机械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如以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为内容的“农业八字宪法”(1958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59年)等。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特别重视推进农业机械化问题。早在1937年,在《矛盾论》中就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
...
目录:
前言/1

理论篇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002

“三农”理论与农村改革/019

张闻天与供销合作社赢利分红决策始末/0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权利重构历程及特点分析/04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发展/067

农村改革先行的意义/083

访谈篇

中共领导人与延安大生产运动/092

王震与石河子军垦事业/101

邓子恢与包产到户/116

万里与农村改革在安徽的兴起/131

“三农”问题专家王观澜与——徐明清访谈录/140

1942年陕北农村问题调查——于光远回忆/164

有关农业合作化的争论——霍泛访谈录/170

周恩来两访河北沙石峪——王振扬访谈录/186

回忆篇

杜润生:50年代初我与毛主席的几次会面/204

张根生:我所亲历的广东土地改革/219

朱丕荣:我在农业部工作的回忆/228

黄佩民:我所亲历的农业学苏联/23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