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致和 用心做好一件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致和 用心做好一件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8.08 5.6折 68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永和,张婧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3567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8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07553567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永和,国家一级编剧、有名戏曲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剧本》杂志原副主编、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市文化局艺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编剧主要作品有北京曲剧《珍妃泪》《烟壶》《龙须沟》《王致和》,京剧《风雨同仁堂》《满江红》,昆曲《贵妃东渡》,电视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等。作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各类大奖。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晚会、戏曲演员电视大赛、票友大赛等大型文艺节目,并于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长期担任策划、撰稿等职,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文化界享有盛誉。著有《马连夏传》(三版)、《张永和聊史说戏》《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等作品。
主编推荐:
1.作者写作技巧独特,以话剧的场景展开,引人入胜。
1.2.作者对重要人物的描述是多维的,使读者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人物、了解历史。
3.本书既含有处事智慧,也含有人生智慧,更学会为人处世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记载了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品牌从建立至今350年的悠悠往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王致和人”的产品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勇敢拼搏、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而中华老字号正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激烈竞争后延续下来的精华产物。本书作者之一有名编剧张永和先生系统梳理了“王致和”的起源、发展及其所承载的“非遗”技术和品牌故事,传播老字号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弘扬中华工匠精神。

王致和的励志传奇不仅反应了百姓餐桌上的人间正道,更是平民唇齿间的天地人生。

摘要:
        石板桥畔“豆腐郎”
    十载寒窗求进仕
    书文戏理,说不尽家国天下事;
    青方红方,品不完人间儿女情……
    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臭豆腐……
    凡是在老北京胡同里生活过的人,大都记得这熟悉的叫卖声,那抑扬顿挫的声调,拖得稍长、微微上扬的尾音儿,听上去既亲切,又有趣。
    一块小小的豆腐,它穿越了350年古今沧桑,缔造了一个令外国人都啧啧赞叹的大国工匠品牌——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致和”,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中国故事,一篇荡气回肠的锦绣文章。
    本书作者之一、耄耋之年的有名戏曲编剧张永和先生,在2019年底上演的曲剧《王致和》中调商为曲、泼墨成辉:
    小小臭豆腐变化非常,
    由白转绿挂着一层霜。
    闻着臭,吃着甜,人民的卤虾酱,
    倒点香油,沏俩花椒儿,就着窝头喷鼻香!
    王致和臭豆腐名登金榜!
    西太后赐名“青方”!
    三百年老字号,全球盛名享,
    一段中国故事,一篇锦绣文章……
    既然称之为“中国故事”,其中必定是风云际会,百转千回,充满了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血脉深处特有的精神风骨和肝胆气节。
    王致和何许人也?有何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一手创制的臭豆腐因何香飘京城,一“臭”越百年,流传下“太后赐名,状元题诗,阿哥叫卖”的传奇故事?被京城老百姓奉为佐餐佳品的小小“青方”,又会牵连出怎样跌宕起伏的“两个女人一台戏”?
    ……
    要回答这些问题,考究350年中华老字号“王致和”的历史渊源,不能不跨越时光,回到长袍马褂的大清朝,从清康熙年间的安徽仙源古镇,那个生命底色中镌刻着“徽”文化与古徽州记忆的地方讲起。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安徽举人王致和能够扎根京城,成就三百年不衰的臭豆腐基业,与他自幼生长的环境与人文风俗息息相关。
    对于王致和的生卒年月,史料记载不详,笔者翻阅史书,只说:“王致和,字远候,清代太平县仙源(今黄山区仙源镇)人。”另据1996年出版的《徽州风俗》一书记载:
    王致和,祖籍今安徽省仙源镇。
    这寥寥数语,似乎成了历史留给我们寻味王致和故事的惟一线索,循着历史的版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氤氲着诗情画意的水墨安徽。
    相传,安徽是我国豆腐的发祥地之一。皖南地区(安徽南部)早在明代就是腐乳的名特产区,腐乳的生产技艺相当普及。明末,王家祖上为了逃避灾荒,举家迁居皖南,同时也把磨豆腐的技艺带到了那里。
    据明代文学家李日华《篷拢夜话》一书记载:“黟县人喜于夏秋间酿腐,令变色生毛,随拭去之,待稍干,投沸油中灼过。”
    这段文字说的就是腐乳的制作过程,而黟县就在今安徽省的南部,与王致和的家乡仙源同属皖南地区。
    关于王致和家乡仙源这一地名的由来,《太平县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以其流经邑城之麻川源出黄山,古称仙源是也。
    由此看来,仙源此名应与黄山有关。
    仙源地处黄山北麓,黄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轩辕峰、
...
目录:
第一部分磨尽铁砚写匠心——从落第举人到“臭豆腐”创始人(1912-1979)

第一章徽州故里左手磨豆腐右手读“四书”的王致和

第一节石板桥畔“豆腐郎”十载寒窗求进仕/004

第二节前世不修生徽州贾而好儒走天下/016

第三节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021

第四节王致和新婚小登科曹春雨初嫁结伉俪/024

第五节乡试夺魁江南贡院出了个“王解元”/031

第六节“鹿鸣宴”豪言壮语石板桥执手相别/038

第二章南柯一梦“落第举人”北京城绝处逢生

第一节正阳门下味炎凉歙县会馆遇知音/044

第二节春闱会试历“炼狱”北京贡院苦战九天八夜/051

第三节走投无路落孙山重操旧业卖豆腐/056

第四节千里音书托鸿雁两地甘苦寄相思/063

第五节南柯一梦醒黄粱妙手偶得“臭豆腐”/068

第三章初创基业朗朗乾坤下的“王致和”南酱园

第一节南酱园香飘延寿街重义人同心诉衷肠/090

第二节污吏赵胜启暗中作祟王致和险闯南兵马司/102

第三节乐显扬夜探兵马司孙岳颁平反持公道/110

第四节同仁堂煮酒话家国南酱园重整又开张/121

第四章臭豆腐载誉京师风靡舌尖上的“大清朝”

第一节百年老店传佳话南酱园来了位“徽班名伶”/130

第二节状元妙题藏头诗光耀门楣誉美名/135

第三节老佛爷御赐“青方”南酱园身价倍增/140

第四节晚清“大阿哥”落魄街头变身臭豆腐“代言人”/145

第二部分历尽风雨终涅槃——从民国初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获新生(1912-1979)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致和”凤凰振翅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