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正版现货,内页干净无笔迹,紫外臭氧已消毒!

8 1.9折 43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建次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25

同有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实物拍摄,以图为准,二手图书有自然使用痕迹,品相自定
商品描述
①本店有实体店铺,所有上架的商品都是现货,卖过的商品会及时下架,图片都是实物拍摄,所见即所得!
②本店基本都是二手商品(新商品会另注明),基本都是一件或一套,有需要的不要错过,下次再碰上一样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③由于是二手商品,所以店主为了客户和自己的健康着想,每件商品只要能放进消毒柜的,都用消毒柜消毒保洁过(先臭氧+中温消毒45分钟,再紫外线+中温消毒30分钟,然后再擦洗),让您买着放心,看着安心!
④包装:统一用图书专用的气泡膜防水袋包装,干净美观,防水防摔。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建次 著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50606340
  • 定价 4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4页
  • 字数 329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马上就要付梓出版,我非常高兴,除表示衷心的祝贺,还遵嘱写几句感想。《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是建次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成果,进行出站报告讨论时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他也顺利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我想《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的贡献首先在于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众所周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是由章培恒先生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并体现于章先生所领导的文学史研究与学科建设之中,记得2002年前后我曾经应章先生之约到复旦大学参加有关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建设的讨论论证,严家炎、郭豫适、丁帆教授等与会,对其计划给予高度评价。我想其意义主要在于,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发展本来就是一条由古至今互相贯通之河,不知古代焉知今天。这本来是一种常识,但由于中国现代以来古今文化的某种“断裂”,这种古今的联系突然有所中断。这当然有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但这种断裂却变成人为的将中国文学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与当代四块,这当然是不科学的。而且,更为荒唐的是在某个时期还要再分成“段”。
【作者简介】
胡建次,l968年4月生,汉族,江西丰城人。云南大学文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后。现为南昌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古籍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兼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词学会理事。曾任日本国学院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出版过专著《归趣难求——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宋代诗学观照》、《中国古典诗学专题承传研究》、《本土与异域: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回眸》《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文献目录(1900--2007)》《日本中国古典诗学研究500家简介与成果概览》等。
【目录】

第一编中国古典词学创作论的承传
第一章中国古典词源之辨的承传
第一节词为“诗余”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为“倚声”之论的承传
第三节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之论的承传
第二章中国古典词体之辨的承传
第一节偏于辨分词与诗、曲体性之异论的承传
第二节偏于辨说词与诗、曲体性之通论的承传
第三章中国古典词情论的承传
第一节“情”作为词作生发之本标树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情表现特征与要求论的承传
第三节词情表现与创作因素关系论的承传
第四章中国古典词兴论的承传
第一节“兴”作为词的创作本质要素标举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兴”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
第五章中国古典词意论的承传
第一节词作之本“意内言外”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意表现特征与要求论的承传
第三节“意”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

第二编中国古典词学审美论的承传
第一章中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
第一节“味”作为词作审美之本标树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味表现要求之论的承传
第三节词味生成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
第二章中国古典词韵论的承传
第一节“韵”作为词作审美之本标树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韵表现要求之论的承传
第三节词韵创造与生成之论的承传
第三章中国古典词趣论的承传
第一节“趣”作为词作审美之本标树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趣创造与生成之论的承传
第四章中国古典词格论的承传
第一节“格”作为词作审美之本标树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格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
第五章中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
第一节“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传
第三节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
第六章中国古典词境论的承传
第一节对词境表现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传
第二节王国维对“境”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不断标树
第三节王国维对词境划分的不断阐说
第三编中国古典词学批评论的承传
……
第四编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体式的承传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实物拍摄,以图为准,二手图书有自然使用痕迹,品相自定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