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牛津通识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分子/牛津通识读本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7.69 7.1折 39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国)菲利普·鲍尔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65473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1页

定价39元

货号SC:9787544765473

上书时间2024-04-28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鲍尔  牛津大学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布里斯托大学物理学专业哲学博士,《自然》杂志特约顾问编辑。英国科学与科普作家,已出版多部作品,包括《设计分子世界:化学的边疆》(1994)、《明亮的大地:颜料发明史》(2001)、《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2004)、《好奇心:科学为何对一切都产生兴趣》(2013)、《为帝国服务:希特勒时期为物理学真谛而战》(2014)等。
主编推荐:
看到一张在晨曦中摇曳的珠网,你会不会觉得它过于纤弱,有可能溶解于露水的浸润或破裂于微风的轻拂?事实上,蛛丝是目前已知的很为强韧的纤维状材料之一。究其原因,正在于蛛丝中分子链独特的组织方式。这是一本以分子为主题的书。在如此短的篇幅之内,从现实应用、原理探究到前沿的研究进展,分子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精彩内容:
前 言

亚历山大·芬德莱在1916年写下《化学为人服务》这部作品,那时的化学界正迫切需要向全世界宣传化学带来的恩惠。 9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写化学,似乎不该再负有那样的重担了。但事实不然。虽然化学的技艺为社会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单是医学中的化学疗法延长了人类寿命这一点就是明证,可芬德莱那时说的话至今言犹在耳:

有的人仅凭一己之力扩大了产业范围,提高了大众的劳动效率,而对科学蒙昧无知的社会大众却疑虑重重,横眉冷对。

这样严峻的声音我们今天依然能够听到,就在化工界及支持者们在面对公众的非难和指责而辩解时。其中一个问题是,化学之善,一旦进入市场就被人们看作天经地义,而化学之恶,却会长久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化工企业及政府面对沙利度胺和博帕尔等悲剧事件时,以及面对灾难性的臭氧空洞问题时推脱责任,极大地损害了他们为自己辩护的可信度。
于是在进入21世纪时,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种想法:“化学的”或者“合成的”是糟的,而“天然的”则是好的。对于这种想法,传统的纠正方式是罗列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东西。这样罗列出的清单的确很长,即便那些将化工妖魔化的人想必也在享用不少化工产品。可是我相信,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化学为人服务”了。一方面来讲,这会更让公众感觉铁板一块的科学和技术共同体抱成一团促进自己的事业。而在外人看来,任何文化圈子都像是铁板一块,因而也都有潜在的威胁。事实上,化学家之间也会就该不该禁止或某种产品而爆发激烈的争吵,在有的化学家为军事机构工作时别的化学家则在门外抗议他们—倘若有一天,公众能够更多地了解到这些,那该多好。或许那时我们才能平和地将科学看作正常的人类活动。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化学也并不单纯是被人类驯服、召唤来服务的奴仆。化学造就我们人类,化学创造了自然界的一切。“化学”和“合成”给人们的负面印象一时还很难消除,但
...
内容简介:
    一个活细胞的内部运行就像一座城市,其中布满分子居民,它们移动、交流、合作、竞争。在《分子》这本书中,菲利普·鲍尔深入探究了分子结构和分子活动如何决定着物质的特性和生命的过程,显示了我们身体内部的分子和周围世界的分子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如何生长为多细胞的音乐家莫扎特,蛛丝在晨露中为何不会溶解。作者还考察了我们对分子的认识和合成如何开启了一些激动人心的新领域,使分子机器以及体积微小但功能强大的分子计算机的开发进入日程。 
摘要:
    章  无形世界的工程师:制造分子

何为分子?

那么,一切事物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吗?并不尽然。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暂不考虑某些奇怪的太空环境),而原子并非总是结合成分子。(我也说不清弗兰· 奥布赖恩把“分子”改写成“原子”是因为他懂得还是不懂这其中的区别。)大多数原子本身是很好活跃的,它们天生就喜欢和别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分子就是若干原子紧密聚集在一起,分子里可以含数量多达好几百万的原子。
不过进一步来看,还有些细微的区别要加以说明。弗兰· 奥布赖恩作品里的福特雷警官提到了石头“分子”和铁“分子”。但严格说来,其实并没有这种东西—至少日常的石块或者铁块里是没有这种分子的。所谓“分子”,我们一般指的是若干数得清数目的原子所聚成的分立的一团。比如在一个水分子里就有三个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杯水里有数以万亿计的原子,但如果给这液体拍些瞬时快照(假设能看清微观细节),我们就能看到,在每个瞬间,所有原子都是三个三个聚成一团的,就像是一大群人挤在一起,可每家三个人都一直手拉手(如图2a)。
而铁的原子却并不聚成分立的分子。它们如有序的炮弹般堆积,像行列整齐的队伍。我们无法从这一大堆原子中辨认出某个小团,因为每个原子都与周围的原子间距相等。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所组成的氯化钠晶体(即食盐,如图2b)同样如此。当铁熔化时,原子之间就会你推我搡,像混乱的人群。而当冰溶化时,氢原子和氧原子依然三个一团地手拉着手,整个晶体却分崩离析了。我们讲,冰是分子晶体—原子以分子的形式聚合在一起,而铁和岩盐则不是。
有的单质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有的不是。作为一条粗略的经验法则,铁之类的金属都不是分子,而非金属则是分子。比如,固体形式的氮就由双原子的分子组成。磷原子会四个结成一团,而硫原子则会八个结成一个环状分子。我们无法只看上物质一眼就知道它的基本单元究竟是原子还是原子聚成的分子,这似乎难以接受,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还好科学家要找到答案并不太难。)
因此,“分子”其实是个比较灵活而松散的概念,本质上是个尺度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考虑分子,而不是直接谈论一般化的“物质”呢?我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分子是具备化学意义的很小单元。在亚微观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要通过分子,而不是原子来讲述。分子是单词,而原子只不过是字母。尽管有些时候一个字母就是一个单词,但大多数单词都是若干字母按特定次序组成的分立团体。我们常常发现,比较长的单词能够传达更细致、更微妙的含义。在分子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次序也至关重要,就像“save”和“vase”含义不同一样。
分子所讲述出来的很奇妙的故事发生在生命有机体中。但很遗憾,这样的故事往往很难懂:很多单词很长、很陌生,我们对语法的掌握也很粗浅。化学家总在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分子单词来扩展语言,其中有些新词还是很好巧妙的。一旦具备了某些新词,我们就能讲好以前一直不能讲的故事。还有的时候,一个新词能让我们用简单的方式来表达以前绕来绕去才能讲清的事情。
我们用语言来对分子的世界打
...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无形世界的工程师:制造分子
第二章  生命的征象:生物分子
第三章  承载压力:由分子而来的材料
第四章  燃烧:分子与能量
第五章  运动的精灵:分子马达
第六章  传递信息:分子通信
第七章  化学计算机:分子信息
索引
英文原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