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土地与祖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族土地与祖先

【正版全新】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乡土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风俗社科哈佛大学易劳逸研究中国四百年社会经 (美)易劳逸 著 苑杰 译 史学理论社科

57.6 8.3折 69.8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易劳逸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3421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9.8元

货号02379

上书时间2021-05-12

汇珍书铺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乡土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风俗社科哈佛大学易劳逸研究中国四百年社会经 (美)易劳逸 著 苑杰 译 史学理论社科
商品描述
家族、土地与祖先 乡土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风俗社科哈佛大学易劳逸

作  者:(美)易劳逸 著 苑杰 译

定  价:69.8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页  数:449

装  帧:精装

ISBN:9787229134211

主编推荐
☆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才能读懂近现代的中国☆长时段、优选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有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作者的观点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读懂近现代的中国易劳逸是西方有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弟子,其所著《毁灭的种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种)《流产的革命》等书是许多专家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案头书。《家族......

目录
●前言
致谢
章人口:增长与迁徙
人口转型
为增长的人口拓展食物来源
迁徙:一个扩张的帝国
先驱者的经历
第2章中国社会的家庭和个体
家庭
女人地位的变化
女孩和童年
女性与婚姻
社会互动的内容
第3章神、鬼和祖先:民间信仰
关于超自然力量的数据统计
宗教崇拜和节日
神职人员
民间信仰的社会效用
20世纪的变化
第4章农业:概况
小农生产方式i
土地占有及农业劳动力的变化
小农经济的租赁体系
第5章20世纪早期中国农民的贫困化
人口过剩
不断提升的土地租赁率
农业的商品化
手工业
社会关系中日益凸显的不和谐
政治崩溃和慢性暴力
中期评估:截止到1930年的情况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1931年前中国农民贫困化之谜
第6章帝制时代晚期的商业:贸易工具和贸易地理
运输
度量衡
货币
银行业
集市体系
八大区域
对外贸易和白银经济
国家和商业:中介人体系
第7章帝制时代晚期的制造业:失败的工业革命?
工业主义的“萌芽”
晚明的社会文化背景
工业化进程的障碍
第8章西方社会影响下的商业和制造业
对外贸易
银行业
轮船和铁路运输
……
第9章现代化早期的新社会阶层
0章社会当中的“阴”:秘密社团、土匪及纠纷
结论常与变

内容虚线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优选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很好不错著作。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

作者简介
(美)易劳逸 著 苑杰 译

易劳逸(Lioyd E.Eastman),有名汉学家。曾师从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1907-1991)研究中国史,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教授。由于他对中国研究的杰出贡献,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989年曾授予他“大学资深学者”荣誉。代表作有《毁灭的种子》《流产的革命》《国民党中国的法西斯主义:蓝衣社》等。 苑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自2016年至今由文化部派至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工作。迄今已出版《满族穆昆与萨满教》《传统萨满教的复兴》等专著和《穿越时光的萨满》等译著,发表多篇论文。

精彩内容
    晚明的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走上工业化道路具有先决意义。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在晚明时期已经开始发生转型。晚明时期是中国社会全面繁荣的时期,当时的上层人士不仅生活品质而且喜欢炫富,下层民众也不同以往地过着闲适生活,当然,贫穷和苦难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整个社会都氤氲在“浪漫、感性和世俗的氛围”当中。这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急速变迁的时代:教育逐渐普及、识字率普遍提高,富商及其子孙都争相去当官,很多传承数代的士绅家庭都因喜奢靡生活而衰落??这几乎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征,并转而去经商。16世纪江南地区的知名学者兼文人归有光 (1507 ― 1571) 就说过,“士与农商常相混”。各社会阶层的混同促生了社会多元主义,其表现之一就是整个社会对商人和工匠这两个社会阶层的尊重程度日益提升。早在1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乡土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风俗社科哈佛大学易劳逸研究中国四百年社会经 (美)易劳逸 著 苑杰 译 史学理论社科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