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适应控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适应控制

36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正之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2-24

笨牛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正之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2241607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自适应控制》分成四部分:第1章是引论,对自适应控制做了简单介绍。第2章和第3章介绍学习自适应控制必需的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紧接着的3章是自适应控制的经典内容,包括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调节器理论。《自适应控制》遵循自适应控制发展的线索叙述,在讲清自适应控制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帮助读者了解本领域经典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最后3章讲述自适应观测器设计、自适应跟踪设计和鲁棒自适应控制。这是自适应控制理论中比较新的研究课题,而且研究成果相对完整,读者不但可以了解这些领域的主要结论和主要研究方法,而且可以由此体会科学研究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附录给出随机过程的基础知识,有助于读者理解书中提及的有关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论。
全书内容相对完整,讲述循序渐进,论证深入浅出,语言简洁明了,对初学者容易产生困难的地方都有比较细致的诠释。
《自适应控制》前6章内容可以作为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后3章内容可以作为选修课或者硕士研究生的教材,全书也可供从事自动控制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韩正之,1947年7月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工学博士。1988年至199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研究,曾与人合作提出了线性控制系统的(A,B)特征子空间理论。主要著作有《线性系统的(A,B)特征子空间与大系统分散控制》(科学出版社,1993),《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合作者:陈树中,胡启迪,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通向完美的桥梁·数学方法谈》(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科学研究的道德与规范》(合作者:冯坚,王英萍,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在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发表论文200余篇。
陈彭年,1948年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199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1992年任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和稳定性理论的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
陈树中,1943年2月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81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控制理论方向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控制论与运筹学博士生导师。自硕士期间开始控制理论研究,对线性系统控制理论颇有造诣,发表论文50余篇。曾在“中国科学》发表《受限Morgan问题》(1996)等,著有《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合作者:韩正之,胡启迪,华东师大出版社)。
【目录】
第1章引论
1.1什么是自适应控制
1.2两种主要的自适应控制技术
1.3自适应控制研究的主要问题
1.4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历史

第2章线性控制系统
2.1数学描述
2.1.1线性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
2.1.2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2.2能控性和能观性
2.2.1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
2.2.2线性控制系统的能观性
2.2.3线性控制系统的对偶性
2.2.4线性控制系统的kalman分解
2.3极点配置和观测器设计
2.3.1线性控制系统的标准型
2.3.2线性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
2.3.3线性控制系统的渐近状态观测器
2.3.4线性控制系统的分离设计
2.4实现理论
2.4.1线性控制系统实现理论
2.4.2线性控制系统实现算法
练习

第3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1稳定性的定义
3.1.1lyapunov稳定性定义
3.1.2输入输出稳定性定义
3.2稳定性判据
3.2.1lyapunov定理
3.2.2线性连续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
3.2.3线性离散系统工程的lyapunov稳定性
3.2.4barbalat引理
3.3超稳定性理论
3.3.1控制系统的超稳定性
3.3.2正实函数和正实函数性质
3.3.3正实矩阵和正实性引理
3.3.4超稳定性判据
3.3.5离散系统的正实性
练习

第4章系统参数辨识
4.1最小二乘估计
4.1.1最小二乘估计问题的提法
4.1.2递推最小二乘估计
4.1.3指数加权递推最小二乘估计
4.2最小二乘估计的统计特征
4.2.1最小二乘估计的统计性质
4.2.2残差的统计性质
4.2.3计算顺序
4.3广义最小二乘法
4.3.1问题的提出
4.3.2广义最小二乘法的计算
练习

第5章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5.1基于频域模型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5.1.1问题的描述
5.1.2对象模型已知的模型参考控制器设计
5.1.3mit方案
5.2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5.2.1应用状态空间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5.2.2应用增广误差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5.3基于误差模型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5.3.1误差模型和标称系统
5.3.2应用误差模型的自适应律
5.3.3n-m≥2时的修正
5.4离散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5.4.1应用误差模型的离散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5.4.2基于超稳定性的离散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练习

第6章自校正调节器
6.1最小方差预报和最小方差控制
6.1.1最小方差预报
6.1.2最小方差控制
6.1.3最小方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6.2自校正调节器
6.2.1自校正调节器算法
6.2.2自校正调节器的渐近性质
6.3广义最小方差的自校正控制器
6.3.1问题的描述
6.3.2广义最小方差预报
6.3.3?义最小方差控制
6.3.4关于闭环稳定性的讨论
6.3.5自校正控制器的递推算法
6.4多变量自校正系统
6.4.1多变量最小方差控制器
6.4.2闭环的稳定性
6.4.3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
练习

第7章自适应观测器
7.1参数模型和持续激励
7.1.1参数化模型
7.1.2持续激励信号
7.2指数型状态观测器
7.2.1指数收敛状态观测器的构造
7.2.2收敛性的证明
7.3非线性系统自适应状态观测器
7.3.1问题的描述
7.3.2滤波器和反馈正实性
7.3.3自适应状态观测器
练习

第8章非线性系统自适应跟踪控制
8.1状态反馈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8.1.1问题的描述
8.1.2控制器设计
8.1.3稳定性讨论
8.2输出反馈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8.2.1问题的描述
8.2.2动态输出补偿
8.2.3相对阶为1的情形
8.2.4相对阶为ρ的情形
8.2.5相对阶为ρ时的稳定性讨论
8.3参数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8.3.1问题的描述
8.3.2控制器构造
8.3.3稳定性证明
练习

第9章鲁棒自适应控制
9.1一个例子
9.2模型参考鲁棒自适应控制
9.2.1不确定性的分类
9.2.2鲁棒性问题的描述
9.2.3误差模型
9.2.4鲁棒自适应律
9.3鲁棒自适应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9.3.1w(s)严格正实时的稳定性分析
9.3.2w(s)非严格正实时的稳定性分析
9.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
9.4.1问题的描述
9.4.2预备知识
9.4.3时变信号跟踪
9.4.4应用反步法的设计
练习
附录a概率论和随机过程基础
a.1概率和随机变量
a.2随机过程
a.3随机序列的收敛性
a.4线性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a.5各态历经性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