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健三郎传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江健三郎传说

27.5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黑古一夫、翁家慧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3.1

上书时间2024-04-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黑古一夫、翁家慧 著
  •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4355126
  • 定价 27.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3页
  • 字数 1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自1957年凭借《奇妙的工作》成名至今,大江健三郎一直走在现代日本文学的最前线,并发表了大量的作品。毫无疑问,他是日本现代文学和战后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少数“世界”通用的作家之一。这不仅因为他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4年)的日本作家,同时,也是因为他所创造的小说世界和他的思想,废除了战后传统的世界观,即把世界分为东方和西方、发达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或是南和北的“二分法”。支撑他的小说世界的对人的看法、文学观以及民主主义思想,是生活在现代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考虑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简介】
黑古一夫,1945年12月出生于日本群马县。1969年3月,毕业于群马大学教育学部。1982年3月,在法政大学大学院日本文学研究科修满博士课程。现任筑波大学大学院教授。日本文艺评论家。
著作:
《渴望天空——北村透谷论》,冬树社,1979年。《战斗诗人——小林秀雄论》,土曜美术社,1982年。《原子弹爆炸和语言——从原民喜到林京子》,三一书房,1983年。《森林的思想和生存的原理——大江健三郎论》,彩流社,1989年。《村上春树与同时代的文学》,河合出版,1990年。《立松和平——疾驰的文学精神》,六兴出版,1991年。《爱与活着的意义——三浦绫子论》,小学馆,1994年。《大江健三郎和这个时代的文学》,勉诚社,1997年。《小田实——一个人的思想与文学》,勉诚出版,2002年。《立松和平传说》,河出书房新社,2002年。《灰谷健次郎——文学及其温柔的陷阱》,河出书房新社,2004年。《野间宏——其人与其文》,勉诚出版,2004年。《文学如何描写战争》,八朔社,2005年。《文学如何描写原子弹爆炸》,八朔社,2005年。《寻求灵魂的救赎——文学与宗教的共振》,佼成出版,2006年。《长崎·上海·美国——林京子论》,日本图书中心,2007年。《村上春树——转换中的迷失》,勉诚出版,2007年。编著:《日本的“原子弹爆炸”文学》,共15卷,HORUPU出版发行,1983年。《林京子全集》,共8卷,日本图书中心出版发行,2005年。
【目录】
传说一写“诗”的少年——文学的起点
1.“最初的诗”
2.“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太宰治”
3.“希望”和“自负”

传说二“峡谷村庄”里的少年
1.神童,或是“怪小孩”
2.皇国少年——“天皇的孩子”与奉安殿事件
3.“战后民主义”体验

传说三“暴力”·转校·美国
1.从内子高中退学——转入松山东高中
2.“伊丹十三”

传说四“母亲”
1.母亲——“大江小石”
2.大江(伊丹)由佳里

传说五作家时代
1.习作期
2.“人道主义者”与“介入社会”——渡边一夫·萨特·战后文学
3.《奇妙的工作》——获东大新闻“五月祭奖”
4.“峡谷村庄”和森林的发现

传说六关于美国、占领和“政治”的体验
1.美国,即占领
2.“政治”体验及无政府状态(anarchy)

传说七“性”、“政治”和“天皇制”
1.“性”的问题
2.《Seventeen》问题
3.政治,即天皇制问题

传说八个人的体验
1.结婚生子
2.《个人的体验》和《空中怪物阿吉意》
3.与残疾儿(人)共生

传说九“广岛”
1.核、与原子弹受害者的见面以及“广岛之锉”
2.“广岛之光”
3.活在核时代

传说十“冲绳”
1.前往“冲绳”
2.《冲绳札记》
3.在“冲绳”的相遇

传说十一根据地思想(1)——始于《万延元年的football》
1.再次前往“峡谷村庄”
2.《万延元年的football》
3.“乌托邦”

传说十二根据地思想(2)——“村庄/国家/小宇宙”的可能性
1.超越反国家思想,放弃“破坏者”立场
2.“五十日战争”
3.面对“令人怀念的年代”
4.“拯救”

传说十三根据地思想(3)
1.作为可能性的“根据地”——《治疗塔。和《治疗塔行星》的意义
2.“最后的小说”——《燃烧的绿树》三部曲
3.重新开始小说创作——《空翻》的意义

传说十四现在
1.《被偷换的孩子》和《愁容童子》的意义
2.面对“结束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