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外雷锋团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编外雷锋团

25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克、蒋永武 著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2.6

上书时间2024-04-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陶克、蒋永武 著
  •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2
  • 版次 1
  • ISBN 9787506565431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6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编外雷锋团》是完整记录560名雷锋战友坚持50年“学雷锋”的长篇报告文学,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也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学雷锋要实现常态化,由解放军出版社和中州古籍出版社军地联手精心打造的一部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编外雷锋团》由资深雷锋精神传播媒体人、解放军报原副总编陶克少将和新华社军分社济南军区支社原社长蒋永武,经过十年接力深入采访完成创作,深情讲述了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续写雷锋精神的时代传奇。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序《我的家乡雷锋多》。
  1960年,河南邓州560名热血青年入伍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他们在陆续退伍、复员和转业复转后,把“雷锋精神”打进行囊背回家乡。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立足本职,以一生不变的承诺,50年如一日坚持像雷锋那样学习、工作,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传播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并于1997年4月成立了“编外雷锋团”,至今已拥有13个营、4500余名成员。“编外雷锋团”的成员中有农民、有工人、有干部、有打工仔,还有企业老板,他们下过岗,欠过债,挨过骂,受过冤枉,甚至献出生命,但他们始终牢记老部队“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的“团规”,始终牢记“不靠雷锋沾光,要为雷锋争光”的誓言,“学雷锋,当传人”,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先后被评为全国全军“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并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长篇报告文学《编外雷锋团》共分“他们,从雷锋身边走来”“他们,把雷锋带回家乡”“他们,雷锋传人在接力”三章,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活生生的现实和真实的人物故事,全景式的记叙了“编外雷锋团”如何把“雷锋精神”同行业管理结合起来,使得“雷锋精神”的学习既有领导率先践行的示范效应,又有政策机制的规范效应,实现了由自发到组织、由个体到群体的转变,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从而使得“学雷锋、做好人、做好事”成为每一个人在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自觉行为,是实现学雷锋常态化的科学发展和实践创新。《编外雷锋团》一书不仅回答了“雷锋是谁?雷锋从哪里来?雷锋到哪里去?”的问题,而且还让人们看到了“学雷锋”并非是“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从而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决策提供了可信、可学、可用的经验和模式。通过这部作品,人们可以看到“编外雷锋团”是学雷锋常态化的先行者、学雷锋规模化的开拓者、学雷锋经常化的实践者。诚如邓州市的群众都说,雷锋的战友个个是“雷锋”,他们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编外雷锋团”的队伍在一天天壮大,“学雷锋”的接力棒已经从560名雷锋战友的手中传递到千千万万的中学生、大学生和“网友”中,并已成为中原大地一张鲜亮的道德名片。
【作者简介】
  陶克,1953年12月年出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政治学研究生,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1969年3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宣传股长、文化轮训队副大队长和团、师、军宣传干事等职。1986年4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历任记者、编辑、编辑组长,副主任、主任,《中国国防报》副总编辑、 《环球军事》总编、  《中国民兵》主编、 《军事记者》总编,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等。少将军衔。撰写的《98长江大决战》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雷锋现象》  (合作)荣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 《集团军长》荣获解放军文艺奖新作品奖。2012年以来,在地方和部队做“雷锋,永远的榜样”巡回报告近40场,听众达20多万人,著有雷锋传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目录】
我的家乡雷锋多(序)二月河

学雷锋,一生不变的承诺(代前言)宋清梅

第一章他们,从雷锋身边走来

“雷锋的忆苦报告把我给唤醒了”

戴手表的雷锋是那个模范雷锋吗?

弟弟找哥泪花流

“能吃苦的人有出息,能吃苦的人打胜仗”

雷锋也有作难的时候

“为革命,我愿意甩一辈子马鞭子!”

“我是雷锋做好事的见证人”

榜样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62年8月15日:最长的一天

第二章他们,把雷锋带回家乡

“愿做人民一匹马,哪里套硬哪去拉”

他是雷锋亲手擦亮的一颗螺丝钉

“南阳盆地的福尔摩斯”

一对“铁警官”,两个“老搭档”

72名雷锋战友的领头人

普通一兵的雷锋情怀

“雷锋书记”魂系黄土地

钢铁硬汉未了情

雷锋好战友,个个活雷锋

第三章他们,雷锋传人在行动

雷锋的战友,你们在哪里?

“北建雷锋团,南建雷锋城”

传递“正能量”,雷锋传人在接力

正辐射的“蝴蝶效应”

“吧友营”:虚拟世界吹响学雷锋集结号

尾声:写不尽的“编外雷锋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