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学史(全四册)

全新正版现货

278.6 7.0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广辉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15718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98元

货号29550363

上书时间2023-10-21

天涯淘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 拨开两千多年经学史中的重重迷雾,重塑对中华元典中核心价值观的信仰。
  2. 从价值观的视域讲述中国经学史。作者认为,中华文化的“根”就是“六经”,“六经”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文化的“魂”。“六经”去,则学无根;学无根,则民无魂。
  3. 抓住三个“典型”,关注文本传承。把握经学史中的典型人物、典型著作与典型问题,注重对文本传承的分析,理清经学发展、演变的主要方向、关键节点及其背后的社会与思想原因。
  4. 规模宏大、视野广阔、立意深远。本书以四大编、六十章、120万字的规模,细致梳理了从先秦到晚清两千余年的经学及其文本形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脉络。
  5. 阐微决疑、破译谜题、创立新说。本书对前人误解或忽略的问题进行了学术创新和突破。如提出《周易》六十四卦卦名都有其主旨和意义。从思想史和语言学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汉语文献中三个语言体系,即《尚书》为代表的“老古文”,春秋末至清末的“新古文”和晚近的“白话文”。
  6. 为哲学史树立中国范式做准备。作者认为,以西方哲学范式编纂中国思想史料的做法缺少了本土性与中国特色,我们要摆脱西方哲学范式的桎梏,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史(或思想史)研究路径,便需要对中华元典有真切的理解。
  7. 兼具学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简约大气,锁线精装,采用优质环保纸张,印刷精美,适宜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经学史》全书分为先秦、汉唐、宋明、清代四编,共计120万字。《先秦编》主要讲述经学的形成史,包括介绍经的定义与内涵、阐述各专经的文本组成与主旨大义、探析经学酝酿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等内容。《汉唐编》《宋明编》《清代编》主要论述经学的流传史,力求呈现经学发展、演变的基本图景,以及解释这种发展、演变背后的社会与思想原因。


本书是学界从价值观的视域对两千余年的经学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经学史著作,通过对传统经学的传承和文本的分析,梳理出经学发展的脉络;通过对经学上“典型人物、典型著作、典型问题”的探讨,剖析传统经学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华传统经典中所蕴含的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重新审视经学,将经学以其应有的面目重新带到人们面前,焕发新的时代光彩,重建人文信仰,为今后的经学研究开辟一条新路,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学术范式的哲学史(或思想史)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姜广辉,1948年生,黑龙江安达人,著名思想史家、经学史家,师承侯外庐、邱汉生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颜李学派》《理学与中国文化》《走出理学》《义理与考据》《易经讲演录》《中国文化的根与魂》《新经学讲演录》等著作十余种。主编的《中国经学思想史》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总目


 


先秦编


 


导论:经与经学……………………………………………001


 


章中国经学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019


第二章“六经”——传统之源………………………………037


第三章先秦的经典传承……………………………………057


——从孔子到荀子


第四章先秦尚书学的再认识………………………………071


第五章先秦诗学新论………………………………………097


第六章先秦礼学综论………………………………………125


第七章《易经》前史考略……………………………………153


第八章《易传》解《易》方法析论………………………177


第九章《春秋》大义…………………………………………199


第十章《论语》之“道”…………………………………219


第十一章《中庸》之“中”与“诚”……………………235


——兼谈子思疑案与郭店楚简


第十二章《孟子》之弘道……………………………………253


第十三章《大学》新读………………………………………275


第十四章“孝道”与《孝经》……………………………297


 


汉唐编


 


第十五章论汉代统治思想的选择………………………317


第十六章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再认识…………………331


——从经学史的分派谈起


第十七章汉晋时期的《春秋》三传之学 ……………… 353


第十八章西汉的诗经学 ………………………………… 379


第十九章齐诗“四始五际”说揭秘 …………………… 393


第二十章汉唐的“三礼之学” ………………………… 413


第二十一章 两汉的易学………………………………… 439


第二十二章 郑玄《论语注》敦煌吐鲁番残卷探析…… 467


第二十三章 魏王肃《孔子家语》注本作伪新证……… 499


第二十四章 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517


——从《论语》传本到《论语集解》的编撰


第二十五章 王弼易学的除旧创新……………………… 545


第二十六章 汉唐时期的尚书学………………………… 565


第二十七章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589


第二十八章 汉唐时期的孝经学………………………… 615


第二十九章 中唐啖助、赵匡、陆淳的新春秋学……… 633


——兼谈唐中期新经学的萌生


 


宋明编


 


第三十章宋明经学概说…………………………………665


第三十一章庆历学风及对“二大经”的新解…………677


第三十二章王安石变法与荆公新学……………………703


第三十三章宋明理学与经典诠释………………………739


第三十四章理学视域下的周易学流派…………………759


第三十五章南宋至元代春秋学的标志性人物…………793


第三十六章宋代诗经学的三大议题……………………831


第三十七章宋元时期的尚书学…………………………855


第三十八章二程对建构理学与四书学的贡献…………877


第三十九章论理学经著成功的根本原因………………897


——以二程、朱熹的经学著作为范例


第四十章经筵讲席的解经典范…………………………921


——作为“帝王之学”的《大学衍义》与《大学衍义补》


第四十一章吴澄对《礼记》的改编……………………955


第四十二章杨慎的经典考据学…………………………977


第四十三章梅对《尚书》传世本的辨伪……………1007


第四十四章心学的理论逻辑与经学重估………………1035


——以陆九渊、杨简、王阳明为例


 


清代编


 


第四十五章清代经学的演变……………………………1065


第四十六章陈确与王夫之在四书学上的批判立场……1099


第四十七章顾炎武解经的“决疑”特点………………1117


第四十八章阎若璩与《古文尚书》辨伪………………1139


第四十九章儒道分野:胡渭对图书易学的批判………1163


第五十章乾嘉考据学形成的历史原因…………………1187


第五十一章惠栋吴派的经学方法论……………………1209


第五十二章戴震的治学经验与对《孟子》的重新诠释


…………………………………………………………1239


第五十三章章学诚“六经皆史”论批判………………1259


第五十四章清中后期的礼、理之辨……………………1285


——以凌廷堪礼学为轴心


第五十五章从全面批判到强势回潮……………………1305


——清初至清中叶象数易学的发展脉络


第五十六章乾嘉汉学的殿军——阮元…………………1331


第五十七章陈澧《东塾读书记》的经学主旨…………1355


第五十八章清代《诗经》诠释的新方向………………1379


第五十九章清代后期的春秋公羊学……………………1405


第六十章皮锡瑞的“经学十变”说析论………………1439


——兼评皮锡瑞今文经学的历史观


 


后论并记——再谈儒学是一种“意义的信仰”…………146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