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岪与木心 散文 陈丹青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岪与木心 散文 陈丹青著

“木心以自己的命的完结,给我上后一课。”——陈丹青凝视文学的死亡,自身亦成为死亡的文学。感人至深的友谊之书,送别木心,也带回木心。

41.84 6.2折 68 全新

库存19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丹青著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0316867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页数328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1935419

上书时间2022-10-29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木心以自己的命的完结,给我上后一课。”木心说:“你们要保持想到死亡。”本书所写,并非仅仅是木心的死亡,而是生命对死亡的凝视,是生命如何承受死亡,以及生命如何通过死亡而活下去。作者细致描摹木心死亡的过程,堪比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但更多温柔与深情。死亡带来无尽的虚空,木心却在这些文字里栩栩如生。“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珍贵的关系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木心与陈丹青,亦师亦友近三十年。这份难以比拟的情谊,闪烁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或许我们再难看到这样温柔的送别,这样深情的追忆。

目录:

守护与送别(上)
守护与送别(下)
孤露与晚晴
杰克逊高地
绘画的异端
魏玛之行
乌镇的孩子
《文学回忆录》后记
《木心谈木心》后记
漫谈木心
文坛之外

内容简介: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是,持续写他我不想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命的完结,给我上后一课。”——陈丹青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的文学旅程。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张岪与木心,记述了文学的死亡,自身亦成为死亡的文学。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绘画。1978年入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精彩内容:

        守护与送别    木心先生的后时光(上篇)    桐乡医院,全楼簇新。十二楼住院部vip病区十一号房间,是木心的病室。躺在两边有栏杆的床上,先生的左腕插着输液管,间歇醒来,床头被摇起,他侧靠着,和我喃喃说话。他的嗓音原是低沉沙哑,这两年已乏力笑谈,此刻是因我的到来么,他的话反而多了,说一句,停一停,忽然认真看定我:    那你是谁?    这一问,比昨天初到时先生的当面不认,尤使我心惊。昨天,十一月十六黄昏,我与内人从杭州机场赶到桐乡医院,直趋先生床前。没想到他抬脸说出的句话是:    “海盗呢!他们走了吗?”    我本能发笑,同时心神纷乱:先生谵妄了!来路上关于应对先生病重的仓促想象,当下失效——现在他也成了我不认识的人。    “打走了!打走了!”我俯向他,高声应答,如骗小孩,同时迅速镇定自己,预备接手这骤然陌生的经验。他靠靠好,神情将信将疑:“哦,原来这样……”    ,上午,先生又开始与我絮絮说话,是昔年对谈时的熟悉目光,忽然,“你是谁?”我永难忘记那一瞬。    “我是丹青啊!”我冲他吼叫,另一念同时到位:完了,先生要死了……他微微一愣,神转而舒缓。片刻,如他交代自以为要紧的意思时,转用普通话,静而清楚地说:    那好……你转告他们,不要抓我……把一个人单独    囚禁,剥夺他的自由,非常痛苦的……    现在我要试着写出这份记忆:今年,十一月中至十二月下旬,我几度守在木心病榻前,之后,是他的葬礼。这是我次目击垂老的人,病危,衰竭,死。我不想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命的完结,给我上后一课。    时间推前:今年十月下旬,先生自返乡六年后次住院,本意是医治白内障。陪同入院的北京李春阳夫妇,与木心交谊甚笃,其时正去乌镇看望先生。手术前必须体检,一查,脉搏仅二十余,病名是“房室传导阻滞二度1型”,血压、肺功能也靠前反常。院方即下病危通知,迅即转往心脏专科。经救治,各项数据迅速回升,复检趋近正常。先生吵着回家,舂阳于是护送他归去乌镇晚晴小筑:那是镇方十年前为木心在故园旧址新建的家。    春阳每与我通话,报告病情,后说,先生回家后已能起坐饮食,谈笑如故。为之劳十余天,舂阳夫妇回了北京:那是十一月初的事情。    稍早,九月间,纽约华人建筑师林兵与先生商议“木心美术馆”事宜,我在侧;更早,七月中,镇方陈向宏先生面告美术馆方案年内启动,我也在侧,当天并与向宏陪了先生探看场地。    明显而急骤的衰弱,始于二〇一〇年秋,先生虽无怵目的病象,但已靠前苍老,形销骨立。他瘦伶伶盘踞着他的座椅,默然不动,不再如过去那样悉心打理自己;勉力启唇,出声轻哑,唯目光灵动潮润,如孩子般来回仰看我们。稍有起坐走动,是必须两位侍护的青年,小代、小杨,左右搀扶了。    前年,大前年,先生尚能自己行走,夜饭后必是转回客厅,作状长谈,各人沏一杯绿茶。临窗的英式写字台,靠墙的古董立柜,居中的皮沙发,诗经体《乌镇》的手书条幅,都是从纽约寓所运回。如今是在乌镇的故园,我们对坐着,先生一支烟,我一支烟,边旁俩小伙子,江南的粉墙、木梁,暗沉沉,子还会很长。    彻夜的畅谈早已不复。撑到十一二点,先生抱歉似的说,那么,休息了吧。还乡后,他通常是八九点钟便即歇了。    p7-1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