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清同治十二年朱墨套印本《时宪书》(黄绫面、原宫装、有“钦天监印”、“金堂县儒学记印”、“崇宁县儒学记印”等多枚大红官印)
¥
35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无
出版人无
年代同治十二年 (癸酉1873)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19.5 × 11 × 1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3-0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清同治十二年白纸朱墨套印本《时宪书》一册全,黄凌封皮、开本长宽:19.5*11厘米,内钤有:“钦天监印”、“金堂县儒学记印”、“崇宁县儒学记印”等多大红官印。书微有水渍,个别字微有小损,修过,衬装,品相还是不错的,代表性照片如图所示。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时宪书即“时宪历”。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历代天子,都十分重视修订历法一事。历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称「通书」,或称「时宪书」。在战国时期之前,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朝代,所使用的历法,皆为「四分历」,其中黄帝、周、鲁三种历法以子建月,即以仲冬月(阴历十一月)为一岁之首。殷朝历法以丑建月,即以季冬月(阴历十二月)为一岁之首。夏朝历法以寅建月,即以孟春月(阴历正月)为一岁之首。颛顼时历法以亥建月,即以孟冬月(阴历十月)为一岁之首。到了汉武帝时,已出现了历法与天象不符的偏差。《汉书》「律历志」形容此时为:「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武帝下令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秦「颛顼历」,另订「太初历」,仍以夏历的孟春之月为岁首,并将二十四节气列入历法。这套历法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民国以后,才改用阳历。在西周时,人们已将沿著黄道赤道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后来并命名为:东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西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北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在择日的应用上,人们早就有择良辰吉日的做法,司马迁说:「当窥观了阴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可见择日中许多名目作法在古代是一种阴阳之术,并非全是无稽之谈。古代历法选择日课上,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五行用事或土王用事。直到魏正光历法,才加上七十二候、四正卦、上朔等。在唐朝以后,各种历法注解项目更为繁多,而吉凶神煞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大抵上仍可分为六类:
一.由太岁干支决定。
二.由月名(日行十二宫)决定。
三.由月名及日干支决定。
四.由日名决定。
五.由年和日干支所决定。
六.由四季和日干支所决定。
二是版本好。清同治十一年钦天监刻本。我国远在古代就已设有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代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代有司天监,明清改为钦天监。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到唐朝太和九年(公元 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售了。帝制时代,历书是由皇帝颂布的,并规定只许官方印,不准私人刻印,从此历书又叫「皇历」。现存最古老的历书是唐僖宗(公元 805年)时印制的。而真正古老的历书产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当时在皇宫中出现的是记事日历,共分 12册,每月一册,一天一页,记载日、月、国家、朝廷大事和皇帝言行。后来发展到把干支、月令、节气,以及各种术数如择日、星相吉凶、卜卦等内容都印在日历上面了。三是装帧好。黄凌封皮、清钦天监原装,古籍贵原装,保存了清殿本书的原貌。四是清同治刻本。清同治在位只有13年,时间短,刻书也比较少,同治刻本非常难得。五是钤有:“钦天监印章”、“金堂县儒学记印”、“崇宁县儒学记印”等六十三枚官印。为什么有多少多官印,可能跟使用有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六是朱墨套印本。中国古籍的印刷技术丰富多彩,其中“套印”技术,可谓是一抹异彩。套印本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分版印刷的图书。常见的有朱墨二色套印本,被称为朱墨本。此外,还有三色、四色、五色、六色套印本。具有关资料考证,套印技术在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340年)就已出现,最初的套印技术,是在一块板上涂上几种颜色,然后复纸刷印,即所谓的“一版套印”。到了明万历年间,套印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发明了分色分版的“两版套印”。其技术特点是两版的版式、行格完全一致,行次边栏相对,这种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评点著作的印刷问题,后来又出现了“多版套印”。自此以后,用套印印刷古籍的方法便被广泛使用了。料等较之后代均属上乘,能够保存完好且流传至今者实为难得。明代刻书业的兴盛与王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坊间刻书也随着市民的文化需求而渐涨,万历天启年间商品经济更为繁荣,反映在文化上就是百花齐放,著书刻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历史上用套印技术刻印古籍既多又精的要数万历天启间吴兴闵氏和凌氏两家。其用两色及多种颜色套印的古籍被称为“闵刻”或“凌刻”。书的每页虽为数版套印,但在技术上掌握的非常准确,从传本中绝少发现参差错乱。套板的颜色由朱墨递加到黛、紫、黄五色,各色代表批、注、评、点,阅读非常醒目。所用纸张均选洁白如玉的上等材料,版面色彩斑斓,使人展卷精神便为之欣悦。纵观近几年的拍卖会,套印精品一直有较好的表现,其中一些带大藏书家藏章的精品尤其表现不俗,引起藏家们特别关注。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在历次拍卖会上都上过明刻套印本,其中1999年秋拍上推出《初潭集》、《三子合刊》、《草堂诗余》、《淮南鸿烈解》、《庄子南华真经》、《花间集》的六件闵氏朱墨套印,六部古籍书品均为上乘,所用纸张为明朝手工制作的白棉纸,朱色艳丽,墨色沉厚,实为闵刻印本中之上品,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闵氏朱墨两色套印本之原貌。结果六件拍品全部成交,2000年春拍海王村拍卖公司又上了三件闵刻精品,其中有《史记钞》、《秦汉文钞》、《春秋梁传》,又是全部成交。2000年秋拍海王村公司特为买家准备了两件有大藏书家康生收藏章的闵刻精品,两书同为明万历年闵氏三色套印本,一为《战国策》,一为《国语》。这两件精品的出现为拍卖会增色不少,其最终也未辜负行内人士对它的期望,分别以9万元和5万元成交。中国书店2011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氏刊朱墨套印本《春秋左传 十五卷》12册成交价49万元,平均每册4万元;北京德宝2011年秋季拍卖会明天启元年(1621)乌程闵一栻刻朱墨套印本《唐诗艳逸品四卷》6册成交价50万元,平均每册8万元;北京卓德国际2011年7月10日首届春季拍卖会明万历四十七年(1589)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国语九卷》一函五册成交价75万元,平均每册15万元。2009年泰和嘉成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文献明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刘子文心雕龙(卷上之上下、卷下之上下) 成交价224000元。套印本因为工序、技术、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每一部都是值得藏书爱好者收藏的。一部套印本古籍,价格往往高出同时期版本古籍的几倍。如今,套印本已成为较稀少的“古董”多已收归国家图书馆,特别是一些流传较少的套印本,早已被国家定为善本。套印本除了资料内容外,其实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正因如此,才会受到藏书者的青睐。 本拍品符合历史文物性、版本代表性、稀有少见性等几大特点,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在当今套印本价格飞涨的形势下,买一套得大几十万元,一般人财力很难承受,买一清同治十一年白纸朱墨套印本《时宪书》,既可以当朱墨套印的标本,又有很高的天文学研究价值,还为研究清钦天监古籍的装帧形式提供了很好的实物,可装饰书房,增添文化品位;可赠送亲朋可读、可赏、可收藏、可增值,是难得的收藏佳品!懒寻旧梦理残纸,最是销魂时宪书,看与哪位有缘人结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