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8.46 5.8折 16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克劳迪娅·布鲁克纳(Claudia Brückner)|译者:付学军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739265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9元

货号31927813

上书时间2024-04-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克劳迪娅·布鲁克纳(ClaudiaBrückner),拥有20余年质量管理咨询工作经验,以汽车行业为主。曾在多家德国和国际公司工作。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在多家公司担任质量管理经理和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流程管理、流程优化、企业内外部培训和审核工作。
莱因霍尔德·波普(ReinholdBopp),长期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担任教授,重点研究领域是研发和生产管理。除德国外,波普教授还在欧洲其他国家,以及中国、泰国、约旦等国大学任教。波普教授先后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和美国西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此后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工业工程学院任项目经理,并取得成本设计博士学位。
弗兰克·克劳斯(FrankKrauss),先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从事车辆开发、项目管理和模型维护,后在梅赛德斯-AMG担任质量工程师、在管理咨询公司担任项目经理,是咨询公司货车和客车开发与质量业务部门负责人。

目录
第1 章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001
1.1 综述/001
1.2 目的和意义/005
1.3 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和实施/006
1.4 引入和实施中需避免的问题/027
1.5 总结/028
1.6 参考文献/029
第2 章 组织内外部环境/030
2.1 应对组织的环境/030
2.1.1 综述/030
2.1.2 目的和意义/031
2.1.3 确定和评价组织环境和利益相关方的
步骤/031
2.1.4 总结/037
2.1.5 参考文献/038
2.2 应对客户特定的体系要求/038
2.2.1 综述/038
2.2.2 目的和意义/039
2.2.3 实施VDA 标准:客户特定要求(黄
皮书版)/040
2.2.4 总结/043
2.2.5 参考文献/043
2.3 过程管理/044
2.3.1 综述/044
2.3.2 目的和意义/045
2.3.3 过程管理基础/047
2.3.4 过程管理步骤/048
2.3.5 总结/062
2.3.6 参考文献/062
2.4 过程关键指标/063
2.4.1 综述/063
2.4.2 目的和意义/064
2.4.3 关键指标体系基础/065
2.4.4 实施过程关键指标的步骤/071
2.4.5 总结/081
2.4.6 参考文献/082
第3 章 组织领导者责任/083
3.1 重要的管理任务/083
3.1.1 综述/083
3.1.2 目的和意义/084
3.1.3 组织领导者责任概述/084
3.1.4 总结/085
3.1.5 参考文献/085
3.2 实现企业责任的基本原则/086
3.2.1 综述/086
3.2.2 目的和意义/086
3.2.3 合规管理体系概述/087
3.2.4 合规:满足IATF 16949 的
最低要求/090
3.2.5 总结/091
3.2.6 参考文献/091
3.3 确定和公布质量方针/092
3.3.1 综述/092
3.3.2 目的和意义/093
3.3.3 质量方针的确定/093
3.3.4 确定、公布及监控质量方针/094
3.3.5 总结/097
3.3.6 参考文献/097
3.4 策划和实施质量目标/098
3.4.1 综述/098
3.4.2 目的和意义/099
3.4.3 质量目标的制定、测量和执行/099
3.4.4 总结/101
3.4.5 参考文献/101
3.5 KVP:一项领导任务/102
3.5.1 综述/102
3.5.2 目的和意义/104
3.5.3 KVP 的全过程/105
3.5.4 总结/117
3.5.5 参考文献/118
3.6 对标/119
3.6.1 综述/119
3.6.2 目的和意义/120
3.6.3 对标内容分类/121
3.6.4 对标对象分类/122
3.6.5 对标参数分类/123
3.6.6 对标的步骤/124
3.6.7 总结/126
3.6.8 参考文献/127
3.7 管理评审/127
3.7.1 综述/127
3.7.2 目的和意义/128
3.7.3 管理评审的准备和实施/128
3.7.4 补充:质量相关的成本/137
3.7.5 总结/139
3.7.6 参考文献/140
3.8 明确职责和权限/140
3.8.1 综述/140
3.8.2 目的和意义/140
3.8.3 职责介绍/141
3.8.4 权限介绍/142
3.8.5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职责/143
3.8.6 确定产品和过程符合性的职责/144
3.8.7 总结/146
3.8.8 参考文献/147
3.9 保证企业的产品安全/147
3.9.1 综述/148
3.9.2 目的和意义/148
3.9.3 企业内的实施/148
3.9.4 产品安全代表的角色/151
3.9.5 总结/153
3.9.6 参考文献/154
第4 章 应对机遇和风险/155
4.1 综述/156
4.2 目的和意义/157
4.3 基于风险的思维/157
4.4 标准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要求/157
4.5 风险管理过程/160
4.5.1 确立框架条件/162
4.5.2 风险识别/163
4.5.3 风险分析和评价/165
4.5.4 排除或减少风险/167
4.6 风险管理和产品责任/168
4.7 应急计划的制订和评价/170
4.8 总结/173
4.9 参考文献/173
第5 章 对支持职能的要求/175
5.1 资源的提供/177
5.1.1 综述/177
5.1.2 目的和意义/178
5.1.3 确定以及保持所需的知识/179
5.1.4 获得与发展能力/185
5.1.5 企业内部员工激励/205
5.1.6 与客户的沟通交流/234
5.1.7 总结/235
5.1.8 参考文献/236
5.2 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238
5.2.1 综述/238
5.2.2 目的和意义/238
5.2.3 基础设施及过程环境/238
5.2.4 保证可信的监控和测量结果/246
5.2.5 生产工具、检具和量具的维护/254
5.2.6 总结/256
5.2.7 参考文献/257
5.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258
5.3.1 综述/258
5.3.2 目的和意义/259
5.3.3 文件化信息的处理/259
5.3.4 总结/274
5.3.5 参考文献/275
第6 章 在企业中的实施/276
6.1 生产规划与控制/277
6.1.1 综述/277
6.1.2 目的和意义/277
6.1.3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278
6.1.4 产品和服务要求/280
6.1.5 产品和服务开发/282
6.1.6 总结/285
6.1.7 参考文献/285
6.2 生产管理和控制/285
6.2.1 综述/285
6.2.2 目的和意义/286
6.2.3 生产控制计划/286
6.2.4 特殊特性/291
6.2.5 总结/293
6.2.6 参考文献/294
6.3 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措施/294
6.3.1 综述/294
6.3.2 目的和意义/295
6.3.3 操作指导的使用/296
6.3.4 机床和设备的调试/296
6.3.5 标识和可追溯性/297
6.3.6 客户财产的处理/300
6.3.7 正确的存储、包装和运输措施/300
6.3.8 交货后的任务 ( 客户服务)/304
6.3.9 质量检查的实施/305
6.3.10 总结/315
6.3.11 参考文献/316
6.4 变更的处理/317
6.4.1 综述/317
6.4.2 目的和意义/317
6.4.3 变更的执行和跟踪/317
6.4.4 总结/320
6.4.5 参考文献/320
6.5 外包质量控制/320
6.5.1 综述/320
6.5.2 目的和意义/321
6.5.3 供应商管理/321
6.5.4 外包过程的处理/337
6.5.5 总结/340
6.5.6 参考文献/341
第7 章 企业绩效评审/342
7.1 客户满意度的测量和评价/343
7.1.1 综述/343
7.1.2 目的和意义/343
7.1.3 客户满意度的确定/343
7.1.4 总结/353
7.1.5 参考文献/353
7.2 策划和实施审核/354
7.2.1 综述/354
7.2.2 目的和意义/355
7.2.3 ISO 19011 作为实施审核的
依据/356
7.2.4 不同标准中的审核/358
7.2.5 审核类型说明/359
7.2.6 审核过程/372
7.2.7 总结/390
7.2.8 参考文献/390
第8 章 产品和服务的改进/392
8.1 引入改进/392
8.1.1 综述/392
8.1.2 目的和意义/392
8.1.3 实施改进的可能性/392
8.1.4 总结/394
8.1.5 参考文献/394
8.2 不合格管理/394
8.2.1 综述/394
8.2.2 目的和意义/395
8.2.3 解决问题的过程/395
8.2.4 综述/396
8.2.5 法律上的投诉分类/397
8.2.6 创建投诉管理的前提条件/398
8.2.7 处理投诉/399
8.2.8 总结/404
8.2.9 参考文献/404
8.3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405
8.3.1 综述/405
8.3.2 目的和意义/406
8.3.3 不合格输出的处理/406
8.3.4 防错方法/410
8.3.5 保修管理和市场使用中的
失效分析/410
8.3.6 总结/414
8.3.7 参考文献/415
第9 章 质量管理重要方法
介绍/416
9.1 综述/416
9.2 目的和意义/417
9.3 核心工具说明/417
9.3.1 APQP/417
9.3.2 PPAP 和PPF/427
9.3.3 PPF 程序说明/433
9.3.4 FEMA/435
9.3.5 MSA/448
9.3.6 SPC/452
9.3.7 8D 模式/455
9.3.8 总结/460
9.3.9 参考文献/460
9.4 M7 介绍/462
9.4.1 亲和图/463
9.4.2 关系图/463
9.4.3 树状图/464
9.4.4 矩阵图/465
9.4.5 组合图/465
9.4.6 网络规划/466
9.4.7 问题决策计划/467
9.4.8 总结/468
9.4.9 参考文献/468
9.5 Q7 介绍/469
9.5.1 错误收集表/469
9.5.2 直方图/470
9.5.3 质量控制卡/471
9.5.4 头脑风暴/472
9.5.5 石川图/472
9.5.6 关联图/473
9.5.7 帕累托分析/474
9.5.8 总结/475
9.5.9 参考文献/475
9.6 其他重要方法介绍/476
9.6.1 故障树分析/476
9.6.2 质量功能开发(QFD)/479
9.6.3 TRIZ/485
9.6.4 Poka-Yoke(波卡纠偏)/489
9.6.5 5S/492
9.6.6 总结/495
9.6.7 附加课程:持续改善(Kaizen)/496
9.6.8 参考文献/497
第10 章 电动汽车/500
10.1 电动汽车的标准要求/501
10.1.1 综述/501
10.1.2 目的和意义/501
10.1.3 标准和规范/502
10.1.4 集成软件产品的开发/504
10.1.5 零部件的技术清洁度/506
10.1.6 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指南/510
10.1.7 与客户相关的要求/513
10.1.8 总结/515
10.1.9 参考文献/515
10.2 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516
10.2.1 综述/517
10.2.2 目的和意义/518
10.2.3 对产品形成过程的影响/518
10.2.4 测试方法/520
10.2.5 供应商管理/522
10.2.6 总结/522
10.2.7 参考文献/523
附 录/524
常用缩略语/524

内容摘要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章节安排在ISO9001和IATF16949章节的基础上略有增减,包括实施标准要求的解决方案、示例和工具。所有章节都包含有价值的提示以及工作辅助工具示例,这些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而有效地开展工作。供企业使用的示例增强了本书实用手册的功能。本书共分10章,分别是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内外部环境、组织领导者责任、应对机遇和风险、对支持职能的要求、在企业中的实施、企业绩效评审、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质量管理重要方法介绍、电动汽车。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附录收录了质量管理领域常见的缩略语。
本书适合质量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审核认证人员、质量管理咨询人员、质量管理研究人员等参考学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