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28 2.8折 99.8 九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丁丁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2

瓯香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丁丁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0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73422
  • 定价 99.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关注转型期社会的伦理行为,其中涌现的问题,激发了作者在几十年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广义的,蕞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短期行为不能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于是也没有正常的企业文化。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人人理性预期人人行为短期化。不如此预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们该如何求解社会生活的智慧?该如何达致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交流?
【作者简介】
汪丁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

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学术顾问。

著作包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行为经济学要义》《思想史基本问题》等20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
【目录】
自 序

讲 导论

一、心智地图概述 

二、为什么讲授这门课 

三、伦理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四、“伦理”的含义

附录1 基本问题 

附录2 族群,知识,制度

附录3 个体生命,激情与历史感

第二讲 伦理学主要流派

一、“允执厥中” 

二、伦理学的传统 

三、存在主义伦理学 

四、女性主义伦理学及其他 

附录 观念的观念史 

第三讲 宗教,信仰,伦理行为

一、正义、伦理与情感 

二、信仰与伦理行为 

附录1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 

附录2 情感模式:微信群规模与社会脑假说 

附录3 社会脑的演化—为“邓巴四部曲”中译本序

第四讲 尼采之后的伦理学

一、族群与文化的共生演化 

二、从情感学派到人格学研究 

三、复杂思维与英雄之旅 

附录1 制度是群体的信念表达 

附录2 重要性感受—人工智能从狭义到广义的关键环节 

附录3  人类智能是广域局部理性,而人工智能是狭域全局理性 

附录4 生存竞争—狭域的和广域的 

附录5 观念为现象分类 

附录6 观念与真相 

附录7 生命哲学视角下观念的经验差异 

附录8 观念的经验差异 

附录9 过程与现象 

附录10 复杂思维为何艰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