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全新正版现货

69.9 7.0折 99.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丁丁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3422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其他

定价99.8元

货号29329914

上书时间2023-05-11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群乐,还是独乐?何为蕞大多数人的蕞大幸福?自由意味着痛苦?


著名经济学家、跨学科教育家汪丁丁教授北大EMBA课程讲义


在三重转型期中国,求解社会生活、深层情感交流的智慧


 


★什么是三重转型期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三重转型期,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其置于三重转型期的三维理解框架之内。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第二个。


★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困境何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快速变化,信息多到像是噪声。人的思维方式缺乏整体感和自洽性,行为也普遍短期化,人与人之间行为的预期也由此短期化,什么才是“正常”“正确”?


★面对独有的人生问题和企业问题,如何从中西思想传统中寻求实践智慧?


·怎样在当下理解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中国传统所谓“天人合一”“止于至善”?


·荣格“深层心理学”、黄建中“淑世主义”、彼得森“龙虾理论”、桑德尔“正义演说”、斯坎伦“底线伦理学”……对于我们发展复杂思维应对混沌未知有何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关注转型期社会的伦理行为,其中涌现的问题,激发了作者在几十年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广义的,蕞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短期行为不能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于是也没有正常的企业文化。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人人理性预期人人行为短期化。不如此预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们该如何求解社会生活的智慧?该如何达致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交流?



作者简介】:

汪丁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


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学术顾问。


著作包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行为经济学要义》《思想史基本问题》等20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



目录】:

自 序


讲 导论


一、心智地图概述 


二、为什么讲授这门课 


三、伦理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四、“伦理”的含义


附录1 基本问题 


附录2 族群,知识,制度


附录3 个体生命,激情与历史感


第二讲 伦理学主要流派


一、“允执厥中” 


二、伦理学的传统 


三、存在主义伦理学 


四、女性主义伦理学及其他 


附录 观念的观念史 


第三讲 宗教,信仰,伦理行为


一、正义、伦理与情感 


二、信仰与伦理行为 


附录1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 


附录2 情感模式:微信群规模与社会脑假说 


附录3 社会脑的演化—为“邓巴四部曲”中译本序


第四讲 尼采之后的伦理学


一、族群与文化的共生演化 


二、从情感学派到人格学研究 


三、复杂思维与英雄之旅 


附录1 制度是群体的信念表达 


附录2 重要性感受—人工智能从狭义到广义的关键环节 


附录3  人类智能是广域局部理性,而人工智能是狭域全局理性 


附录4 生存竞争—狭域的和广域的 


附录5 观念为现象分类 


附录6 观念与真相 


附录7 生命哲学视角下观念的经验差异 


附录8 观念的经验差异 


附录9 过程与现象 


附录10 复杂思维为何艰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