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诂学原理(增补本)
  • 训诂学原理(增补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训诂学原理(增补本)

一部关于训诂学的相关原理及其应用的学术专著,在1996年初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28篇文章。

58 5.4折 108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宁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2929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39页

字数495千字

定价108元

上书时间2024-04-25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训诂学原理(增补本)中华书局》从古人实际的训诂工作、训诂材料中,总结和概括出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相关领域。就训诂理论方面,该书围绕着训诂原理、训释原理、词源原理三个部分,辨别了词的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训和义的差别,阐发了形义关系、音义关系、引申理论、反训问题等训诂学核心理论命题,并就一分为二的义素分析法在词义辨析、词源理据的探求中的运用加以阐明。就训诂学的相关应方面,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训诂学史、训诂学与语言学、训诂学的普及与应用方面的相关论著及单篇考证。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明了训诂学的相关原理,明确了训诂学在当代的学科定位,奠定了当代训诂学的术语体系,在学界有着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目录
增补本自序
1996年版自序
第一部分 训诂学的自主创新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语言文字学面临的抉择
二、古代语言学遗产的继承与汉语语言学的自主创新
1.粗暴批判的危害
2.历史还原的重要
3.自主创新的道路
三、试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其旧质的终结
1.训诂学重返当代的原因
2.训诂学必须接受新时代的考验
3.训诂学必须进行理论建设
4.训诂学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
5.训诂学必须在当代科学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再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
1.训诂学断裂的主客观原因
2.旧训诂学改造工作的进展
五、谈训诂学在21世纪的三种发展趋势
1.作为文献学工具学科的应用训诂学
2.向解释学发展的训诂学
3.进入语言学领域的训诂学
4.训诂学现代转型中有争议的问题

第二部分 训诂学的术语建设
六、谈训诂学术语的定称与定义
1.术语的确定是训诂学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2.传统训诂学在术语问题上的得失
3.对训诂学术语定称与定义原则的设想
4.训诂原理的科学化与训诂学术语的系统性
七、训诂学名词术语及解释
1.词语收录的原则
2.词目排列的原则
3.术语定义的原则
4.训诂学术语表
……
第三部分 训释原理
第四部分 训诂纂集原理
第五部分 训诂考据原理
第六部分 汉语词源学原理
第七部分 训诂学与文宇学和音韵学
第八部分 训诂学与汉语语义学
第九部分 训诂学与语法学
第十部分 训诂学与汉语辞书学

前言/序言
  《训诂学原理》首次出版在1996年,1995年底我在这本书的自序里说过:“1981年,我们正式提出对传统训诂学要清理术语、加强理论建设、方法科学化,到现在已经是十四个年头。我的老师陆宗达先生于1988年元月辞世,这十四年恰是陆先生逝世前与逝世后各七年。”时光荏苒,现在距离这本书出版的1996年,又过去了27年,差不多是14年的双倍了。1996年出版的《训诂学原理》,是想在陆宗达先生带着我写完《训诂方法论》之后,继续探讨训诂材料中的语言学理论问题,对前人已经发掘出的语言文字现象作一些现代人能够理解的阐释,进一步推动传统训诂学走向现代。这27年初衷未改,认识却在反复思考和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有所深化;所以,2005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训诂学原理》版权到期后,我既没有续约,也没有重印,一直希望把新的想法加进去。但是,如何超越90年代的自我?如何推动训诂学走向现代而不失训诂学原有的特质?如何吸收了现代语言学的有用部分后,不让传统训诂学的精华有所流失?这些问题始终带给我很大的思想压力。身居人文学科之中,要把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一门有特色的学问激活,让它能在当代语言文字学中立足,需要做到让它既能跟现代语言文字学比较前沿的理论研究形成平等对话的关系,又能在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规范、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等领域里有效地应用。传统“小学”经太炎、季刚先生改造为“中国语言文字学”之后,如何能继续薪火相传从立足现代而走向未来,这应当成为传承者的历史使命。既然已经跟从师辈走到了今天,总是不能放弃的。只是,个人所能做的不过沧海一粟,所思虽常是翻江倒海,所获也不过是一星半点。
  这次出版《训诂学原理(增补本)》(以下简称《增补本》),仍然以论文集的形式呈现。阐发训诂学的原理,针对的是已有训诂材料中值得今天发掘出来的潜在理论,这些潜在理论是我们在千头万绪的学与教中逐步探究出来的一些焦点问题,以论文集的形式呈现,更能突出问题意识。
  本书是在1996年《训诂学原理》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具体说,《增补本》删去了三个栏目:(1)“训诂原理概说”,这一栏原是我在青海第一次讲授“训诂学”课程的讲义,当时放在书里,是为了展示训诂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因此与本书其他部分多有重复,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2)“训诂学史”,本书想说的是原理,不是历史,其中各篇,已经纳入相应的其他栏目。(3)“训诂学的普及和应用”,普及和应用是对原理的采纳,不是原理本身;而且,这些年,我们对普及和应用做了多方面的具体工作,有些书籍已经单独出版了。去掉这三个栏目,《增补本》更加突出“原理”这个中心内容。同时,《增补本》保留了1996年原书的16篇文章外,又增补了28篇文章,并对全书的结构重新梳理。
  再次整理关于训诂学原理的许多考论,我需要一个更为符合训诂学发展及其现代转型的框架,来把一些基于很多实际问题又非同一时期的文章容纳进去,鉴于传统训诂学的综合性和它在不同时代发展的状况,我把《增补本》分成了五个大部分,含10个栏目,形成了以下的框架:
  一、训诂学的现代转型:(1)训诂学的自主创新与发展趋势;(2)训诂学的术语建设。
  二、训诂学材料的三种形式:(3)训释原理;(4)训诂纂集原理;(5)训诂考据原理。
  三、训诂学的独立分支:(6)汉语词源学原理。
  四、训诂学的两个紧密合作的临近学科:(7)训诂学与文字学和音韵学。
  五、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接轨:(8)训诂学与汉语语义学;(9)训诂学与语法学;(10)训诂学与汉语辞书学。
  这个框架,首先要贯穿我们探究训诂学原理的初衷,那就是推动古老的、卓有成效的中国传统语言学实现现代转型,弘扬它的精神,继承它的精华,让它立足当代并走向未来。因此,这个框架必须首先有一个总论。总论应当论证包括训诂学在内的中国传统语言学现代转型的必要和必须,阐明训诂学现代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我把训诂学的术语建设放在总论里,是因为术语体系可以显示训诂学基础理论的全貌,使训诂学原理先给读者一个梗概。
  ……
  经过这三个阶段,在我们开始进行训诂学原理探究的起点上,训诂学材料的三种形式——训释、纂集和考据,训诂学的两个紧密合作的临近学科——汉字学和音韵学,以及训诂学的独立分支——汉语词源学,应当能够涵盖训诂学历史发展中材料的各种类别,划定历史上训诂材料的范围,因此也应当能够容纳训诂学原理的已有成果与焦点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文字学和音韵学已经有了自身独立的学科地位和理论建构,它们与训诂学是有分工的;所以在训诂学原理的探求上,关注的只是文字学和音韵学直接影响训诂学的那一部分。
  训诂学的理论属于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体系,但它既然以汉语和汉字作为研究对象,也就一定会与现代语言学的各个门类之间发生联系。有三个门类与训诂学的关系是密切的:首先是汉语词汇语义学。训诂学在“小学”里的分工是探讨意义的,意义是最具有民族性的语言要素,汉语是特别重意义的语言,汉字又是表意文字,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发展和完善依靠训诂学的成果是必然的。汉语语法的虚词本来是属于训诂学研究范围的,语法学中实词的词类划分与训诂学中词的语义分类具有明显的同一性,必须结合起来讨论;至于句法结构,彼此虽差异很大,但方法上的相互借鉴不可忽略。古代的训诂纂集专书本来就是现代辞书编纂的先导。训诂学一旦与现代的汉语语言学接轨,与这三个门类的关系是难舍难分的。
  基于上面的考虑,在《增补版》里,我从多年来所写的数百篇文章里归纳出上述5个方面,又按照这5个方面整理和新筛选出28篇文章,合在一起构成本书,事实上,这个结构与这几十年的重点关注也是切合的。
  训诂学的断裂约有40年,复苏以后又一度冷落,或许因为这门学问名称的古奥,或许因为汉语词汇意义的研究在以句法结构研究为时潮的大环境下难以融入,也或者训诂学既关涉古代典籍又携带历史文化,学习起来稍有难度……总之,它至今还可以称为“冷门绝学”,仅仅下一个定义或者作些一般的介绍,仍然无法解除更多的人对这门学科的生疏感,有了这些栏目,勾画出它大致的面貌,对引起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或许有些积极的意义。
  有关训诂学原理的一些思考,既来自先辈的传承,也获益于语言文字学众多师友的指教与启发,并有师生的教学相长。走到今天,还有很多的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却没有完全想明白或完全没有想明白。好在自己尚在继续思考,又何况还有后来者,只能以待来日了。36
  由于本书和1996年版《训诂学原理》的相关性,我将它的自序稍作修改放在本文后面,请读者参互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