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道教通史(5本合售)
  • 中国道教通史(5本合售)
  • 中国道教通史(5本合售)
  • 中国道教通史(5本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道教通史(5本合售)

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

763 5.0折 1530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卿希泰、詹石窗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17147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585页

定价1530元

上书时间2024-05-21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稍有挤角压边、无原箱。
商品描述
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系,阐发了它对中国古代化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全书是给人们提供了一幅道教发展通史的全景图,不仅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道教学术研究的成果。第五卷为当代中国道教与海外道教。

作者简介
卿希泰,男,1928年生,四川三台县人。1951年四川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7年曾任四川大学生物系党总支书记,1959年曾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哲学系,并任该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1980年曾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并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科规划评审组副组长,首届全国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宗教学研究》主编,《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主编,《中国宗教与中国社会》系列丛书主编,兼任蓬瀛仙馆道教文化资料库主编。先后编著出版《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二卷)、《续 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一卷)、《中国道教史》(四卷)、《简明中国道教通史》(一卷)、《中国道教》(四卷)、《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卷)、《中外宗教概论》(一卷)、《中国道教思想史》(四卷),以及《道教文化新探》、《刍荛集》、《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卿希泰论道教》等各类学术著作约700余万字,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并为《宗教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编委兼道教分支学科主编。曾先后荣获和部省级的优秀科研成果奖13次,其中一等奖6次,二等奖5次。曾为国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部分港、台生),还为日、美等国培养了数十名留学生和高级进修生。曾先后应邀去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访问讲学以及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博士生导师、成都市劳动模范。

目录
《中国道教通史 第一卷》
导论
一、中国道教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道教通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主要目的和历史分期
三、中国道教通史研究的科学方法
第一章 道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第一节 道教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秦汉社会对宗教的需要
二、汉代统治思想的宗教化
第二节 传统鬼神信仰与祠祀
一、鬼神信仰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
二、“五行”观念与鬼神崇拜的结合
三、秦汉王朝的鬼神祠祀
第三节 先秦的神仙思想与方仙道
一、先秦神仙思想
二、方仙道与秦皇、汉武的神仙活动
三、《枕中鸿宝苑秘书》与《列仙传》神仙人物及思想
第四节 黄老思想与黄老道
一、崇尚黄老的社会思潮与黄老道的出现
二、《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思想倾向
第五节 易学与传统医学思想
一、易学思想
二、《黄帝内经》传统医学思想的渗透影响
第二章 早期道教经书的出现和民间道教的7起
第一节 《太平经》及其思想
一、《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宗教神学特征
二、《太平清领书》的来历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节 《周易参同契》及其主要内容
一、魏伯阳与《周易参同契》
二、《周易参同契》对炼养方术的概括和贡献
第三节 正一盟威之道的创立及其经典
一、正一盟威之道在西蜀的创立和特征
二、《老子想尔注》的基本思想
第四节 太平道的形成与影响
一、太平道在东方的形成发展
二、太平道与黄巾大起义
第三章 道教在魏晋时期的分化和发展
第一节 魏晋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发展
一、魏晋时期统治者对道教的两手政策和道教的分化
二、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
三、复旧思想的破灭
……
第四章 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的改造和充实
附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含道教前史)大事记
人名(神仙名)索引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中国道教通史 第二卷》
第五章 道教在隋至盛唐时期的兴盛与教理大发展
第一节 隋代的道教
一、隋统治者与道教
二、隋代道官制度
三、隋代道教的基本状况和特色
第二节 初唐与盛唐时期的道教
一、初唐时期的统治者与道教
二、盛唐时期的统治者与道教
三、唐代国家斋醮活动
第三节 道派的融合兴盛
一、作为唐代道教主流派的茅山宗
二、楼观道的发展
三、张天师一系的复起
第四节 道教学者的涌现和道教理论的发展
一、成玄英、李荣的崇玄思想
二、王玄览与《玄珠录》
三、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与《服气精义论》
四、吴筠的《玄纲论》
五、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
第五节 道教教义、科仪、经籍的整理与编撰
一、《道教义枢》对道教教义的编撰
二、张万福对道教科仪的整理
三、道经的搜集整理与《开元道藏》的纂修
四、唐代《道藏》与敦煌道经
第六节 唐代道教科技的发展
一、道教学者对天文律历的贡献
二、李淳风注《十部算经》
三、《丹元子步天歌》与《二十八宿旁通历》
四、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五、张果的内丹学说
第七节 唐代道官制度
一、唐代国家道教管理机构及其官员
二、官观使制度
三、唐代中央和地方各级道官
第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的道教
第一节 中、晚唐时期的道教
一、统治者的崇道活动
二、唐武宗“废佛”与道教关系
第二节 五代十国的道教
一、帝王的崇道行为
二、周世宗的“扬道抑佛”政策
第三节 中晚唐道教的传承发展
……
第七章 道教在北宋的复兴和发展
附录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大事记
人名(神仙名)索引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中国道教通史 第三卷》
《中国道教通史 第四卷》
《中国道教通史 第五卷》

中国道教通史(全五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稍有挤角压边、无原箱。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