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旺石窟,隋代摩崖记事碑,朱拓,河北省邯郸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

500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传拓年代不详

纸张白棉纸

装帧其他

尺寸220 × 160 × 220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23-10-08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带座铜香炉,包浆老道,黄中带赤,手感厚重
带座铜香炉,包浆老道,黄中带赤,手感厚重 ¥680.00
织锦【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与十大元帅】,已装裱,可直接悬挂,长约2米1,
织锦【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与十大元帅】,已装裱,可直接悬挂,长约2米1, ¥480.00
拓片—苏东坡【寒食帖】拓片,天下第三行书,长2米宽70厘米
拓片—苏东坡【寒食帖】拓片,天下第三行书,长2米宽70厘米 ¥100.00
超大拓片【昼锦堂】,欧阳修的文,董其昌的字,为董其昌留给后人最大的一幅传世杰作。欧阳修撰文
超大拓片【昼锦堂】,欧阳修的文,董其昌的字,为董其昌留给后人最大的一幅传世杰作。欧阳修撰文 ¥680.00
超大朱砂拓片【昼锦堂记】欧阳修的文董其昌的字,为董其昌留给后人最大的一幅传世杰作,此碑通高282厘米,阴刻华亭董其昌书,碑前四根方形石柱对称竖立,柱上镌刻孩童体楹联两副,即“当为天下必不可少之人,莫作天下必不可常之事”“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闻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石柱上横梁5根,构成半圆形穹窿顶。此碑为我国现存昼锦常记之最大石刻;也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行书之巨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超大朱砂拓片【昼锦堂记】欧阳修的文董其昌的字,为董其昌留给后人最大的一幅传世杰作,此碑通高282厘米,阴刻华亭董其昌书,碑前四根方形石柱对称竖立,柱上镌刻孩童体楹联两副,即“当为天下必不可少之人,莫作天下必不可常之事”“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闻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石柱上横梁5根,构成半圆形穹窿顶。此碑为我国现存昼锦常记之最大石刻;也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行书之巨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700.00
名气最大的,拓片一套4幅【唐平淮西碑】,原碑原拓,是三代帝师祁寯藻书并记,韩愈撰文,给后人留下的一套最大的传世佳作
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裴氏祠堂里藏有的清咸丰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寯藻敬书并记《平淮西碑》碑一套,高2.54米,宽0.92米,一连四石,字大如拳、气势磅礴、石质精细,史文书刻,举世罕见,故称“四绝碑”,祁寯藻师承二王,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百余年来,世人仰慕
名气最大的,拓片一套4幅【唐平淮西碑】,原碑原拓,是三代帝师祁寯藻书并记,韩愈撰文,给后人留下的一套最大的传世佳作 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裴氏祠堂里藏有的清咸丰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寯藻敬书并记《平淮西碑》碑一套,高2.54米,宽0.92米,一连四石,字大如拳、气势磅礴、石质精细,史文书刻,举世罕见,故称“四绝碑”,祁寯藻师承二王,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百余年来,世人仰慕 ¥1180.00
拓片—王羲之的【兰亭序】拓片,天下第一行书,长2米4,宽76厘米
拓片—王羲之的【兰亭序】拓片,天下第一行书,长2米4,宽76厘米 ¥110.00
包邮,最新30倍60倍90倍一体便携放大镜带灯 有了此宝贝一切假货次货赝品现原形,有真假赝伪改品对比图,及泰山币无梯双梯版鉴定,,这款放大镜是看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借助放大镜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看不清的东西看得更清楚
包邮,最新30倍60倍90倍一体便携放大镜带灯 有了此宝贝一切假货次货赝品现原形,有真假赝伪改品对比图,及泰山币无梯双梯版鉴定,,这款放大镜是看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借助放大镜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看不清的东西看得更清楚 ¥35.00
超大朱砂拓片【昼锦堂记,欧阳修的撰文,董其昌的字,为董其昌留给后人最大的一幅传世杰作。撰文,碑已经封起来,拓不了了,碑刻现保存在临汾南高村,阴刻华亭董其昌书,碑前四根方形石柱对称竖立,柱上镌刻孩童体楹联两副,即“当为天下必不可少之人,莫作天下必不可常之事”“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闻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此碑为我国现存昼锦常记之最大石刻;也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行书之巨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超大朱砂拓片【昼锦堂记,欧阳修的撰文,董其昌的字,为董其昌留给后人最大的一幅传世杰作。撰文,碑已经封起来,拓不了了,碑刻现保存在临汾南高村,阴刻华亭董其昌书,碑前四根方形石柱对称竖立,柱上镌刻孩童体楹联两副,即“当为天下必不可少之人,莫作天下必不可常之事”“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闻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此碑为我国现存昼锦常记之最大石刻;也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行书之巨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9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林旺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现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钵塔1座。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
涉县林旺响堂石窟位于今河北省涉县城东南21公里处的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见图一),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口高1.6米,上窄下宽,宽度为0.9米至1.05米。洞口外靠上半部两边雕有小佛像7尊;洞口两边各雕力士1尊,高约1米。石窟进深3.04米,面宽3.18米,高2.45米,穹顶距地面最高程约3米,顶部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绘飞龙两条;北、东、西三面剔出的台阶上原各有5尊石造像,但现存只有残躯四座。此外,从穹顶往下三面壁上分三排分别雕有高0.27米的小佛像113尊,可惜头部已全部被砸掉。据林旺村民崔水元老先生介绍,佛像被砸应该是七十年前的事,两个外地人干的,具体原因不清楚。

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碑高2.48米,宽1.18米,侧宽0.34米,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在该记事碑两侧下部可见一双残存的石足,据此不难推断,该记事碑处本有一尊高大佛像,但在北周武帝灭佛期间被毁,该记事碑应为将佛像残躯磨平后所改刻。



目录

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详情

1

林旺石窟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旺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现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钵塔1座。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窟内正壁及左右两壁有明万历年间用荒石、土坯等构筑的佛坛。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林旺石窟

馆藏地点

河北邯郸市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

是否保护单位





1.7米

快速
导航

研究局限

 

附录

 

结构特征

林旺响堂石窟

简介

响堂石窟历北齐、隋唐、宋明,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但由于地处偏僻,学界很少有人关注,其“摩崖碑记”亦未见前代金石书籍著录。“涉县林旺响堂石窟”分别刊刻于北齐末年(约550~577)、隋开皇七年(587)、宋淳化三年(992)、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五块摩崖碑记,确证了北齐临水县治“松谷”即今天的涉县固新镇,可补《北齐地理志》之一处不足;旁证了涉县于隋开皇十年(590)复置,可纠正《隋书·地理志》、明嘉靖版《涉县志》以及《读史方舆纪要》中有关涉县复置时间和政区归属的错误。

位置

涉县林旺响堂石窟位于今河北省涉县城东南21公里处的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见图一),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口高1.6米,上窄下宽,宽度为0.9米至1.05米。洞口外靠上半部两边雕有小佛像7尊;洞口两边各雕力士1尊,高约1米。石窟进深3.04米,面宽3.18米,高2.45米,穹顶距地面最高程约3米,顶部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绘飞龙两条;北、东、西三面剔出的台阶上原各有5尊石造像,但现存只有残躯四座。此外,从穹顶往下三面壁上分三排分别雕有高0.27米的小佛像113尊,可惜头部已全部被砸掉。据林旺村民崔水元老先生介绍,佛像被砸应该是七十年前的事,两个外地人干的,具体原因不清楚。

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碑高2.48米,宽1.18米,侧宽0.34米,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在该记事碑两侧下部可见一双残存的石足,据此不难推断,该记事碑处本有一尊高大佛像,但在北周武帝灭佛期间被毁,该记事碑应为将佛像残躯磨平后所改刻。

洞门外东侧磨平的石壁上,刻有捐资者的姓名和称谓。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捐资人的姓名和称谓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三行与下部三行的字体和年代都不一致(见图三)。其中,上部三行的称谓分别为“邑子”、“大邑正”、“都维那”、“都邑主”、“大世主”、“文殊主”、“观音主”、“宝塔主”,且均无职官表述。下部三行的称谓分别为“都维那”、“邑子”、“圣僧主”、“菩萨主”、“西龛像主”、“北龛像主”、“东龛像主”,且大部分有职官表述。

在隋代记事碑的碑侧,有“揖晖考躬林旺村。淳化叁年(992)官中闻怗”题记两行和“涉县故县村民刘进厫万历四十二年(1614)季春重修石窟”题记四行。

此外,在捐资者姓名题记右上方的一块天然石壁上,刻有刘进厫与妻程、陈氏捐资重修林旺响堂石窟的一些具体情况,落款日期为“万历四十二年三月初六日”。由文意可知,刘进厫在石窟内重塑的神像颇为庞杂,可辨识者有“救苦三皇”、“玉帝”、“三官”、“药王”、“弥勒佛”、“关公”和“二郎”等。据此似可推定,石窟内的雕于北齐时代的石佛像,在北齐亡国、北周武帝灭佛时应已毁坏;隋开皇年间的续修,应是在被毁石像的残基上重塑佛头等;而明代刘进厫的所谓“重修”,更像是“改造”,庄严的佛教石窟被改造成了“三教混杂”的庙宇。

研究局限

研究

林旺石窟及其碑刻题记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见著录。自河北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7月15日公布“林旺石窟”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后,涉县本地学者马乃廷、张土魁等于2004年先后对之进行考察并发布了初步研究成果,分载于《涉县史志纵横》和《涉县寺院》中。其中,马乃廷撰写的《探访林旺村响堂石窟,破解涉县历史千古之谜》一文,首次提出今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为“隋朝时的临水县治,……固新村即原故县村作为临水县城,最少也有60年左右的时间。”张土魁等编著的《涉县寺院》一书首次对林旺石窟的摩崖碑记进行了录文。

认识依据

(一)林旺石窟洞门外东侧崖壁上的姓名题记为不同年代的上下两部分。理由如下:1.上、下部姓名题记并非同一平面,且字体明显不同;2.上部姓名题记字体与隋代记事碑相同;3.下部姓名题记中有关“开域将军、安德王长流参军”的官职可确证其刊刻时间为北齐。“开域将军”为北齐从七品下阶的武官,而隋代并无“开域将军”之号。可知,上部三行应为隋开皇七年(587)所刻(以下简称“隋代题记”),而下部三行应为北齐天宝元年(550)至北齐亡国(577)之前所刻(以下简称“北齐题记”)。其次,除“开域将军、安德王长流参军王幼璘”外,“北齐题记”中尚有“汝南郡丞王显和,临水县主簿冯善仁,临水县功曹孟伯仁,临水县主簿王愸懃,临水县功曹程仲,长史穆菩提,开府长兼参军陈孝谦,开府长兼参军□□□,平越将军、大都督乐盟□,临水县功曹台士游,临水县正台子文,临水县正吴孝伯,临水县功曹杨孝远,魏郡主簿张君植,开府长兼参军郭进贤,临水县功曹郭义,散骑常侍吴市宾,临水县正马罗汉,临水县正徐罗侯”等。不难发现,这些人中在临水县任职者占多数。大概当时的临水县治离这里不远,众多临水县的官员才可能集中到这里捐款。因此,固新村(故县村)似应为原北齐临水县治所在。再次,“魏郡主簿张君植”,所昭示的自然是北齐时期的临水县归魏郡管辖。最后,由“北齐题记”中“圣僧主”、“菩萨主”、“西龛像主”、“北龛像主”、“东龛像主”的称谓不难判定,林旺石窟的主体工程在北齐末年应已基本完工,所差者大约只有彩绘之类的“庄严”之事。

(二)在“北齐题记”和“隋代题记”中均出现了“陈孝谦”的名字。“北齐题记”中的“陈孝谦”为“菩萨主、开府长兼参军”;“隋代题记”中的“陈孝谦”为“都邑主、宝塔主”。即使林旺石窟开凿于北齐天宝元年(550),至续修的隋开皇七年(587),也只有37年的间隔,故笔者推断,两题记中的“陈孝谦”极有可能是同一人。因此,隋代记事碑叙述“李子良”北齐末年开凿石窟之事,方能如数家珍。

隋代摩崖记事碑

□□□□□迹,非色非形。秘理幽玄,无言无说。暨于秦风胡俗,天人道士,识异浅深,据分利钝。故三十七品开等级之门,十二部经辟有空之道。然世迷三毒,俗染六尘,既生灭于四轮,复往来于五惑,就令抱朴养生之术,淮南鸿宝之论,会逐时迁,终随□□。□如童子献土,长者布全(泉),凭一念以达无生,积半善而登彼岸,游萨婆若海,坐□□□林,永事无为,长居自在。

然齐州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禀气□□,□宗世雄。龙门之风,冠冕相仍。文武不坠,神彩天纵。风骨自然,类孔融而不群,似□□而卓尔。早怀大志,少负高才。耻游卿相之门,倦随州郡之职。但风尘变俗,霜露□□,看名利如泡浮,顾形骸如电影。于是逍遥风月,放旷琴书,不争朝市之心,自得□□之趣。归依正觉,回向菩提。遂竭资余,上为皇帝陛下、七世父母、见存眷属,法□□主,刊营石窟。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屡移岁序。然大隋率云鸟之职,□□龙之书,父母天地,兄姊日月,哀百姓以君临,救群生而作主,遂使遍垂甘露,□□□云。以开皇七年,岁在鹑首,律应蕤宾,日维丁未,但以幸奉赎,力蒙助善。因尚□□□,仍余旧所。于是磬(罄)子孙之业,尽身外之资,爰命匠人,就不满。然轮法师本□□后归释种,乃是道教指南,法门水镜,为求八字誓果,一乘来救群迷,助营此□,□□玉门琼室,珠阙银宫,未可共日而论,岂得同年相拟。然处惟沃壤,地居形胜。苞含日月,控带山川。杏梁危构,斜负烟霞之色;瑶刹干空,俯临云鸟之路。漳河、德水,前后分流;石鼓、龙门,东西交峙。鸳鸯水外,草长忘忧;芙蓉山下,花开长乐。遂使翻飞蠕动,各安飞走之心;合灵有识,俱免饥寒之累。实十方之妙土,乃三界之名区。远致高僧,近成法集。恐山颓川涸,地绝天倾,勒石传芳,昭诸来代。铭曰:

玄源罕测,至理难穷。无常无我,非色非空。

世随火劫,俗逐轮风。唯应净土,能脱樊笼。

黄帝之后,将军之裔。价重连城,名高当世。

意气孤倩,文华独丽。为静嚣尘,来寻真谛。

余基尚在,旧迹犹存。台临日足,刹犯云根。

尘清石路,风韵松门。遥同(B)岭,悬类菴菌。

导师济苦,医王救疾。尚有名言,仍留圣质。

遍垂法雨,高悬慧日。碑石长存,天壤相毕。

朱先;长侄:孝则、孝友;息:孝才、孝密、孝粲。

    喜欢也可关注 微W X信 13930420139,注明孔夫子要拓片
拓片是软片时,有的字看着可能不是很舒服,只要您装裱出来,就会平整美观。

拓片珍贵,就珍贵在每一张都是惟一的,你保存若干年,也会成为孤本、成为珍本。惜物就是惜福,奉劝您妥善保管,您收藏的不是一张纸,而是纸黄金,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粹!纸黄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