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之城:中国的生态认知反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类之城:中国的生态认知反思

8 1.7折 48 九品

仅1件

海南海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雷 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雷 著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2
  • 版次 1
  • ISBN 978756405214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6页
  • 字数 12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香港自然力研究院学术系列·人类之城:中国的生态认知反思》是一本基于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文献深读和理论反思的生态人类学作品。
其中,理论梳理部分涉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博士课程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博士课程的核心文献,作者从个人阅读和研究角度进行了介绍和反思。
同时,由于本书是人类学文本,集中了自2006年以来作者对多个田野调查点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对一些田野事象进行了基于个人思考的理论化表述。
通过理论阅读、田野经验、人类学反思,《香港自然力研究院学术系列·人类之城:中国的生态认知反思》试图实践一种知行合一的研究方式,并针对环境问题、生态认知、发展症候等问题提供另外一种思考路径,以期引发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本书的写作和构思,始自作者针对云南滇池的人类学博士论文研究,并逐渐延展开来,讨论了清迈、曼谷、伦敦、利物浦、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现象,这种“地理观”和案例使用,在作者看来,更是一种认知和思考方式呈现,而非确凿的民族志证据。在此,作者试图尝试一种个人理解中的人类学思考方式和文本表达可能。
【作者简介】
周雷,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长期关注中国的生态问题,研究兴趣为媒介政治、生态人类学、认知人类学。已在《伯克利大学环境规划学刊》(BerkeleyPlanningJournal)、《美国威尔逊总统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专题》、《亚洲人类学家》、《二十一世纪》、《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等中外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于2009年底,创立了专门记录中国生态问题的公益写作网络,同时担任中国第一本面向南亚的英文时政月刊的执行总编。
教育及研究经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士,英国外交部资助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志奋领学者,南京大学新闻学硕士,曾供职于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泰国清迈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新华社对外部。
【目录】
第一章生态人类学:理论简述

第二章重新理解生态和环境:经典概念和典型谬误
一、自然和人文的二元对立
1.“宗教性人格”的柱式:一种解释学的假设
2.日常生活的“混沌旋转”:由敬畏和幻想驱动的世界
3.神山想象域的金字塔:构成藏族人精神结构的塔顶
二、知识融合理论:从西南大旱分析生态危机
1.西南大旱背后的中国水生态危机
2.西南旱灾启示录:反思城市化模式和生态理念
3.解决中国水生态危机的认知进路和发展心态调整
三、生态背后的认知因素
1.生态认知缺陷与公共环境运动的知识转型
2.城市化的甜味与西南环境的“甜蜜诅咒”
3.生态问题背后的认知危机
四、理解“系统”:生态知识如何构建起来?
1.谷俄罗多海的故事
2.可见物与不可见物
3.青铜叙事和“八景”背后的生态认知

第三章生态故事: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民族志
一、《后现代主义与环境危机》
二、生态哲学:对更多西方理论源头的介绍和反思
1.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2.卡西勒《启蒙时期的哲学》
3.霍布斯的《列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
4.安东尼·派格登《自然人的堕落》——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比较民族学的起源
5.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类学:乔治·斯多金,水晶宫之前·文明的思想(1750-1850)
三、后现代思想者的集中登场:他山之思
1.反思性作为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2.布尔迪厄的反思性原则
3.鲍德里亚的理论
4.虚幻化的时间
5.关于身体
6.拟像文化的特征
7.福柯的学说
8.关于知识
9.知识考古学——中国语境的应用(个人短注)
10.知识考古学与权力系谱学的关联
11.福柯对语言论述形成和扩散过程的分析
12.西方文明史上关心自身的基本方式演变
13.利奥塔的知识信息化
14.变迁研究中的信息分析视角: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些他山之思呢?
15.信息化对伦理价值体系的冲击
16.维特根斯坦论述语言
……
第四章中国的经验和困境:人类学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