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7 1.4折 49.9 九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 著;李昂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8

上书时间2024-09-25

京喜乐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 著;李昂 译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7-01
  • 版次 1
  • ISBN 9787550288782
  • 定价 49.9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07页
  • 字数 18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心视界
【内容简介】

  “真是难以置信,我的父母曾经犯过的那些让我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错误,我居然原封不动地转嫁到了我的孩子身上,注定要重蹈覆辙吗?”这一切听起来很耳熟对不对?不知有多少父母这样责问过自己,但可悲的是,他们在深深的懊悔之后往往还要继续犯错,最终陷于“犯错—懊悔—犯错”的循环中。那么,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循环呢?

 

  《由内而外的教养》不仅为你解答问题,并且提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你解决问题。人际神经生物学和依恋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因此,正是我们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解决早年未妥善处理的精神创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经典畅销读物《由内而外的教养》这本书的10周年纪念版中,丹尼尔•西格尔和学前教育专家玛丽•哈策尔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我们教养方式的影响。他们梳理了人际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阐释了亲子关系如何直接作用于儿童大脑的发展,并为家长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步骤,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教养出坚韧不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作者简介】

丹尼尔·西格尔

 

 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

 

 正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Mindsight Institute)创始人。

 

 在大脑、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不断有开创性的作品问世。其中著名的是《第七感》《由内而外的教养》和《全脑教养法》。

 

 作品多次发表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新闻周刊》《时代》,活跃于NBC、ABC等知名媒体。

 


 

玛丽•哈策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儿童早期教育及心理学硕士,儿童发展专家,致力于家长及教师培训和教育工作三十余年。

 

 


【目录】

10周年纪念版序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引言 认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01 如何塑造自我:记忆方式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的经历产生反应并创建的新的脑内联结。那些悬而未决的往事和未经妥善处理的旧伤,都会影响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间引起不必要的烦扰和矛盾。善于自我反省,妥善处理不良记忆对现在的影响,我们就能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待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科学聚焦:经历决定思维

 

02 如何教孩子感知现实:故事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加深自我认知,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连贯的、具有丰富情感的生活故事能帮助孩子明白当下的处境,加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那些触动内在心理感受的经历,能够加深孩子对自我的认识,让他们成为善于反思、富有洞察力的人。

 

科学聚焦:心智模式

 

03 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

 

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的情绪沟通能力能使孩子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善解人意。这些品质对孩子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非常重要。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消极情绪。在父母和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情绪既是亲子关系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也是重要的内容。

 

科学聚焦:三位一体脑

 

04 如何沟通:建立联结

 

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错失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的机会,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倾听和回应孩子,没能和孩子的内心建立起联结。当孩子告诉父母他们的想法或感受时,不管父母是否有同样的感受,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应该倾听和理解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一味地说孩子不对。

 

科学聚焦:“面部静止”实验、“双电视”实验

 

05 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

 

父母能够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积极回应,孩子便可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心智健康的孩子,进而提升父母和孩子的幸福感,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将导致孩子难以调节自身情绪,出现社交障碍,甚至有暴力和精神分裂的倾向。

 

科学聚焦:依恋研究

 

06 如何解读生活:成人的依恋模式

 

思考童年经历能够帮我们理解生活。但是童年已经不能更改,这种思考还有用吗?深层的自我思考能够改变自己。这种思考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人,并且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这直接影响我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及沟通方式,最终将促成孩子的安全依恋。

 

科学聚焦:情感、记忆与依恋

 

07 如何控制情绪:可控状态和失控状态

 

很多父母常常感到困扰:“我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他们就是惹到我了,我很生气,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确实,这不是我们的本意,情绪有时候会利用我们。用新的方式思考,开启大脑的自省功能,通过思考和观察,我们能够选择全新的、灵活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限制低通道状态的消极影响。

 

科学聚焦:大脑拳头模型

 

08 如何破裂,又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渴求、目标和计划,因而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关系破裂。关系的修复是互动的过程,但启动修复是父母的责任。为了修复关系,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及它们是如何造成破裂的。没有得到修复的破裂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破裂,因此,当破裂发生后,父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及时重建与孩子的联结。

 

科学聚焦:联结与独处

 

09 如何发展思维:第七感

 

第七感指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关心的能力。第七感使孩子能够“看到”他人的想法,一旦看到他人的思维,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作出体谅的反应。第七感还可以让我们进行共情想象,从而将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事件纳入考虑范围。共情想象不仅能够使我们理解他人,也能够深化我们对自身思维的理解。

 

科学聚焦: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后记:别让儿时经历妨碍你做好父母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