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未拆封)
  •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未拆封)
  •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未拆封)
  •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未拆封)

现货当天发货

30 2.5折 11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长虹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

装帧其他

货号G7架1层

上书时间2024-07-02

长青书斋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长虹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0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90187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合理性、价值和影响。在学理上,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角度分析了善恶报应思想所蕴含的道德知识与认知、道德与幸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自利与利人、自律与他律等伦理学基本问题。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中梳理儒家、道教、佛教、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思想的内容、价值、特征以及区别和联系;探讨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本体论建构、宗教面向、世俗化形态、意识形态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传播普及的演进过程。在传统善恶报应思想中,关于道德因果律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相互适应,深刻影响了传统社会的面貌。
【作者简介】
孙长虹,哲学博士,温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文化与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和文化哲学。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职浙江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

 
【目录】
前言

章  善恶报应及其信仰的认识论基础

  一  善恶报应中道德及报应规律的真理性

  二  善恶报应与直觉

  三  善恶报应信仰合乎人的理性

  四  善恶报应信仰与情感

  五  信念伦理与信仰锁定

  六  善恶报应信仰中的“真”与“善”问题

第二章  善恶报应的合理性

  一  善恶报应中的因果规律及其伦理蕴涵

  二  善恶报应中的利己与利人

  三  善恶报应中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四  善恶报应中的公正

  五  善恶报应中的道德与幸福

  六  善恶报应中的道德权威

  七  善恶报应的影响

  八  善恶报应面临的质疑

第三章  反馈之美: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善恶报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善恶报应中的反馈

  二  反馈的必要性

  三  反馈的重要性

  四  奖励的作用

  五  惩罚的作用

  六  善恶报应反馈与控制论

  七  对奖励和惩罚的质疑

第四章  儒家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儒家的善恶报应内容

  二  儒家善恶报应的宗教性

  三  道德的宗教

  四  优质的信仰

  五  儒家报应思想中的人性论

  六  儒家善恶报应思想的特点

  七  儒家善恶报应思想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道教中善恶报应的内容

  二  道教中的承负观念

  三  以儒家道德为基础的道教报应

  四  道教中“道”与“术”的关系

  五  与儒家善恶报应思想的不同

  六  与佛教善恶报应的区别

  七  与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的关系

  八  道教善恶报应的特点

第六章  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佛教中善恶报应的内容

  二  佛教报应的儒家道德化

  三  佛教修行方式的道德化

  四  佛教报应的世俗化

  五  佛教善恶报应的特点

  六  佛教与民间信仰中的善恶报应

第七章  民间的善恶报应信仰

  一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内容

  二  鬼神的道德化

  三  造神运动与道德神话

  四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功利性和世俗性

  五  信仰的程度

  六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与迷信

  七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作用

  八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思维方式

  九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中的问题及回应

第八章  文学作品中的善恶报应思想——以《三言》为例

  一  童话般的叙事伦理

  二  叙事的世俗性

  三  叙事中的教化

  四  善恶报应与命运观

  五  价值和影响

第九章  大小传统融会下的善恶报应思想——以《阅微草堂笔记》为例

  一  善恶报应的道德叙事

  二  大小传统的融会

  三  可改变的命运

  四  传统信仰的大全

  五  叙事模式

第十章  善恶报应思想影响下的诗性正义

  一  传统文化中的诗性正义

  二  诗性正义中的命运观

  三  诗性正义下的正剧及悲剧的缺席

  四  诗性正义的渊源

  五  诗性正义的影响

第十一章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与共同体

  一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信仰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的造就

  二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道德共同体的成就

  三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家庭共同体的巩固

  四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的促进

  五  国家政权共同体对善恶报应信仰的引导和管控

  六  善恶报应信仰中的集体记忆对共同体的巩固和强化

  七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共同体意识及共同体的形成、稳固和发展

第十二章  善恶报应的制度建构

  一  我国历史上与善恶报应有关的制度

  二  善恶报应制度建构的必要性

  三  制度对人的塑造

  四  善恶报应制度建构的道德基础

  五  制度建构的有效性

  六  善恶报应制度的内容

  七  其他制度对道德及道德制度建设的促进作用

  八  道德制度建构的技术支持

  九  制度与自由

  十  道德制度中有无真正的道德?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