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罗长铭《长铭诗词钞》不分卷1册全,收与张大千、黄宾虹、许疑庵、李宣龚等交往诗,1983年油印本

500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长铭

出版人不详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纸张机器纸

刻印方式其他

装帧线装

尺寸25.7 × 18 × 1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3-09-3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罗长铭(1904-1971),原名会钴,又名更,字长铭,号亡羊,歙县呈坎人。工诗词,精文史。曾任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国文教师、上海神州国光社编辑、安徽省通志馆编纂,参与修纂民国《歙县志》。建国后,任省文吏馆员,在省博物馆从事古籍善本的编目提选、书画鉴定和文物考证工作。为学谨严而沉思,能以科学精神弘扬江(永)、戴(震)之朴学。文章考证精当,议论入理,卓有创见。一生著述很多,惜多散失。著有《屈原赋二十五篇考》、《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长铭诗词钞》等。尚有《歙西音录》、《鄂君启节新探》、《屈原赋今译八笺》等手稿。

罗长铭先生在1952年整理完成的《歙西音录》,用罗马字母为音标,把歙县西乡岩寺、碣田一带的方言进行标音,并"分析得出声母三十六个,韵母十二个,准韵母三个,另外还有些变韵"。直到1994年,才由其子罗季重先生标点整理后在《罗长铭集》内刊出。 罗长铭的诗作可分为南通、上海、歙县与合肥四个时期,诗人随着处境与心情的变化,诗风亦有所不同:解放前抚时感事,寄托深远,诗风沉郁;解放后承平气象,建设之功,去故取新,包孕愈深,才华益复横溢,诗风清新。

立马峰位于黄山前山,由慈光阁往玉屏楼登山途中约五华里即到的立马桥头,举首眺望对面立马峰,可见悬崖上一大峭壁,凌空而下,这峭壁就是立马峰大石壁,石壁“两厢直削,下临无底”,可谓“禽鸟难飞度,猴猿愁攀登”。但就在这大石壁上,竟然刻着“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堪称全黄山石刻之冠。石工们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刻下的这些大字,如今成了颂扬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一座“纪念碑”。

黄山摩崖石刻之冠:立马空东海 登高望太平(罗长铭)
‘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特别 有气势,其中‘平’字的一竖就是9.4米。那么这10个字是多大呢?这10个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当然,现在人工造的摩 崖石刻就不算数了。”很多人看到摩崖石刻,特别还有这个名人的题跋,留的这个印,就会在想,这些摩崖石刻字写得非常好,但它 又是怎么放到山崖上去的呢?。
走访过一个老人比较集中的劳动服务大队,这些老人 大多70岁以上,闲聊中,有个老人说他曾亲眼看到这些字的“创作”过程。老人说,那天战区司令唐式遵曾要求派个人挑一担米到慈 光阁去,他就被派去了。当时,整个皖南地区都是由第三战区副司令、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唐式遵管辖。他把米挑去了,挑到慈光阁大 厅一看,围了好多人在那里,这些人中间围的是一张张粘贴在一起的大白纸。老人说,当时有个人是唐式遵的秘书,歙县人,叫罗长 铭。当时,罗长铭、江兆申、张君逸3个人是徽州比较突出的文人,擅长书画,都被唐式遵聘为秘书。表面上看,他是唐式遵的文职 秘书,但最主要的还是用来给他鉴别古董和古字画的。唐式遵特别想在徽州带走大量的古字画,实际上他也带走了大量的古字画。老 人说,他把米挑上去之后,据围观的人说,就是罗长铭用手抓米撒,把米撒在这个纸上,从而撒成了“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 字是一个一个地撒出来的,撒完之后,大家就对这些字“品头论足”,进行修改,待形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字后,就由罗长铭用笔 把它勾起来,画下来。勾成之后,这些米就放到一边去了,然后撒米创作下一个字。
倾向于相信这个说法,因为当时那个地方找不到沙,找不到别的,只好去找米。且一笔下去就是9.4米,怎么写?用毛 笔写,不好改啊。用撒米的方式就可以随便改了。所以这些字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应该说是集体创作的。创作完之后,司令就雇了一 些石匠去凿这些字。于是,石匠们在树桩上拴好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挂上米篓,石匠们就站在米篓里,慢慢下垂到那个大石壁上,按 照这些字的纸样去凿,凿出一点边,凿出一点痕迹,这个纸也没了,然后再继续凿深。所以说,这些字就是这么凿出来的。“字是凿 出来了”,张脉贤说,“但落谁的名呢?显然只能是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唐式遵。他这个人要留下一些历史的 纪念,同时也想通过这个来表达当时抗战的共同情绪。‘立马空东海’,‘立马’是一种英雄姿态,‘空东海’无疑是藐视当时的‘ 小东洋’。‘登高望太平’,我们追求的是太平世界,实际上山底下是太平县,所以非常好,这么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出来这么特 殊的两句,形成了这么特殊的摩崖石刻,所以这个摩崖石刻是有国际影响的。”当年联合国官员在考察黄山、讨论黄山能不能加入世 界遗产时,张脉贤是陪同介绍的地方政府官员。在介绍黄山所蕴有的文化内涵时,这块摩崖石刻是他介绍的一个重点。联合国官员桑 塞尔博士凝望这块摩崖石刻足足有15分钟,盯着那些字看。尽管他也不认识那些汉字,但给他介绍和解释了其中的内涵后,他心里一 定在想,中国人真有特殊的能耐,居然能在这么大的绝壁上写出这么大的字,且内容这么丰富。张脉贤回忆说,后来这位联合国官员 主动提出来:“你们把自然遗产删掉,就写个中国黄山。”这就意味着他要把黄山的自然和文化两个遗产申报规划一起办。桑塞尔博 士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无疑是“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给了他极大震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