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议会制度研究(1911-1924)
  • 民国议会制度研究(1911-1924)
  • 民国议会制度研究(1911-192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议会制度研究(1911-1924)

内页干净,品相好,发货快

6 1.7折 35 九品

仅1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恒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0476641

上书时间2024-06-19

航航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薛恒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664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6页
  • 字数 364千字
【内容简介】
民国议会制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制度“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的主要创新之一。本书对民国前期(1911―1924年)这一制度创新的渊源、过程、演变,特别是其各项具体重要的制度规定及其运行和实施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列入研究对象的民国议会组织有各省都督府代表会、南京参议院、北京参议院、第一届国会、第二届国会及护法国会。全书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本论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共有《民国议会制的渊源》等6章。
【作者简介】
薛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变迁的历史。本书旨在介绍民国前期中国议会制度的来龙去脉及其制度水平和运行状况,考察西式议会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目录】
引论

  一  在理论和历史的交集之处

  二  研究视野中的学术史回顾

  三  本书研究的内容和新观点

第一章  民国议会制的渊源

  第一节  晚清国人对议会制的认识

    一  “知彼”从鸦片战争开始

    二  西学东渐中的效行之声

    三  争议民主和议会制

  第二节  清末民初议会制的孕育形成

    一  立宪潮中议政机关的设立及其制度遗产

    二  辛亥革命中议会制的发轫

第二章  民国前期的政局与议会制的沉浮演变

  第一节  民初南、北参议院

    一  南京参议院的成立及重组

    二  参议院在北京

  第二节  骇浪行舟的国会时期

    一  国会第一期常会及其困厄

    二  国会第二期常会及其变局

    三  播迁广州后的护法国会

    四  第二届国会(新国会)及“民十”  当选“议员”

    五  第一届国会第三期常会及国会的终止

第三章  议员的产生

  第一节  从委派到选举

    一  委派的由来与“南京参议院风波”

    二  议员选举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议决

    三  国会议员选举的主要规定

  第二节  第一届国会议员的选举

    一  选举组织和选务工作

    二  选举人资格的调查和民众的参与态度

    三  国会参、众议员的选举

    四  选举中的政党竞争

    五  选举中的违法舞弊及其纠正

    六  国会参院第一班议员改选

  第三节  第二届国会议员的选举

    一  第二届国会组织、选举法的新规定

    二  第二届国会选举的选民人数及其评析

    三  第二届国会议员选举的心态与行为

第四章  议会的权力及其行使

  第一节  总统选举权和内阁同意权

    一  议会的总统选举权

    二  议会的国务员任命同意权

  第二节  议会的立法权和财政权

    一  议会的立法权

    二  议会的财政权

  第三节  质问、弹劾、查办、受理请愿等权力

    一  议会的质询权

    二  弹劾权和建议查办权

    三  议会的受理请愿权、建议权等权职的运用

第五章  议会制宪

  第一节  议会的宪法创制权力

    一  临时约法的创制权和创制者及其议决

    二  “天坛宪草”的创制和议定

  第二节  民国第一部宪法的议定

    一  宪草的审议及二读与党派之争

    二  宪法的继议和最终完成

第六章  议员职责劳酬和议会组织活动

  第一节  议员的职责劳酬

    一  议员的职务性质与身份所在

    二  议员群体的基本素质

    三  议员的工作量

    四  议员的酬薪

  第二节  议会的内部组织与活动规范

    一  议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

    二  议会活动的有关规范和操作

结论

  一  民国议会制的历史回声

  二  议会制毁弃的原因和教训

附  本书的资料及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