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杨国安签赠本)

40 6.9折 58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国安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FF3

上书时间2024-05-21

紫萱书屋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国安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7102323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9页
  • 字数 39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传统时代“国权不下县”,若要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规律,“从县衙门到家门口”必须得到重视。《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聚焦于当前学术界前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国家与基层社会”,在充分利用传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广泛挖掘、收集民间文献资料,主要从宗族、水利与保甲团练三个方面,展开对明清两湖地区乡村组织与基层社会控制的研究。其创新之处在于,突破原来自上而下强调中央集权的强大,将乡村组织和地方精英视为国家附属物的观点,同时也突破绅权对抗皇权的士绅支配模式,坚持从国家政权建设与民间社会秩序互动的视角,将两湖地方社会看做一个整体,既从国家视野出发,探讨官府对于乡村社会的控制与治理;又从基层社会着眼,揭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与民间秩序的自我构建,由此体现“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之间互动的多元视野与整体史观。其基本内容如下:
  (1)移民、宗族与地域秩序的构建。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迁徙中,明清时期的两湖地区构成典型的“移民型”社会。
  (2)塘堰、堤坝中的水利纠纷与用水秩序。
  (3)保甲、团练与乡村控制体系的演变。江湖盗是两湖水上社会的边缘群体,以前学界关注甚少。
  以上三个专题虽各有侧重,但基本都是围绕乡村社会秩序的自我构建和运行、国家权力的介入以及双方的复杂互动关系展开不同层面的研究。研究初步表明,中央集权国家对乡村社会的部分管理和乡村社会的自我运行,共同构成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作者简介】
  杨国安,1971年1月出生,湖北黄陂人。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1993年获湖北师范学院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0-2011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暨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乡村社会史。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明清两湖地区乡村组织与基层社会控制”(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间文献与明清两湖乡村赋役征收实态研究”(2011年)等。已出版学术著作《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2004年)。2005年《明清两湖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先后在《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农史》、《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人类学学刊》、日本《中国水利史研究》、中国台湾《明代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缘起
二、学术史的梳理
(一)关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回顾与反思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两湖区域史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史料、方法与基本思路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权力”、“秩序”及其他
(二)史料与方法:民间文献与田野考察
(三)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多元视野与整体史研究

第二章移民、宗族与地域社会秩序的构建
一、移民、生计与清代鄂西北山区宗族形态
(一)走进郧西:鄂西北山区的生态环境与移民
(二)移民的生计与发展:种植、经商与多种经营
(三)香口柯家湾:一个山区移民家族构建的个案分析
二、村落、祠堂与清代鄂东南家族秩序的构建
(一)聚族而居:地名志、族谱所见鄂东南乡村的聚落形态及其成因
(二)宗祠、支祠与家祠:鄂东南的祠堂类型与家族结构
(三)神圣与世俗之间:鄂东南祠堂的功能及其嬗变
(四)空间与秩序:清代以来鄂东南家族秩序的空间构建
三、移植与模仿:清末民初地方自治的宗族实践——以黄陂周氏宗族为个案的考察
(一)黄陂东乡:周氏宗族地理、人口与村落分布
(二)经祖祠自治章程:周氏宗族自治的实施纲领
(三)梅田学校:乡村的新式教育与村落自治

第三章塘堰、堤坝中的水利纠纷与用水秩序
一、塘堰与灌溉:鄂东南丘陵山区的水利组织与民间秩序——以崇阳县《华陂堰簿》为中心
(一)崇阳县华陂堰及《华陂堰簿》
(二)赋役改革与基层水利制度变迁
(三)塘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
(四)上畈与下畈之间:水利纠纷与灌区社会
二、堤防与社会:两湖平原水利中的纷争、协作与官府介入——以四邑公堤为例
(一)从一县专任到四邑公修:宋迄清江嘉长堤的兴筑与协济
(二)四邑公修中的利益纠葛与协调机制
(三)堤防水利中的官府介入与区域协作
三、樊口闸坝之争:晚清水利工程中的利益纷争与地方秩序
(一)外江内湖:樊口地区的水系、地貌与洪灾
(二)内乡与外乡:武昌县移民、垦殖与地域社会变迁
(三)屡建屡毁:樊口建闸的曲折历程
(四)彭李之争:樊口闸坝背后的生态、利益与政治纠葛

第四章保甲、团练与两湖乡村控制体系的演变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