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The Etymologies of Isidore of Seville

《伊西多词源学》;孔夫子网维一现货!非代购!非“海外库房”发货!

1703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Barney, Stephen A (Translated by), and Lewis, W J (Translated by), and Beach, J A (Translated by)

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0521837491

出版时间2006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12

杭州徐晓东博士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馆藏书,护页撕去,内部有少量铅笔划线。
商品描述
伊西多(Isidorus Hispalensis,通常作Isidore of Seville,570—636,一说560—636),又译作“圣伊西多尔”,西班牙主教,圣人,中世纪百科全书式学者。此人是一位隐身寺院的法学家,准确地说是中世纪早期颇负盛名的西班牙基神学家和自然法学家,是位于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西哥特王国的伟大人物,出生于西班牙长第根纳的贵族家庭。幼年亡父,由其兄、姐培养成人。以后在塞维利亚的修道院接受教育。并成为一名修道士。公元600年前后,接替其兄林德(Leand er),成为塞维利亚地区的主教,任职长达36年,成为西班牙当时最有影响的主教。任职期间,他创办了一所有一定规模的以培养神职人员为宗旨的学校。公元633年,他以主席的身份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托力多第4次宗教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决定,其中包括统一各地区的教仪、每个教区都必须设立一所学校,以培养神职人员等。在他生前,由于对复兴西班牙教育、特别是宗教教育的重要贡献,伊西多就被誉为西班牙教育的重建者。他去世后,第8次托力多会议决定尊他为“优秀的圣师、公教会的新光荣”。1722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三世追赠他为“圣徒”。伊西多现被供奉为西班牙马德里市的守护神。罗马教皇正考虑让他担任互联网用户和计算机程序员的保护神。
伊西多在历史上的影响不仅在于他为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也在于他为西班牙、乃至整个西欧文化和教育事业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所造成的文化衰落中复兴、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的贡献还在于,他对中世纪学校的课程建设,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伊西多著述甚丰,但绝大部分为神学著作,与教育问题直接相关的主要是《词源》这部巨著。他的不朽贡献《词源》20卷(中译本现藏台北图书馆),是从以往的拉丁语名著中摘录而成的百科全书,该书取材广泛、旁征博引、探本求源(这也是作者所取书名的原意)、图文并茂,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流传许多世纪,是世界上第一本百科全书。
《词源》(Etymologies),又译作《词源学》、《语源》等。作者生前未完成该书。在他去世后,由西班牙萨拉哥撒主教柏兰利奥格根据其手稿整理刻行。全书共20卷,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4卷,主要论述七门“自由学科”,其中第1、2卷论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第3卷论述后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第4卷论述医学。第二部分包括第5—8卷,其中第5卷为“通史简编”,第6卷为教会礼仪,第7卷论神学,第8卷介绍各地教会及各种异端派别。第三部分包括第9—12卷,其中第9卷论人类和对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居民进行分类,第10卷论文学,第11卷论人与人性,第12卷论幼物。第四部分包括13—16卷,其中第13卷论天文,第14、15卷论地理,第16卷论矿产。第五部分包括第17—20卷,其中第17卷论文化,第18卷论战争,第19卷论建筑及服饰,第20卷论菜肴及家庭用品。
在《词源》这部巨著中,伊西多根据基督教教和当时培养神职人员的要求,将所搜集到的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著作和基教父的著作,加以汇集、整理,并予以阐释。伊西多全盘接受了奥古斯丁的思想,对诸如原罪、救赎、地狱、预定论等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做了具体的阐发。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与教育问题直接相关的一些见解。
伊西多认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目的就在于获得上帝的拯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必须不断地修练自己的德行,克服贪婪、奸淫、悭吝、嫉妒、忧虑、忿怒、虚荣、骄傲等恶行,以获得信、望、爱的“神德”。只有获得这三种神德,人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灵魂与上帝结合。
修练德行的途径有很多种,如忏悔、祈祷、冥想、劳作等。其中较为重要的途径是努力获得智慧。所谓智慧,就是瞻仰永恒的真理,即上帝。而耍获得智慧,又必须致力于学习各种知识。
知识虽然不同于智慧,它的对象只是暂时的世界,但它对于获得智慧,并最终获得信仰,是必要的。伊西多有一句名言:“明日就死又何妨,只要学习,就象永远不死一样。”
既然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智慧、认识上帝,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以此为原则。伊西多坚决反对不加选择地学习一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认为许多世俗知识是与基教相违背的,应当坚决取缔。他尤其反对学习诗歌,认为诗歌将会败坏教会的风气,损害神职人员的道德。他所主张学习的,首先是《圣经》,认为学习《圣经》有助于对上帝的认识和信仰。其次,他主张学习基督教教父的著作,特别是奥古斯丁的著作。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中,他强调学习七门“自由学科”(即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认为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圣经》和教父著作。另一方面,为了抵制古希腊、罗马异教作家对基督教的不利影响,有必要了解这些作家的著作,如哲学、历史学、物理学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图书馆藏书,护页撕去,内部有少量铅笔划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