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手术学:操作要点与技巧
  • 脊柱手术学:操作要点与技巧
  • 脊柱手术学:操作要点与技巧
  • 脊柱手术学:操作要点与技巧
  • 脊柱手术学:操作要点与技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脊柱手术学:操作要点与技巧

220 5.7折 389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超 著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

装帧精装

货号铁2

上书时间2024-05-27

圣心园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书脊上边缘有一点掉皮,见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超 著
  •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9178300
  • 定价 38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3页
  • 字数 119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作者李超在广泛收集国内外脊柱外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精深的学术造诣和30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积累的典型病例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脊柱手术基本功、脊柱损伤、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肿瘤、脊柱感染等传统手术和创新手术,包括脊柱解剖、手术入路、手术基本功、适应证、手术策略、手术操作要点、手术难点与技巧、并发症、注意事项及典型病例分析等。典型病例均为作者亲自手术治疗的案例,并对病例摘要、病例分析、手术方案、治疗结果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临床分析,为读者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手术示教。为保证插图直观、准确、细腻及精美,大部分插图由作者亲自彩色绘制。《脊柱手术学:操作要点与技巧》内容翔实、新颖,插图精美,实用性、指导性强,适合骨科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李超,1955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1982年毕业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1986—1987年在上海第二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学习,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受美国加州大学医学中心(ucsF)邀请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现任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骨科工作30多年,主持骨科手术1.6万余例。在脊柱外科领域不断创新,尤其在脊柱骨折、脊柱退变疾病及脊柱畸形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手术风格。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国际著名刊物Spine及Eur Spine I各发表论文1篇。获2项国家专利,获阜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安徽省科技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技三等奖1项,其中“腰椎管两侧开窗减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与“重度脊柱侧凸与后凸畸形治疗研究”在1997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97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授予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江淮名医”,1995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安徽省阜阳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骨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安徽省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安徽省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安徽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际华裔骨科学会委员,国际脊柱畸形研究学组中国部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创伤学组委员,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理事会理事,中国脊柱肿瘤学组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等。
【目录】
第一篇 脊柱手术基本功
第1章 脊柱解剖
第一节 脊柱骨性结构
第二节 脊柱的连接
第三节 椎骨的血液供应
第四节 躯干后部肌肉和筋膜
第五节 脊髓与脊神经
第2章 脊柱手术入路
第一节 寰枢椎经口腔入路
第二节 寰枢椎经咽后入路
第三节 下颈椎前入路
第四节 颈椎后入路
第五节 颈胸段脊柱前路劈胸骨人路
第六节 经胸腔前入路显露胸椎
第七节 胸椎侧前方入路(肋骨横突切除术)
第八节 胸腰段侧前方联合入路
第九节 胸腰椎后入路
第十节 腰骶椎前方(经腹腔)入路
第十一节 腰椎前外侧(经腹膜后)人路
第十二节 骶椎后人路
第十三节 腰椎安全三角椎间孔入路(微创)
第十四节 经腰椎棘突旁正中入路(微创)
第3章 脊柱手术器械使用
第一节 骨膜剥离器
第二节 牵开器
第三节 咬骨钳
第四节 椎板枪式咬骨钳
第五节 髓核钳
第六节 神经剥离器
第七节 骨刀
第八节 椎间铰刀
第九节 椎体撑开器
第十节 磨钻
第十一节 双极电凝
第十二节 神经拉钩
第十三节 刮匙
第4章 脊柱手术定位技术
第一节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
第二节 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与鉴别
第三节 神经系统损伤的诊断与定位
第四节 X线透视定位
第五节 术中定位判断
第5章 脊柱手术止血技术
第一节 控制性低血压技术
第二节 椎管内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第6章 脑脊液漏处理技术
第一节 脑脊液漏的诊断
第二节 脑脊液漏处理方法
第7章 取髂骨技术与脊柱植骨融合基本技术
第一节 前路取髂骨技术
第二节 后路取髂骨技术(髂后嵴取骨)
第8章 脊柱功能常用评价标准
……
第二篇 脊柱损伤
第9章 颈椎损伤
第10章 胸、腰椎损伤
第三篇 脊柱退行性疾病
第11章 颈椎退行性疾病
第12章 胸、腰椎退行性疾病

第四篇 脊柱畸形
第13章 颈椎畸形
第14章 脊柱侧凸基本理论
第15章 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基本功
第16章 脊柱侧凸矫正原则
第17章 脊柱侧凸手术方式
第18章 脊柱角状后凸手术方式
第19章 驼背(弓状后凸)畸形
第20章 脊椎滑脱

第五篇 脊柱肿瘤
第21章 脊柱肿瘤外科分期与治疗原则
第22章 颈椎肿瘤
第23章 胸腰椎肿瘤
第24章 骶骨肿瘤
第25章 椎管内肿瘤

第六篇 脊柱感染
第26章 脊柱结核
第27章 脊柱非特异性感染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脊上边缘有一点掉皮,见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