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
  •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
  •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
  •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

120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赪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12

装帧平装

货号12+/2

上书时间2024-05-21

圣心园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赪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09264
  • 定价 5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7页
  • 字数 4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从类型学视野考察了汉语名量词的演变历史,详细描写并分析了汉语分类词产生、形成初期的情况,形状、功用、生物属性等各类量词的形成历史和规律,各时期量名搭配、名量搭配的变化,量词在非数量表达结构中的运用等。重点讨论了汉语名量词的产生动因、“反响型量词”以及通用量词在汉语量词发展史上的地位、量词这一语法范畴如何在汉语中扩散、指示代词与量词结合的历史、通用量词“个”是否泛化等问题。书中基于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汉语史事实,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意见。既发现和概括了以往仅从汉语看汉语演变所不能看到的演变规律,又以汉语得天独厚的完整而丰富的历史材料补充了类型学分类词研究某些方面的欠缺。
【作者简介】
张赪,1984-1991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5-1998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语法。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已出版《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两部专著。2000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1正名
1.2研究现状

第二章理论背景
2.1语言类型学关于分类词的研究
2.2类型学的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2.3汉语分类词的类型学、跨语言对比的主要研究及其观点
2.4本书的主要内容、理论、方法、材料和相关说明

第三章形成时期的汉语名量词——汉代名量词
3.1汉代的名量词体系
3.2汉代的名量搭配关系
3.3汉代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3.4小结

第四章汉语名量词的产生动因
4.1反响型量词与汉语分类词的产生
4.2汉语通用量词的发展与汉语分类词范畴的确立

第五章功用量词和生物属性量词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名量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
5.1汉语功用量词的初步形成
5.2魏晋以后汉语功用量词的发展
5.3汉语功用量词历史演变小结
5.4汉语生物属性量词的初步形成
5.5魏晋以后汉语生物属性量词的发展
5.6汉语生物属性量词历史演变小结

第六章形状量词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名量词体系的最终形成
6.1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形状量词的形成
6.2近代汉语形状量词的发展
6.3汉语形状量词演变小结

第七章名量搭配关系的历史演变
7.1抽象名词与量词组合的历史变化
7.2名量搭配关系历史变化总论

第八章汉语指量结构的历史演变
8.1魏晋南北朝时期指量结构的发展
8.2唐宋时期指量结构的发展
8.3元明清时期指量结构的发展
8.4汉语指量结构历史演变小结

第九章近代汉语通用量词“个”用法演变
9.1“个”研究综述
9.2唐代的通用个体量词“个”
9.3唐代的通用量词“枚
9.4宋元明清时期的通用个体量词“个”
9.5近代汉语时期通用量词“个”用法演变小结

第十章结语
附录一汉至明量词表
附录二汉至明量名搭配表
附录三汉至明名量搭配表
附录四近代汉语量词“个”与普通个体量词使用情况对照表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