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缪希雍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缪希雍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缪希雍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缪希雍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缪希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缪希雍

9 2.0折 45 七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文华、朱姝 著;潘桂娟 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霸州文丰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文华、朱姝 著;潘桂娟 编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3240222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7页
  • 字数 15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别号觉休居士,约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于明天启七年(1627);海虞(今江苏常熟虞山)人,曾寓居浙江长兴,后迁江苏金坛并终老于此。明末著名医家。著有《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本草单方》等。缪希雍治疗外感热病善用清法,强调固护津液,主张速逐热邪,对清代温病学说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缪希雍重视脾阴,提倡脾肾双补;创治“吐血三要法”,提出中风“内虚暗风说”;开创本草文献体例之新,全面总结中药炮制大法,在学术上卓有建树。《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缪希雍》内容包括缪希雍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作者简介】
  李文华,女,1975年出生,山东省潍坊市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医学博士,中医医史文献学专业;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与研究。作为副主编参编《中医古籍医案辑成·温病学派医案》。参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编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5”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5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科技背景
(三)文化背景
(四)医学背景
二、生平纪略
三、从医经历
(一)幼年时期禀赋不足,体弱多病
(二)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玩世不恭
(三)青年时期应举不中,弃儒习医
(四)壮年时期出游行医,自称“寓公”
(五)老年时期避祸金坛,终老异乡
(六)重视医德,提出“祝医五则”

著作简介
一、《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二、《神农本草经疏》
三、《本草单方》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二、学术特色
(一)阐发外感热病
(二)倡导脾阴之说,发展脾胃论治
(三)气血论治创新说
(四)“内虚暗风”论中风
(五)性病论治新思路
(六)咳嗽论治新见解
(七)对本草学的贡献

临证经验
一、“因地制宜”治中风
(一)证治规律
(二)医案选析
(三)述评
二、“尊古创新”论治伤寒
(一)证治规律
(二)医案选析
(三)述评
三、“甘寒益阴”调治脾胃
(一)证治规律
(二)医案分析
(三)述评
四、“从风论治”疗泄泻
(一)证治规律
(二)医案选析
(三)述评
五、“清暑养胃”治疟疾
(一)证治规律
(二)医案选析
(三)述评
六、立足“三要”治吐血
(一)证治规律
(二)医案选析
(三)述评
七、诊法特点
(一)善于观察,见微知著
(二)摒弃偏见,注重问诊
(三)精通脉理,善于变通
(四)切磋心得,协力诊治
八、重视补泻升降
九、重视补虚
十、强调阴常不足
十一、遣情释疾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一)关于脾阴学说的发挥
(二)关于温病学说的发挥
(三)“吐血三要法”对后世的影响
(四)升降论对后世的影响
(五)对叶天士学术思想的影响
(六)资生丸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