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8 2.7折 29.8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租屋16

上书时间2024-06-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国藩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0959177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4页
  • 字数 280千字
【内容简介】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

  《冰鉴》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主次与取合等等,是我国古代专论文人的理论著述之一。
【目录】
上篇 《挺经》

  曾国藩的神秘不仅来自本身经历的坎坷曲折,也来自其人人的独行孤举,更来自他的人格魅力。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潮流,首倡洋务,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历尽劫波,以坚韧无畏的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读曾国藩,就要读《挺经》。读《挺经》,即是读曾国藩。

 第一章 内诚自养,慎独自生

  ——“内圣”法

  1. 慎、敬、仁、诚修身要义

  2. 慎独自处,修炼“内圣”

 第二章 浑厚包容,“坚忍”自重

  ——“坚忍”法

  1. 世事胜负要靠“挺”

  2. 做官第一重要的是坚忍

  3. 该忍耐的要暂时忍耐

  4. 辱中求荣,挫中思奋

 第三章 不卑不亢,刚柔互济

  ——“刚柔”法

  1. 志向决定格局,态度决定高度

  2. 倔强是不败人生的根基

  3. 无刚不立,无柔不和

 第四章 淡泊利欲,勤求廉矩

  ——“廉矩”法

  1. “礼遇”才能得众

  2. 做官以不爱钱为本

  3. 修身为官,以勤教为先

 第五章 见机而行,因势利导

  ——“诡道”法

  1. 诡智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巧”

  2. 兵无常势,见机而行

 第六章 守己无求,尽性知命

  ——“忠疑”法

  1. 为人一定要有胸襟

  2. 涉危蹈险,如履薄冰

  3. “淡”字千金

  4. 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平稳道路

  5. 尽性知命,可为可不为

 第七章 能屈能伸,寂静藏锋

  ——“藏锋”法  

  1. 深谙龙蛇曲伸之道

  2. 锋芒不可太露

 第八章 明理立德,积极乐观

  ——“励志”法

  1. 积极入世的人生观

  2. 读书是励志所需

  3. 做事持久是一大美德

 第九章 崇俭鄙奢,以和为本

  ——“家范”法

  1. 没有勤俭,居家必败

  2. “和”为中心,八字家规

  3. 傲气不可盛,说话不可多

 第十章 不逞不妄,自修求强

  ——“明强”法

  1. 担当大事,须在明强上用心

  2. 以明补强,切忌刚愎

  3. 自立自强才能令人敬畏

 第十一章 知人知事,人才为定

  ——“英才”法

  1. 国家之强,以得人用人为强

  2. 打破框框会涌现奇特的人才

  3. 治国之策,以民为本

 第十二章 崇法护法,礼义并彰

  ——“峻法”法

  1. 礼法结合,以法为主

  2. 治军统兵,纪律严明

  3. 在宽严之间拿捏分寸

  4. 要想受人敬爱,首先

下篇 《冰鉴》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主次与取舍等等,是我国古代专论文人的理论著述之一。

 第一章 以形观骨,以骨观德

  ——神骨鉴

  1. 考察人的精神

  2. 考察小心者与大胆者

  3. 通过骨色察相

 第二章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鉴

  1. 辨人“内刚柔”之道

  2. 不同刚柔的三种人

 第三章 姿容相貌,尽观个性

  ——容貌鉴

  1. 善观容貌,可得任大事之人

  2. 考察仪容识别人

  3. 观察面相识别人

 第四章 相人之要,情态为先

  ——情态鉴

  1. 久注观精神,乍见观情态

  2. 观察人的恒态

  3. 观察人的时态

 第五章 早眉晚须,勿失于呆

  ——须眉鉴

  1. 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

  2. 眉为君,目为臣

  3. 观人之胡须

 第六章 以音观识,以声观形

  ——声音鉴

  1. 闻其声,听其音,知其人

  2. 听其声,识其人

  3. 听其音,识其人

 第七章 以气观志,以色观人

  ——气色鉴

  1.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2. 人以气为主

  3. 人得“黄”色主贵

  4. 面色忌青、白二色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