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不死精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细胞的不死精神

29 19 全新

仅1件

山东威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士其[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082616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36页

定价19元

货号4

上书时间2015-11-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图书描述】:
本书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了微生物的知识,带你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
【编辑推荐】:
《细胞的不死精神》百读不厌的经典科普。
  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
  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个科普作家高士其作品。
  他是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的科普大师。
  他认为:“科学实验也是-个战场,会有人受伤,也会有人牺牲。”
  他的作品、思想和精神在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走向科学与社会变革的道路。
【内容简介】:
《细胞的不死精神》是高士其经典科普丛书,让你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作者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以达到改变陋习、健康生活、移风易俗、文明社会的目的与宗旨。
【作者简介】: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科学家、教育家、作家、残疾人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因科学实验致残。归国后从事科普创作与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后撰著数百万字科学作品,被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创建新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奠基人。为表彰他对科学与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中国政府授予“中华民族英雄”称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授予星座命名,国际编号3704号星为“高士其星”。
【目录】:
第一编 生命的传奇
细胞的不死精神
单细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陈代谢中蛋白质的三种使命
民主的纤毛细胞
生命的起源

第二编 自然的故事
地球的帐幕
大海给我们的礼物
森林的礼物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灰尘的旅行
地下王国漫游记

第三编 健康与生活
漫谈粗粮和细粮
谈寿命
防止“病从口入”

衣料会议
烹调蔬菜二三事

【媒体评论】:
高士其作品的出版,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希望我国的青少年,多读高士其的书,学习高士其精神,健康成长起来。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谢冰心
  高士其早年因从事科学实验而身体受残,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毕生从事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为此他整整奋斗了六十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和论文。他的著作闪耀着自强不息的光辉。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傅铁山
  高士其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间,一直瘫痪在轮椅上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与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高士其作为一个残疾人,奋不顾身地为科学、真理献身,无私、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与奉献。是令人十分感泣的。正因为这样。高士其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和亿万青少年中具有强烈的影响和感召力。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
  高士其对细菌的描写是那样的生动、形象。使得我和很多青少年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后来所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应该说是离不开高士其老先生的启蒙、引导。
  ——著名生物科学家、中国业大学原校长陈章良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以细菌学为主。但是常常广征博引,涉及整个自然科学。尽管他自称他的科学小品是“点心”。是-碗“小馄饨”,实际上却是富有知识营养的“点心”、“小馄饨”。他的一篇科学一、品只千把字。读者花片刻时间便可读完。然而在这片刻之间,却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
  ——著名作家叶永烈
【文摘】:
滴答滴答……滴答又滴答。
  壁上挂钟的声音,不停地摇响,在催着我们过年似的。
  不会停的啊!若没有环境的阻力,只有地心的吸力,那挂钟的摇摆,将永远在摇摆,永远滴答滴答。
  苹果落在地上了,江河的潮水一涨一退,天空星球在转动,也都为着地心的吸力。
  这是十八世纪,英国那位大科学家牛顿先生告诉我们的话。
  但,我想,环境虽有阻力,钟的摇摆,虽渐渐不幸而停止了,还可用我的手,再把发条开一开,再把钟摆摆一摆,又滴答滴答地摇响不停了。
  再不然,钟的机器坏了,还可以修理的呀。修理不行,还可以拆散改造的呀。
  我们这世界,断没有不能改良的坏货。不然,收买旧东西的,便要饿肚皮。
  钟摆到底是钟摆,怕的是被古董家买去收藏起来,不怕环境有多么大的阻力,当有再摇再摆的日子。
  地心的吸力,环境的阻力,是抵不住,压不倒,人类双手和大脑的一齐努力抗战啊。你不看,一架一架,各式各样的飞机,不是都不怕地心的吸力,都能远离地面而高飞吗?
  这一来,钟摆仍是可以滴答滴答地不停了。也许因外力的压迫,暂时吞声,然而不断地努力、修理、改造,整个滴答滴答的声音,万不至于绝响的啊!
  无生命的钟摆,经人手的一拨再拨,尚且永远不会停止;有生命的东西,为什么就会死亡?究竟有没有永生的可能呢?
  死亡与永生,这个切身的问题,大家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解答。
  在这年底难关大战临头的当儿,握着实权的老板掌柜们,奄奄没有一些儿生气,害得我们没头没脑,看见一群强盗来抢,就东逃西躲,没有一个敢出来抵抗,还有人勾结强盗以图分赃哩。真是1935年好容易过去,1936年又不知怎样。不知怎样做人是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生死的问题愈加紧迫了。
  然而这问题不是悄悄地绝望了。
  我们不是坐着等死,科学已指示我们的归路,前途。
  我们要在生之中探死,死里求生。
  生何以故会生?
  生是因为,在天然的适当环境之中,我们有一颗不能不长,不能不分的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最小最简单的代表,是生命的起码货色。不论是穷得如细菌或阿米巴,一条性命,也有一粒寒酸的细胞,或富得像树或人一般,一身也不过多拥几万万细胞罢了。山芋的细胞,红葡萄的细胞,不比老松老柏的细胞小多少。大象、大鲸的细胞,也不比小鼠、小蚁的细胞大多少。在这生物的一切不平等声浪中,细胞大小肥瘦的相差,总算差强人意吧。
  这细胞,不问他是属于哪一位生物,落到适合于他生活的肉汁、血液,或有机的盐水当中,就像磁石碰见着铁粉一般地高兴,尽量去吸收那环境的滋养料。
  吸收滋养料,就是吃东西,是细胞的第一个本能。
  吃饱了,会涨大,涨得满满大大的,又嫌自己太笨太重了,于是不得不分身,一分而为二。
  分身就等于生孩子,是细胞的第二个本能。
  分身后,身子轻小了一半,食欲又增进了。于是两个细胞一齐吃,吃了再分,分了又吃。
  这一来,细胞是一刻比一刻多了。
  生物之所以能生存,生命之所以能延续下去,就靠着这能吃能分的细胞。
  然而,若一任细胞,不停地分下去,由小孩子变成大人,由小块头变成大块头,再大起来,可不得了,真要变成大人国的巨人,或竟如希腊神话中的擎天大汉,或如佛经中的须弥山王那么大了。
  为什么,人一过了青春时期,只见他一天老过一天,不见他一天高大过一天呢?
  是不是细胞分得疲乏了,不肯再分哪?有没有哪一天哪一个时辰,细胞突然宣告停业了倒闭了呀?
  细胞的靠得住与靠不住,正如银行商店的靠得住与靠不住,不然,人怎么一饿就瘦,再饿就病,久饿就死呢?不是细胞亏本而涅粲么?那么,给它以无穷雄厚的资源,细胞会不会超过死亡的难关,而达于永生之域呢?
  这是一个谜。
  这个谜,绞尽了几十个科学家的脑汁,费光了好几位生理学者的心血,终于是打破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