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H. Lawrence - Aaron’s Rod 英语文学大师 D. H.劳伦斯《亚伦的神杖》仿皮面满堂烫金豪华装帧 插图本
¥
48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D. H. Lawrence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出版社HERON BOOKS Press
出版时间1968
版次1
印刷时间1968
印次1
装帧精装
尺寸16 × 11.5 cm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外观内页皆非常完美。
- 商品描述
-
D. H. Lawrence - Aaron’s Rod 英语文学大师 D. H.劳伦斯《亚伦的神杖》仿皮面满堂烫金豪华装帧 插图本
开本大小(长*宽*厚度):20* 14 * 3厘米
装桢:苍鹭本(HERON BOOKS)仿皮面豪华装帧; 现代风格插图。
主要缺陷:无缺陷。外观内页皆非常完美。
三十五岁时,劳伦斯在那座古朴的德国村子里度过了几个月.在这个闲适的地方,他经常隐退到树林中,写他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亚伦的神杖》.整本书是在户外完成的,在那里冷杉树静静地陪伴着他.对于这座充当他的工作场所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森林,他感到难舍难分....
《阿伦的神杖》(Aaron's Rod)是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22年,其文学地位不容小觑。同年出版的经典作品还有T·S·艾略特的里程碑式作品现代诗《荒原》(The Wasteland)以及詹姆斯·乔伊斯的勘称世界文学经典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尽管和后两部作品相比稍逊一筹,但是《阿伦的神杖》表达了当时作家们的共同心声,反响强烈。著名的英国评论家J·M·默里对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读《阿伦的藜杆》就像饮生命之泉水……它的问世是自战争时期以来英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事。在我心目中,它比《尤利西斯》重要得多。”[1] 作为劳伦斯耗时5年多时间创作的作品,《阿伦的神杖》得到这样的评价也在情理之中。小说很受读者喜爱,不久便进行了再版发行。
当然,小说也是劳伦斯最受争议的作品之一。“劳伦斯在小说中所表达的观点曾经遭到种种非难和指责,诸如男权主义、同性恋、超人论、极权主义、种族优越论乃至法西斯主义等等,不一而足。”[2] 事实上,劳伦斯经常将其深邃的思想蕴藏于作品当中,读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才能慢慢体会其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阿伦的神杖》描写了阿伦的离家出走及其游历欧洲的所见所闻,展现了战后腐朽颓废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小说的主线是阿伦的长笛及其代表的音乐艺术。阿伦的长笛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是小说的灵魂,象征着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田园精神。劳伦斯在小说中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惨淡的社会现象的同时,启发人们对传统田园理想的思考。为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小说中的田园书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方面,劳伦斯继承田园文学的反田园书写传统,在小说中展现了种种因素导致的艰难时世,剖析人性的荒原。另一方面,劳伦斯在小说中弘扬田园精神,表明不管时局如何动荡,田园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会以不同的方式存在。阿伦的经历表明了现代人田园梦的失落和追寻,这也是劳伦斯本人面对艰难时世以及人性的荒原内心迷茫和不懈追求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美好田园理想的向往之情。
劳伦斯在小说中剖析人性异化的同时,也刻意揭露了战争期间堕落的伦理道德。小说中几乎所有的男女关系都是不正常的,包括阿伦夫妻之间、理利夫妻之间、杰姆和未婚妻之间、朱莉娅和丈夫之间等。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体现在伦敦剧院几个青年男女的对话之中。艾尔佛莱德·勃雷科内尔老头是当地矿区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吉姆是他的儿子,朱莉娅是他的女儿。杰姆的未婚妻是伊森费娜·福特是个艺术家,风流多情,可是她并不爱杰姆,不久他们便解除了婚约。伊森费娜随后又和阿伦有过一段风流往事。理利曾经嘲笑杰姆不像一个参加两年战斗的骑兵军官,结果后来杰姆对他的妻子示好。在小说中,除了军官杰姆没有男子汉的气质,朱莉娅的丈夫罗伯特·柯尼翰也是如此。尽管他是陆军中尉退伍,可是在妻子面前却没有任何尊严。当他们几人在剧场看戏时,朱莉娅和别人谈论是否该去农村和情人斯科特生活在一起。此时的罗伯特·柯尼翰一言不发,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好像并不关心朱莉娅是否离开他。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朱莉娅尽然厚颜无耻地表达她同时也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朱莉娅的逻辑思维实在是有悖传统伦理道德。劳伦斯通过大篇幅冗长无聊的对话描写展现了当时人们道德沦丧、精神空虚,也表明战争扼杀了军人的男子汉气质,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滋长了人们及时行乐的思想。
劳伦斯在小说中描写混乱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借助描写阿伦的游历生活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战后的整个欧洲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氛围。小说开头便描写了战后的萧条景象。即使是圣诞节,整个市场也不景气。后来,阿伦到了伦敦,发现伦敦也笼罩在战后萧条的氛围当中。随后,他来到意大利的城市诺瓦拉,很快便发现战后的诺瓦拉也是一片荒凉。阿伦后来来到了米兰,这座城市同样让他失望。整座城市有一种空落落的和压抑的感觉。由于战争,整个经济萧条,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大大降低。米兰的人们显得紧张、不安,毫无明确的生活目标。因此,阿伦离开了让他失望的米兰,来到了佛罗伦萨,他在此曾有过惊喜,但很快发现这里的人们同样精神空虚,生活毫无生气。夜晚的城市涌动着躁动不安的氛围。随后的咖啡馆的炸弹爆炸再次使得阿伦慌忙逃离了佛罗伦萨。阿伦一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在他看来,无论是人的精神世界,还是社会总体面貌都弥漫着战争的阴影,整个欧洲大陆处于一片废墟当中。正如候维瑞先生对小说的评价一样:“这个社会与其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前奏,倒不如说它是旧世界的末日。从男女关系到饮食起居,一切都在走向腐朽衰败,到处弥漫着一种动荡与没落的感觉。”[6]
劳伦斯将小说命名为《阿伦的神杖》,有其深刻的寓意,凸显了以阿伦长笛为代表的田园精神。“田园精神是一种喜剧精神,是对和谐一致状态的追求;”[7] 田园精神源于古老的田园传统,提倡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将一切复杂的事物尽可能地简化,鼓励团结友爱,提倡善良纯朴的人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小说主人公阿伦与《圣经·旧约》中的犹太教祭司制的第一位祭司长同名。阿伦是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先知摩西的哥哥及代言人。据《旧约全书·民-数-记》记载,阿伦的神杖与摩西杖一样具有神奇的能力,顶端能够发芽、开花和结果子,为上帝所赐,阿伦用它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帮助摩西率领以色列人成功离开了多灾多难的埃及。劳伦斯在这部小说里也多次使用了这个典故,描写小说主人公的笛子有着同样的神奇力量,与主人公阿伦的生命融为一体。笛子对于阿伦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笛子是他的心灵寄托,是他出外谋生的手段,是他表达心声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正如小说题目所示,阿伦的笛子贯穿小说始终,一直陪伴在阿伦的身边,是阿伦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阿伦犹如传统的牧羊人,手持长笛,一直在执著地追求他的现代田园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笛子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田园精神,表达了“现代版牧羊人”的阿伦对简单、美好、纯朴、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的不懈追求。笛子、音乐、演奏者是传统田园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在小说《阿伦的神杖》中,这些元素成为了构成小说的主线,与描写战后异化的人性和混乱的社会的辅线形成鲜明对比。
《阿伦的神杖》是劳伦斯匠心独具扛鼎之作。一方面,小说揭露在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体现了劳伦斯独特的反田园书写手法,能够引发人们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思考;另一方面,小说刻画了诸多田园场景,与反田园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旨在说明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只要满怀希望,就会发现理想的田园空间,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天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