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全插图本绝美彩图 品相绝佳

176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James Matthew Barrie (詹姆斯•马修•巴里)

出版社320

出版时间1910

版次1

印刷时间1910

印次1

装帧精装

尺寸24.5 × 16.5 cm

页数320页

上书时间2024-05-22

燃灯经典书屋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品相可以说非常完美,从没有人读过。如此品相的初版本,太罕见了!
商品描述
1910年 James Matthew Barrie- Peter Pan and Wendy 詹姆斯•巴里著名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与温蒂》 Lucie Atttwell 著名绘本初版
开本大小(长*宽*厚度):25 * 17 * 6厘米 (320 页 + 12张精美彩图) 
装桢:布面烫金彩绘精装;内页洁净。

品相:10品。
主要缺陷:可以说非常完美,从没有人读过。

詹姆斯•巴里与肖伯纳和高尔斯华绥并称为现代英国三大戏剧家,其他两位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季羡林全集(第七卷)杂文) 
但是巴里凭借小飞侠发了大财,比诺贝尔奖金多多了。当然这也是闲话。除了创造了小飞侠外,巴里的文学成就其实并不低,只是在中国被严重的埋没了。

(原载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1932年11月28日第8版)
“说来也像个奇迹,英国现存的三大戏剧家正巧代表了英伦三岛:箫伯讷代表爱尔兰,巴蕾代表苏格兰,高氏代表英格兰”

更多图片请见 (请将下面地址复制并粘贴在浏览器地址栏中,然后再回车即可)
http://photo.163.com/shihongkun_70@126/#m=1&aid=306978160&p=1

    苏格兰剧作家詹姆斯•巴里(1860-1937)生于苏格兰,1885年迁居伦敦。早年从事新闻撰稿工作,同时创作小说和戏剧。他于1904年创作的《小飞侠》是魔幻文学的一座里程碑,这部小说标志着魔幻文学从古典文学的范畴进入到流行文化的领域。舞台剧《小飞侠》在伦敦约克公爵剧院公演后引起巨大轰动,随即以各种语言及艺术形式风行世界。这是一个貌似儿童童话的魔幻故事,借用孩子外衣讲述大人们内心。

作者及著作简介  
J M Barrie
------------
Peter Pan and Wendy
----------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10.
1st Ed. 
Pictured by Mabel Lucie Attwell

插图作者
梅布尔•露西•阿特维尔(4–5日1879年六月(1964年)是英国著名插图画家。她是已知的对她很可爱,顽皮的插图画家, 她画中的女子往往都是基于她的女儿-佩吉。她的作品种类很多: 明信片、广告、海报、书籍插图和小雕像等。到1908年,她嫁给了另一位画家和插图画家 哈罗德•塞西尔•恩萧,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Mabel Lucie Attwell (4 June 1879 – 5 November 1964) was a British illustrator. She was known for her cute, nostalgic drawings of children, based on her daughter, Peggy. Her drawings are featured on many postcards, advertisements, posters, books and figurines. In 1908, she married painter and illustrator Harold Cecil Earnshaw and became the mother of one daughter and two sons.

詹姆斯•马修•巴里(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他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现安格斯郡)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882年在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在诺丁从事新闻工作两年。1985年(此时他已25岁),他移居伦敦,当自由投稿的新闻记者,开始创作反映苏格兰人生活的小说和剧本。1919-1922年任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1930-1937年受聘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他的小说属于“菜园派”,擅长以幽默和温情的笔调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最著名的是幻想剧《彼得•潘》(1904),另外尚有社会喜剧和熔幻想剧与社会喜剧于一炉的剧作多种。 
《彼德•潘》(1904年),一部关于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的戏剧,是其最出名的作品,可能也是最流行的儿童剧本。传统上,彼德•潘这个角色由女性演员扮演,并因莫德•亚当斯的表演而闻名天下。《彼德•潘》已被拍成音乐剧、动画电影和电视剧。它编自巴里的小说《小白鸟》(1902年)。

巴里的早期故事、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确立他在菜园派(“白菜地”)中的领导地位,菜园派作家采用苏格兰低地地区的方言来描述当地人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多愁善感、幽默的笔触,从理想化的视角,描写了简朴的乡村生活。巴里的许多作品都过于伤感,但些许怪诞的幽默恰到好处的融合到含蓄的悲观主义当中才将其整体推向平衡。

巴里出生于基里缪尔(现今的安古斯),也就是他小说中的“斯拉姆斯”。在《玛格丽特•奥格维》(1896年)中,可以找到他童年时代的痕迹。这部作品是关于他母亲的传记,书里充满对他精明的母亲深情的回忆。1882年,巴里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后,成为《诺丁汉杂志》的撰稿人。1885年,他来到伦敦,做过不同类型的自由撰稿人。

他的第一部作品,《赖活不如好死》(1887年),是关于一个作家奋斗过程的讽刺作品;《田园生活》(Auld Licht Idylls)(1888年)及故事集《纱窗》(A Window in Thrums)(1889年)确立了他的名望;巴里的首个多幕剧是《伦敦•沃克尔》(1892年)。1900年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戏剧剧本的编写上。1913年被封为准男爵。

他的戏剧作品包括:《阿甘正传》(1900年)、《孤岛历险记》(1902年)、《火炉旁的爱丽丝》(1905年)、《每个女人都知道》(1908年)、《灰姑娘之吻》(1916年)、《玛丽•罗斯号》(1920年)、《男孩大卫》(1936年);小说作品包括:《小牧师》(1891年)、《多愁善感的汤米》(1896年)、《汤米和格里兹》(1900年)。

《彼得潘:不会长大的男孩》(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1904)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最为著名的剧作,而《彼得潘与温蒂》(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1911年将其小说化的小说题目。二者皆讲述了彼得潘,一个会飞的拒绝长大的顽皮男孩在永无岛(Neverland)与温迪以及她的弟弟们的所遭遇到的各种历险故事。
巴里迁居伦敦后,住在肯辛顿公园附近,每天上下班都从那儿路过。一天,他看见有几个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用树枝盖小屋,用泥土做点心,还扮作童话中的仙女和海盗。这游戏吸引了那位黑胡子的作家。他站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后来,一个胆大点的孩子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们一起玩,于是黑胡子作家高高兴兴地加入孩子们的游戏,一直玩到天黑。在回家的路上,巴里才发现原来这些孩子都是他的邻居,其中最活跃的那个男孩叫彼得。后来,孩子们从家长那里听说巴里是个作家,他正在写一个剧本,叫《彼得•潘》,便把他围住,要他讲《彼得•潘》的故事。等巴里讲完,他们才知道自己一个个都在故事里了。后来,巴里把这些小朋友都称为他创作的合作者。《彼得•潘》公演时,孩子们每人还分到五个便士的稿费呢!

     彼得潘的剧作于1904年12月27日在伦敦首演,由Nina Boucicault领衔主演。1905年于百老汇上演,主演为Maude Adams。不久后由Marilyn Miller和Eva Le Gallienne参与演出的无声电影于1924年上映。此后这部剧作曾被改编为音乐剧,电视节目以及两部有声电影——其中1953年的电影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标准长度的动画电影,另一部则是2003年的英国电影,以其华丽的场景及特效著称。彼得潘的舞台剧在英格兰是以其最初的形式每年上演。而美国上演的则是1954年的音乐剧版本,此版本因在电视上播出而流行。
         小说于1911年首次发行。原版书包括由艺术家F. D. Bedford所绘制的一幅卷首插图以及11幅黑白插图。如今小说出版多冠以《彼得潘与温迪》之名,或仅仅是叫做Peter Pan。
1929年巴利将彼得潘作品的著作权捐赠给了伦敦的一间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希望能将赚得的版税用来救助儿童。然而这也使得彼得潘的版权问题复杂化。
  《彼得•潘》在伦敦公演后,在观众中引起很大轰动。后来,又把它改为童话故事,并被译成多种文学传到国外。以彼得•潘故事为内容的连环画、纪念册、版画、邮票等风行欧美各国。自从《彼得•潘》被搬上银幕,每年圣诞节,西方各国都在电视上播放这个节目,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
这部剧的副标题“不会长大的男孩”强调了这个故事最基本的主题:童年的纯真与成年人的责任之间的冲突。彼得拒绝了从儿童转变为成年人,并且鼓动其他的孩子也这样做。然而书中的第一句“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以及故事的结局表明了这个愿望的不现实性。在这种转变之中也有着悲剧的成分。

詹姆斯•巴里与肖伯纳和高尔斯华绥并称为现代英国三大戏剧家,其他两位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季羡林全集(第七卷)杂文
(原载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1932年11月28日第8版)
“说来也像个奇迹,英国现存的三大戏剧家正巧代表了英伦三岛:箫伯讷代表爱尔兰,巴蕾代表苏格兰,高氏代表英格兰”

苏格兰剧作家詹姆斯•巴里名句:
---一定有人提醒过你,不要让宝贵的时光悄悄溜走。但是,有些时光之所以显得宝贵,就是因为被我们虚度了。 
---快乐的秘密,不在于做你所爱的事,而在于爱你所做的事。
---你不能奢望同时是伟大的而又是舒适的。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日记,写日记的人想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一个故事,然而写下的却是另一个故事,对于这个人来说,最谦卑的时刻莫过于把那两个版本拿来比较了。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可以说非常完美,从没有人读过。如此品相的初版本,太罕见了!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