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Thomas HOOD -------------------- Comic Annual. ----------------- London: Charles Tilt. 1830
托马斯•胡德 (Thomas Hood,1799-1845) 托马斯•胡德出身于伦敦一个书商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胡德只受过普通教育,他一生在贫困和疾病中度过。 胡德13岁时给一名商人当学徒,但是糟糕的健康状况迫使他去苏格兰住了三年。然后他师从一位雕刻师,这段经历让他后来得以为自己的作品画插图。在担任《伦敦杂志》的助理编辑期间(1821—23年),他结识了德•昆西、哈兹里特和查尔斯•兰姆。他的第一部著作,与约翰•汉密尔顿•雷诺斯合著的《大人物之歌》(Odes and Addresses to Great People)(1825年),是匿名发表的。柯勒律治猜测此书出自查尔斯•兰姆之手。 胡德编辑了1829年的《瑰宝》(The Gem),一份年刊,其中收录了《尤今•艾拉姆的梦想》(The Dream of Eugene Aram),这部作品树立了他严肃诗人的名声。1835年至1840年,胡德居住在国外,主要是德国。回英国后,他开始编辑《新月刊》(New Monthly Magazine)(1841–43年)。1844年他开始编辑《胡德杂志》(Hood's Magazine),但是不久因病中断。胡德是个有才能的雕刻家和漫画家,他在许多幽默杂志上投稿,自己也办过幽默杂志。胡德创作了许多诗歌,著名的有《衬衫之歌》(The Song of the Shirt,1843)、《悲叹之桥》(The Bridge of Sighs,1844)、《基尔曼塞格小姐和她贵重的腿》(Miss Kilmansegg and Her Precious Leg,1841—1843。)胡德的诗歌主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的诗作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恩格斯评论胡德说“有敏锐的心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261页)。 托马斯•胡德是以幽默诗作而闻名的一位英国诗人,同时也创作了一些严肃题材的人道主义诗歌如《衬衫之歌》(1843年)。这首诗的创造灵感来自于诗人对服装工人悲苦劳动命运的愤慨。《叹息桥》(1844年)描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投河自尽的故事。胡德是把哀婉和幽默融为一体的天才诗人。为追求效果,他的幽默诗常常依赖双关语,例如在《不贞的莎莉布朗》这首诗里他这样写到:“他死了,在自己的铺上,刚刚四十出头;他们把死讯告诉教堂司事,司事敲响了丧钟。”很不幸,这首诗后来证明预言了他自己的命运,胡德本人也仅仅活了45岁。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