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库1204 张立宪 9787513308885 新星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库1204 张立宪 9787513308885 新星出版社

正版二手旧书,如有套装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请咨询后下单。

15.4 5.1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立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8885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9787513308885

上书时间2024-05-11

白云书社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本书是《读库(1204)》,共收文章10篇,包括:《人穷智不短》、《女诗人相册》、《熟水代茶》等。

目录
人穷智不短           陈一鸣
“孩纸们”           王小妮
饕餮在六零年         杜 元
庚子年的民族英雄   聂作平
二十一年后的演讲     昂山素季
女诗人相册         庄加逊
抗战最后两年       傅惟慈
舌染红尘           荆 方
关银行             张 明
熟水代茶           孟 晖

内容摘要
 《读库(1204)》共包含十篇文章。其中,《人穷智不短》展现的是宋冬在2005年和2011年分别做的两个展览:《物尽其用》和《穷人的智慧》。前一个展览所用的是宋冬母亲存了一辈子舍不得扔的旧物,共有一万多件,是一个母亲的实物日记,也是母亲那一代人的生活哲学。两个展览反映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处境。宋冬说,各国穷人的智慧、穷人的美学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共同人性,而不是专属中国的“国民性”。诗人王小妮在2011年继续她的“上课记”,记录这些九零后的“孩纸们”在学校和离开学校后的的生活学习状况。《庚子年的民族英雄》讲的是1900年,即清末庚子事变前后的人和事。“对这个国祚延续已近三百年的老大帝国来说,只有死亡,才能给它的子民带来重获自由与富强的机会。”1991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女士,以表彰其通过非暴力斗争方式争取民主和人权。由于她遭到软禁而未能亲自前来领奖。二十一年以后,2012年6月16日,昂山素季终于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发表了诺贝尔和平奖领奖演说。她说她为之奋斗的真正奖项,是一个自由、安全和公正的社会。在《抗战最后两年》里,傅惟慈先生回忆了自己当年在贵州浙大永兴分校继续学业后又参
加青年军的往事。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岁月,给许多年轻人制造出横冲直闯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段“迷茫莽撞”的日子。
《读库(1204)》由张立宪主编。

主编推荐
    《读库1204》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有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 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 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精彩内容
 也有人告诉我:老师,我在高中的成人仪式上曾立下豪言,要创立非官方的教育慈善机构。当时还被班主任笑话了。现在,我觉得更有必要坚定自己的决心……我会一步步向着目标前进的。
期末考试,教室里死静。一个女生写得正投入,一粒粒染过的小红指甲在纸面上簇簇滑行,又好看,又轻佻。二十岁的年纪,本是轻盈美妙,不该太多的沉重,他们却过早地沉重了。想想我二十岁,正在农村插队,动物一
样活着,身边的人们不只迷茫,还自暴自弃,还毫无辨识力地坚信大喇叭里宣讲的一切。今天的九零后们心里却早跟明镜儿似的,他们看这世界很简单,它就是两大块:一个是要多强大有多强大的社会,另一个是渺小的孤零零的他自己。碰到扛不过的强大阻力后,他自然退却,直接退回靠饱胀感去知会的这个自身。个体和社会,就是这样分离割裂着,他很知道他和那个庞大东西绝非一体,这也许就是两年更替一代人的不可抗拒的收获。
出路和担当,似乎无关,但是无担当就将彻底无出路。读过食指诗歌《相信未来》的那个中午,大二的王蕾随我离开教学楼。她问我:老师你相信未来吗?我说:我不信。她说:我信,我什么也没有,只有拼未来。
12月22号放学,遇到两个女生在宿合路边摆纸箱卖苹果,三块一个,当时很少有人过问。到12月24号下午再出门,学校变成了“苹果校园”,到处是捧着苹果乐滋滋走在路上的学生,各种夸张的包装,把苹果打扮得耀眼可爱。校门口一戴小红帽男生摆了苹果档位,卖九块一个了。
碰到一同学,我问她非吃苹果不可吗,明天的苹果不是照样甜?
她说,那就不同了。
中文的蒋茜告诉我:老师啊,我们中学时候就这样了,到平安夜都要抢苹果,抢了不马上吃,一到半夜,一片的嗑苹果声,把我都给嗑醒了,你说得多大声啊,这就是习俗,求个平安啊。
所谓平安夜,他们都要信信“苹果教”。原以为是年轻人追求洋时尚,再想,或者是不愿意漏掉任何祈福的机会,靠啃苹果祝福自己,他们不觉得这形式幼稚好笑,除非你能马上给他们一个真正可信赖的信仰。
不啃苹果的时候,就啃火腿肠巧克力,总要有目标,总要握住个离自己最近的“抓手”。英语四六级考试刚散场,有人在去吃饭的路上发微博说:哈哈,六级,明年我会再来的。
生活需要填充物,过去是十二年的学习考试,现在是吃东西,明天可能是报名考各种证书。不然,没什么能证明他这条生命还存在着。这么多年的教育制度训练了这个庞大的群体,条件反射般的言不由衷者,表面百依百顺唯唯诺诺的背后,也许包藏着一个随时可能塌掉的内心,一批一批在深夜的黑咕隆咚里啃苹果的孩纸们。
过去没特别留意过学生的早餐问题。早上七点四十的课,七点起床,路边随便买早餐带着,走路用掉二十分钟,刚刚来得及赶到教室。早上的课,我几乎什么都没吃就赶着去上课的。铃响后,常有学生在书桌下面藏着吃的,隔一会儿偷吃一口,被我看见了,马上静止,鼓着嘴收起手端坐。我说,摆到桌面上好好吃吧,不用掖藏,我不喜欢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偷偷摸摸。说了几次,没明显效果,依旧有人偷着吃。他们大约属于三种情况:怕老师或怕巡视的督导,尽管我早申明了一旦督导出现,还有我呢。
有人已经铭记了,教室里不能吃东西,即使不挨骂,自己也不习惯。
有人背后议论:你们还真吃啊,老师就是那么一说!惯性思维让他们坚信:凡老师说出来的一律口是心非,是圈套或假话。
有个早上,再次强调我的态度:下面吃着,上面说着,像一家人一样,我感觉很好。
有人接话说:督导可不是这么说的。
即使不怕我,他们必须怕督导。搬出惩治者,我就没办法了。
有去过台湾宜兰交换学习的同学说,台湾的老师遇到早上的课,会带上自己做的三明治给学生们分吃,吃不完的还能打包带走。而已经保研到厦大的一个同学说,听说在武汉大学上课吃东西要罚款的。
每年有机会去台湾的学生大约只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一,派出之前百查千选,都是信得过的好学生。我认识的一个学生没通过校内面试,竟然是因为没答出本校成立于哪一年。就我的观察,台湾游学一个学期回来的,个个都有明显变化,更开放更个性舒展。
不断扩招并校,学生数量猛增,中午一下课,学生们多夺门而出。听说午餐要排长队,占去太多休息时间,十一点半的下课铃,就是冲出教学楼,抢占有利排队位置的召集令。十月开始,我把中午下课时间提前大约十分钟
,取消课间十分钟休息,我连续上课,他们可以自由出入,早十分钟就能确保他们排在前面,吃上热饭热菜,对“吃货”们这样更人性。我想我不怕督导。
海子专题课刚结束,我还在回家路上,收到同学的短信说,她还没能理解透海子的诗。我请她别急慢慢理解,马上就收到回复,无论如何没想到是这样的回复:吃上热腾腾的面了,什么都忘了,老师要不要来一碗?
我来了认真,问她:念一个菜谱,是否比念一首诗更受同学们的欢迎?
她回答:哈,在热腾腾的面前,什么都忘记……过几分钟,也许是发觉了我的认真,她又回复:如果是川菜系的菜谱,我很难引起共鸣,吃东西让人短暂忘却悲伤。我喜欢读跟我感受恰好重合的诗,不管谁写的。
最后这句话让我感到她不是盲目的追星者,我回她:得理解一下你这说法。
她马上连续发来几条:老师啊……那木有什么深刻内涵;我不是调剂来的中文,所以我真心喜欢一些文字,比如歌词,我也真心喜欢吃;其实老师你不是那种诗人,你挺注重现实情况的,你转发的微博,我用电脑的时候就有看,我感觉感性和理性结合,诗人才能存活;可能我还幼稚,不能体会你们内心的情感,个人感受,呵呵;我觉得活着很重要,把感觉表达出来也很重要,不然憋得慌,活着就表达呗。
P64-6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