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学 (英)谢弗 著,王莉 译 978712109950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儿童心理学 (英)谢弗 著,王莉 译 9787121099502 电子工业出版社

当天发货,正版未阅库存书、自然旧。凡套装书,图片与标题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请咨询后下单。

12.4 4.1折 30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谢弗 著,王莉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99502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9787121099502

上书时间2024-04-27

白云书社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儿童令人着迷,儿童非常重要。这两个非常好的理由使我们想对儿童了解得更多一些。儿童令人着迷是因为他们和成年人既相似又不同:一方面,他们明显有潜力发展出成熟个体才具有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只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能力和要求,需要我们去承认、去尊重,也需要我们去关注。本书的目的是要对现有的儿童心理学发现做一个总结,着重介绍近些年来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对儿童心理学的本质及其成就做一说明。

作者简介

鲁道夫·谢弗,英国的心理学教授,英国心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著有十多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目录
第一章  认识儿童
  什么是儿童心理学
    性质和目的
    研究方法
    横断研究和追踪研究
  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心理学
    主观方法回答问题
    客观方法回答问题
    理论的作用
  小结
  阅读书目
第二章  儿童的本质
  何谓儿童
  历史视角
    作为微型大人的儿童
    作为弱者的儿童
    今天的儿童
  文化的视角
  养育儿童的不同方式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倾向
    不同文化中的性格发展
  成年人对儿童的观念
    观念体系的性质
    影响儿童的发展
  小结
  阅读书目
第三章  人生之初
  遗传
    基因传递
    基因紊乱
    先天和后天
    关于基因的说法的真伪辨
  从受孕到出生
    产前发育阶段
    环境对产前发育的影响
  新生儿对世界的适应
    分娩以及心理发展
    早产儿
    新生儿眼中的世界
    行为模式与脑
    父母的适应
  小结
  阅读书目
第四章  建立关系
  关系的本质
  家庭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
    家庭的多样性和儿童发展
    离婚及其影响
  形成依恋
    依恋的本质和功能
    发展过程
    安全性-不安全性
    内部工作模式
  同伴之间的关系
    水平的和垂直的关系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同伴群体中的地位
  小结
  阅读书目
第五章  情绪发展
  什么是情绪
    性质和功能
    生理基础
    发展过程
  儿童的情绪概念
    情绪语言的出现
    有关情绪的对话
    思考情绪
  情绪的社会化
    获得表现规则
    父母的影响
  情绪能力
    什么是情绪能力
    从他人控制到自我控制
    为什么儿童的情绪能力不一样
  小结
  阅读书目
第六章  作为科学家的儿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理论观点
    目的和研究方法
    理论的基本特征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贡献
    不足
  小结
  阅读书目
第七章  儿童是学徒: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简介
    生平
    理论
  从他人帮助到自我帮助
    最近发展区
    成人如何帮助儿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供有效帮助
    同伴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吗
    文化因素在成人对儿童学习帮助中起什么作用
    合作胜于单干吗
  评价
    贡献
    不足
  小结
  阅读书目
第八章  作为信息加工者的儿童
  心理活动的模型化
    大脑是计算机吗
  思维的本质
    如何开始
    符号表征:语言、游戏和绘画
  组织心理
    概念形成
    脚本建构
  记忆
    记忆的本质
    记忆的发展
    自传式记忆
    儿童作为目击证人
  对于他人的思考
    描述他人解释他人
  小结
  阅读书目
第九章  运用语言
  什么是语言
    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吗
  语言的发展过程
    咿呀学语
    句子的形成
    语言获得是否有关键时期
    交流能力
    读写能力
  解释语言获得
    行为主义观点
    先天论观点
    社会交互作用论观点
  小结
  阅读书目
第十章  走向成年
  成为一个人
    个性的生物基础
    建构一个自我
    自尊:本质和发展
    青春期的自我
    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获得性别感
  发展的连续和变化
    研究连续性
    从早期行为预测以后发展
    从早期经历预测以后发展
    追踪成长轨迹
  小结
  阅读书目
术语表

内容摘要
 本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
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本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精彩内容
 第一章认识儿童什么是儿童心理学性质和目的儿童心理学是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科学的研究。
注意,重点是在“科学的”这个词上。因为这一点将儿童心理学和其他认识儿童的主观方法区分开来。心理学家力图要描述和解释儿童的行为及其变化方式。他们不依靠模糊的印象、猜测和躺椅上的理论推导。相反,他们靠的是谨慎、系统地收集第一手数据。尽管某些类型的研究也许会需要,但是研究儿童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这样的正规环境中进行。在一些看起来很混乱的环境中(比如操场、迪斯科舞厅或是餐桌上)就可以系统地采集数据。但是,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研究儿童心理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知识基地,深入了解儿童期的本质和个体儿童的独特性质。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答三种类型的问题,就是何时、如何和为什么。
何时。这也许是最明显不过的问题了,因为这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儿童期发展特点有关,追踪一个孩子发展变化是非常有趣的。发展的里程碑有许多种形式:有些是明显的,比如孩子开始学会走路、说话的年龄;有些却不那么明显,因为它们是更细微的发展,比如孩子会玩假装游戏的年龄、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年龄、能够读写的年龄。在每一个例子里,目的都是要找出大多数孩子第一次表现出新能力的年龄段。然后根据这样一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检查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
如何。这一类问题不是关于时间的,而是和儿童行为的方式有关。学龄前儿童是如何形成小圈子的?小圈子是三两一群还是人数众多?小圈子里是否总是相同的朋友?小圈子的成员是同性的还是异性的?还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儿童是如何画人物像的?他们是如何从信手涂鸦发展到逼真
再现的?“蝌蚪式人物”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吗?他们是如何组织人物的空间布局的?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儿童是如何评价各种不端行为的?他们具有某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道德观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他们能根据不端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做出细微的区别吗?他们能考虑到行为不端者的愿望吗?联系到上面三个例子,我们需要描述特定年龄的儿童在特定情景中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以及他们长大后是如何变化的。
为什么。描述儿童的行为当然不只是系统地描述,它还包括解释。为什么有一些儿童比其他的儿童发展得慢?为什么有些儿童在某方面的能力发展得很好,可在另一些方面却不行?为什么男孩比女孩在身体方面更具有攻击性?为什么有些儿童很逆反?为什么父母的惩罚与儿童的攻击性有关系?等等。这样的问题似乎可以不停地问下去,这一方面是因为儿童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一个解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必须承认,我们对此的解释远没有描述更贴近事实。后者毕竟比前者容易很多,因此,我们对儿童行为方式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对他们行为原因的了解。
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询问有关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心理学家在某个时期倾向于研究有限的几个问题。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社会压力会逼着心理学家去回答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比如,过去几十年来离婚数量的激增凸显出研究离婚对儿童的影响的重要性。一个人可以在短期内预期到情绪的波动吗?这对学习和课堂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长期影响会在成年期时显现出来吗?比如在婚姻中的情绪。因此,父母和专业人员以及管理者的关注会使研究更加实用。这决定了研究的方向,迫使心理学家做某些类型的研究。其二,心理学家只研究特定的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在某一时期有理论意义。也就是说,知识发展到了某一特定阶段,已有的进展预示了某些新的发展方向。因为推动知识本身的进步是很自然的想法,所以为了扩展知识的前沿范围就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比如,有一项研究发现害羞是半大不小的孩子一个特有的和成熟的特征。这个发现就可能会导致更多问题的提出。在多早的时候可以发现害羞的迹象?它在婴儿期就是一个稳定的特征了吗?遗传因素和它的发生有关系吗?早期强烈的害羞预示了以后的病态发展吗?所以,研究有其自身的动力,对知识的探求也是没有止境的。
但是,心理学家能够研究的问题也是有限定范围的。其一,有些问题需要的是价值判断,不是数据研究。父母有权利体罚自己的孩子吗?科学研究可以回答体罚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的问题,但不能够决定父母应该有什
么样的权利,或者孩子应该有什么权利。这些问题是要由社会决定的。另外一个限制是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因为人类的行为太微妙了,没办法来做合适的描述,就更别说测量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知识的进步取决于测量工具的发展。所以,早期儿童心理学对智力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认知测验(cognitivetests)的广泛传播:社会和情绪方面的特征相对来说被忽视了,因为这些特点太易变了,无法客观研究。随着相关的工具越来越有效,这些特征直到最近才受到了应有的关注。
P4-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