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山堂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山堂集

27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正科

出版社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254页

上书时间2022-07-1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万山堂下诵遗诗
——沈正科先生《万山堂集》后记

王 璨

在济宁的考院街有一座仿古门楼,这座房子的主人沈正科先生为追念其祖先沈万三,给宅邸取名“万山堂”。沈先生出身贫寒,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经营过国旗、红领巾企业,开过餐馆,退休后把餐馆改造成读书和交流诗文书法的雅聚之所,为诗词界、书画界的朋友所熟知。沈正科先生与我的舅舅是少年同窗和终生挚友,我亲切的称呼他沈舅,沈舅的四弟正举先生又是家父多年的同事、好友,我自幼便喊他沈叔叔。基于父辈的双重感情纽带,我甚得沈舅疼爱,而对于诗文书法的共同爱好,更使我们可以跨越年龄的距离,交流思想情感,留下了一幕幕让人怀念的欢乐时光。去年夏天,沈舅突然离世,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感到悲伤和惋惜。他的人生虽然平凡,但他的人格魅力始终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他和蔼的微笑、真诚的话语也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中。沈舅众多的诗友奔走相告,写下挽诗、挽联,寄托哀思和不舍。当这些悼念诗联挂满考院街的时候,古城济宁出现了感人的一幕,这是一个诗人的葬礼,是来自中国文化最深沉的悼念。沈舅的女儿想整理出版他的诗稿,她们最懂父亲的心,知道这些文字是父亲的人生记忆和感情寄托,是留给她们的精神财富和永恒祝福。我作为沈舅生前特别关爱的后辈,请缨协助编辑诗集,以此寄托对沈舅无尽的思念,报答未了的恩情。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阅读整理沈正科先生的遗稿,如同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他的人格,他的情感,都是那样的丰满和阳光。沈正科先生的诗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满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纵情讴歌。每逢国庆节、建党节,他都要写诗祝贺:“今日神州花似锦,诗词歌赋唱党恩。”“华诞难忘忠魂志,江山永固万年高。”在表达欣逢盛世的喜悦之时,他总会怀念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领袖和先烈,“缅怀主席泪千行”“心怀总理泪湿衫”,他用质朴的诗句表达了中国人民最纯朴真挚的感恩,“巍峨雕塑映长空,似见英雄蹈火光。”他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体味英雄的壮举,将平凡与伟大、斗争与和平记挂心间,诉诸笔端,他的诗文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属于当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诗如其人,沈正科先生的诗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有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能从柴米油盐中品味人生喜乐、盛世豪情。他写诗追忆逝水年华,从童年、少年时的天真童趣,到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从下海创办企业到经营广正德餐馆,从故园蓬庐到万山堂新居,“当年雅韵听人诵,今日风骚到我家。万山堂,浣溪沙,吟成佳句记桑麻。”晚年的沈先生沉醉在诗词中,他记录身边的市井风情,关注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街坊邻里,货郎商铺,甚至不相识的吟友拍客,媒体报道的先进人物,都会成为他赞美、祝福的对象,使人如同读到那句“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般温暖。他的感怀诗绝少应酬之作,都是源自内心的感动,在与同样善良的心灵相遇时,激情喷薄而出,使人读之动容。妇女节,他赞美巾帼,高考之日,他祝福天下学子,他感谢补胎师傅“服务周到不羡钱”,赞美环卫工人“敬业执着美家园”,痛悼凉山救火英雄,他发出“天府英雄且慢行,请听大地赞歌声”的呼唤,在品茗之时,他吟出“却忆山中采茶女,几回汗湿靓衣裳”的动情诗句。这些诗句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寄托着他对每一个弱小而善良的生命的关切与祝福。
济宁深厚的文化沃土滋养了沈正科先生的诗心、诗情,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曾经登上泰山之巅,也曾放怀大海之滨,但让他最流连忘返的还是家乡的湖光山色、圣庙诗楼。“桑梓何有幸,圣迹耀环球”,身为济宁人,沈先生的自豪溢于言表。南池、浣笔泉、太白楼,他时常登临怀古,追寻李杜遗韵,“览胜何言魂去处,醇芳诗意润心头”。峄山、大运河、微山湖,他徜徉其间,忘记了人世烦忧,“老残归路烟霞晚,处处诗情咏美辰。”家乡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也融入了他的诗篇。正是一代代像沈公这样的文人墨客,传承着不息的文脉,用生命灌溉出济宁一朵朵美丽的艺术之花。
沈正科先生的诗词题材丰富,写有大量的咏物诗、年节诗、赠答诗等,在传统题材中,又善于用新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感,带有很强的时代特点。他看到炎炎夏日的上班族,写道“班族街头勿勿过,粉面半遮伞底瞧。”他咏残荷“莫嫌老脸千层皱,来年依然着盛装。”他回忆故园的槐树“一树银花小院中,情深不怕此家穷。”已经把相依多年的槐树当作了家人。他写秋雨“多谢天公执美意,创卫涤却万里尘。”这种联想都源于先生的大爱情怀。沈先生喜欢在传统节日和重要节气邀亲朋好友到万山堂聚会,亲自下厨做一桌美味鲁菜,当客人散去,他要写诗来纪念,并为大家送上祝福。沈先生虽然进入济宁诗坛较晚,但他的真诚、热情、谦逊,让他拥有了众多的诗联翰墨好友,他写诗赞美祝福所有的诗友、书友,包括我们这些晚辈学子,这情真意切的诗句足以使我们感动一生。
沈先生写了大量赞美亲情和悼念亲人的诗,在他的诗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浓浓的亲情和绵绵的伤感交织成他诗歌的一大特色。沈先生少年失怙,得到伯母、哥姐悉心照顾,家族的团结和温暖使他不仅健康成长,还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成年后的沈正科先生成为家族的顶梁柱,他不仅勤劳致富,还扶危济困,尽其所能帮助一切有需求的亲友,成为维系家族情感的核心。从广正德到万山堂,都是亲情的乐园,这座考院街上的门第,整天充满欢声笑语,街坊四邻也常常加入其中,大家都像亲人一样相处。沈先生以博爱情怀温暖了整条考院街,这正是中华民族推己及人、天下一家强大凝聚力的最好体现。在今天这个亲情淡薄、邻里隔膜的社会,读一读沈正科先生的诗,一定会引发我们许多感慨和思考。
沈正科先生的诗词创作主要集中在退休前后直至去世,在这短短几年中,创作了几百首诗词。高产源于他的感情丰沛和对生活的热爱,字字句句皆缘情而发,天然纯真。沈先生在写诗的同时习练书法,他始终秉持颜体正楷,踏踏实实写字,不肯追逐时风,更不会欺世盗名。诗如其人,字如其人,沈正科先生浩然正气、冰玉诗心,假设苍天再给他十年光景,相信他的诗词书法都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成为一方翘楚。先生留下的遗稿不仅有手稿,还有他亲自录入的电子稿,这为我们的整理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可以看出他非常珍视自己的作品,一直有计划的做着修改、整理,虽然他离世前没来得及交待,我想,出版诗集一定是他多年的心愿,今天,沈先生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万山堂主人虽已远去,但万山堂犹在,它会作为沈氏家族的精神殿堂永远存在,凝结着沈公心血的《万山堂集》,是沈氏家族的骄傲,当一代代传诵下去。这本书还得到诗词楹联界、书法界众多前辈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万山堂集》成为济宁诗坛的一抹记忆,也祝愿所有诗词书画爱好者都能结出硕果,共筑济宁当代文化的大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