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的近视眼:适应性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弗洛伊德的近视眼:适应性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9 6.8折 28 九五品

库存15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威尔森

出版社四川大学

ISBN9787561435601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 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13-05-07

槐市轩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弗洛伊德的近视眼:适应性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原价: 28.00元
作者:威尔森
出版社: 四川大学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ISBN:9787561435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第1版 
装帧:
开本: 0开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推荐序 脑的美丽境界前言 探索适应性潜意识第1章 弗洛伊德的洞见与盲点适应性潜意识vs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什么是潜意识的本质? 为何会有潜意识存在? 非弗洛伊德观点的潜意识自我了解的意义第2章 适应性潜意识潜意识休假潜意识的定义笛先生做不到的事“学习”是无意识模式侦测器“注意力与筛选”是无意识过滤器“解释”是无意识解读器“感觉与情绪”是适应性潜意识评价者无意识的目标设定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对笛先生的回顾第3章 谁在做主?意识、演化、功能适应性潜意识与意识的特性复合系统vs单一系统模式侦测器vs事后检验器着眼当下vs长远考虑 自动处理vs控制处理适应性潜意识的僵硬固执不自知的行为适应性潜意识聪不聪明?第4章 了解自己是谁人格心理学的现状米歇尔与国王的新衣两种人格:适应性潜意识与意识的自我适应性潜意识的人格无意识的假设推断扫描模式:惯常接近性移情:新旧转移心理依恋的运作模式双面动机与目标我们看自己是否和别人看我们一样?建构的自我无意识与意识人格的起源自我了解的意义第5章 了解行为反应的原因了解生活中的行为原因婴儿的命名游戏桥上爱情裤袜、吸尘器与原因推断为何人们常会误解自身反应的原因? 意识因果关系的问题陌生人和你一样了解你的反应原因吗? 人们对自我情绪的预告了解多少? 自以为是的错觉第6章 了解自己的感觉感觉的无可矫正性度量问题理论问题适应性潜意识的感觉无意识的预警系统对托普的爱与恨轶事之外迈向无意识感觉与态度的理论第7章 了解自己未来的情绪情绪反应的短暂性金钱买不到爱或快乐我永远也不会忘怀为何人们能够如此迅速恢复? 重要的是过程因比较而痛苦快乐像血压理解道理,寻找意义我自始至终都知道心理免疫系统为何人们不知道自己的恢复力极强? 对内心世界变化的错误预测对外在世界变化的错误预测第8章 内省与个人叙事手电筒、考古挖掘与自我叙述日常内省不要分析原因分析原因一定会这么糟吗? 接受直觉个人问题的内省反刍苦恼通过内省寻找意义心理治疗:建构较适当的叙事第9章 向外探索自己钻研心理学以认识自己你受广告影响吗? 你是种族歧视者吗? 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自己解读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之准确性应该根据别人的看法调整自我认知吗? 第10章 自我观察及改变行为观察自身行为来了解自己自我揭露或自我捏造? 谁在推断? 行于善而臻于善判断自我描述的好坏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作者:(美)威尔森 译者:傅振焜 
文摘
  书摘人的心智有一大部分属于潜意识(unconscious)层面,这并不是新的观念,弗洛伊德早已提出过,这也是他最伟大的洞见。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的确要归功弗洛伊德敢于向意识狭廊以外的天地窥探。然而,在经验心理学(empirical Psychology)里,却发生了一场有关潜意识本质的革命,揭示了弗洛伊德的观念限制。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学者连稍稍提到无意识的心理历程(nonconscious mental processes)都小心翼翼。到了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因受到心理主义(mentalism)的否定,而在心理学界展开猛烈抨击。行为主义学派主张:不管脑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都无须理会。20世纪50年代末期主流心理学跨出了反行为主义的一大步,开始对心理(心智)展开有系统的研究。然而,第一代脱离行为主义行列的实验心理学家,并未说明他们所研究的心理是属于有意识或无意识范畴,因为这在当时仍是个禁忌,很少有心理学家会大大咧咧地说:“嘿,我们不但可以研究人们在想什么,还可以研究连他们都不自知的脑内活动呢!”以致损及心理成为科学研究主题的体面新地位。在大学的心理实验室里,懂得自重的心理学家们,少有人愿意冒此不讳而被讥为弗洛伊德的信徒。 但随着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茁壮发展,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对于心理学家所假设的认知历程,有许多当事人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即便那是发生在他们脑子里的事。举例来说,社会心理学家发展出种种人们处理社会信息的模式,包括他们如何形成与维持对其他群体的固定印象,如何判断他人的性格,以及如何解释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动机等等。但愈研究这些心理历程就愈清楚发现,当事人并未觉察到它们的发生。研究者很受挫地发现,当受试者被问及在实验期间想些什么时,他们经常摇摇头说:“教授,这的确是个很有趣的理论,但我恐怕想不起来曾经那样子想过。”原来,认知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心理历程,有很多是在当事人不知不觉中所发生,而这个事实已不容忽视,因此有关无意识历程的理论,便逐渐形成为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不过,还是有许多心理学家不愿使用“潜意识”一词,因为怕同辈认为他们脑子有问题;于是有许多替代语被铸造出来,用以描述未被意识察觉的心理历程,像“自动化的”(automatic)、“内隐的”(implicit)、“前注意力的”(pre—attentive)、“程序化的”(procedural)等等。有时,这些用语在描述特定心理历程上,比“无意识”这个通称更有所发挥。譬如说,自动化历程(automaticprocessing)的研究已经蓬勃发展,但这种心理历程的缺乏觉察力,只是它的其中一项界定特征而已。 现在,“潜意识”或“无意识”(noncoiascious)的用语在主流期刊的出现频率与日俱增,大家对这一不为意识所知,但普遍、复杂微妙且用以适应环境的心理历程,渐渐有了概念。事实上,有些研究学者甚至主张,潜意识层掌管了一切,所谓的意识可能只是个假象而已。虽然不是每个心理学者都准备把意识思维贬为附属的渣滓,但大家确实比以往更认同无意识思考、感觉与动机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心理学把注意力转移到潜意识的研究上,大大缩小了研究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学家之间的歧见。然而,两者之间的鸿沟并未完全弥合,因为现代所讲的适应性潜意识,与传统精神分析学所讲的潜意识显然并不相同。 P4-6 
媒体推荐
暂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