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踪雪豹 刘先平 9787539875125 安徽美术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追踪雪豹 刘先平 9787539875125 安徽美术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

14.7 3.7折 39.8 全新

库存80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先平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87512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60063

上书时间2024-05-24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刘先平著、清露工作室绘的《追踪雪豹》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文中主人公对雪豹的兴趣、追踪和观察,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雪豹的生态和习性,以及探险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借以张扬生命的阳刚之美,呼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本书采用美绘本的方式进行编辑,注重插图的质量以及图文搭配的形式感。真正实现了图文搭配,图随文走,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一点,本书从青少年的视角看世界,选取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的精彩生存故事,能让青少年在了解丰富多彩的野外环境的同时,深深感动于动植物生存的坚强和不易。

商品简介

本书作者用散文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其在野外追踪珍稀动物雪豹的真实历程,书中故事耐人寻味,图文并茂,精美的绘画配上作者亲身拍摄的真实图片,宛如一场视觉盛宴,插图风格生动活泼,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及可读性。



作者简介
刘先平,被誉为中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他曾经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六上青藏高原;两赴西沙群岛探险;多年跋涉在横断山脉;他在大自然中凿空探险近四十年。他的作品包括四部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和几十部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他的作品共九次荣获国家奖,其中包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很好儿童文学奖。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并授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2010年获靠前安徒生奖提名。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林格伦纪念文学奖候选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

目录
追踪雪豹——走进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的来信
神秘的雪山之王失踪
动物学家马鸣和雪豹小组
  天外来客
  神秘是挑战的号角
  从学习寻踪辨迹开始
  捕捉雪豹踪迹的妙招
  冰河奇观
  天外来客留影
  红灯频亮
走进帕米尔高原
断尾狼失踪
雪鹑藏在草丛中
雪豹黑玫遭到攻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断尾狼偷袭
神秘的探营者
等待雪豹来访
雪山之王发起决战

内容摘要
 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区。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斑点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称。
刘先平著、清露工作室绘的《追踪雪豹》用散文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其在野外追踪珍稀动物雪豹的真实历程,书中故事耐人寻味,图文并茂,精美的绘画配上作者亲身拍摄的真实图片,宛如一场视觉盛宴,插图风格生动活泼,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及可读性。

主编推荐

◆探险小说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这些稀有的野生动植物,均诞生在中国,是我们的国宝
◆震颤心灵的野性之美,唤起刻在人类基因中的自然密码

◆自然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展现出一个画纸上的野生动植物世界

◆保护自然要从娃娃开始,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散发大自然的魅力,倾听人与自然的对话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红灯频亮为什么?
雪豹是高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它的数量的减少,反映了生态的恶化。
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增加,带来了畜群的膨胀,侵占了雪豹的生存空间。按规定,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不能从事放牧和其他生产活动的。但保护区的面积有3000多平方千米,而保护区管理人员只有那么多,谁又管得了牧民的进人,甚至开采金矿、玉石等呢?
草场已不堪畜群的重负,严重退化。夏季来考察时,过去看到的肥美草场,现在都只有三四厘米高的草,心里的那种忧伤涌上心头。
游牧民族从来是将牧场分为夏牧场和冬牧场。这很像是轮休制,让草场有个休养生息的空问。但牛羊多了,夏牧场负载不了,只有向更高的山地去,这就挤压了原属于岩羊、北山羊的生活空间。我们在多处看到,同一块草场,白天是牛羊们来吃,到了晚上才轮到北山羊们来吃,生
态学家们哀叹:“还未等草开花结籽,草已被吃光了。”有一天巡护中,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区,我看到放牧着一群穿着棉衣的山羊,真是瞠目结舌。为什么?这里可能是夏牧场,按理,畜群早应退回温暖的冬窝子,因为即使是山羊也忍受不了这样的严寒。但畜群数量太膨胀了,聪明的牧民给山羊穿起厚厚的棉衣,强迫它们适应严寒。
整个生态恶化了,与牛羊争夺草地的野羊们,包括雪豹的食物中的其他草食动物,兔子、旱獭等数量大减。
任何动物在觅食时,都是以安全为第一。但饥饿的雪豹,有时只能铤而走险,袭击羊圈,攻击马驹。
过去,这里的牧民也像你说的那位蒙古牧民一样,保存着对于生灵的敬畏。对于雪豹偶尔吃了一两只羊,他们过去认为是神的眷顾,象征吉祥。但现在一只羊值几百元,还有的牧民是受雇于牧主,损失与自己的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使他们开始猎杀雪豹。当然,袭击家畜常常是狼干的坏事,雪豹只不过是代狼受过。再加上雪豹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猎杀雪豹的事件也时而发生。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我非常赞成你说的,亟待树立生态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相处时应具有的行为。在人的三维关系中,我们为什
么只有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和法律,而至今不能建立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来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呢?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需要具体措施的,空喊是注定要失效的。
有件事,一直憋在心头。考察队的向导木拉亮是位地道的牧民。雪豹小组常常在帐篷中讨论应该如何保护雪豹,对偷猎、盗猎分子应该严惩不贷,对于误杀雪豹的事件应该严肃处理。羊太多了,应保护草场。他一直低头不语,只是默默地听着。那天,讨论得特别热烈。木拉亮突然激动得血脉偾张,大声说:“那我们的家在哪里?”我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回答他!
他说得有理!是的,野生动物有法律保护,它吃了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