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科学走向艺术——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 张超 9787300319650 中国人民大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科学走向艺术——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 张超 9787300319650 中国人民大学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货源直发。

58.2 8.4折 69 全新

库存20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19650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2062210

上书时间2024-05-1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超,广东省高校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广州市教师培训“优秀专家”。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名师大讲堂授课名师以及特约研究员”“名师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全国高中新课标调研专家”“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和科研优秀教师”“全国教学能手和教研能手”。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授予“全国杰出教育创新人物”称号。 
出版发行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6篇论文被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参编人教版和粤港澳大湾区高中语文教材。多次获教育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组织的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在省内外开设8门继续教育课程,在全国举办讲座200余场。多次成为《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等刊物封面人物。 

目录
教学创新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2 
放飞学生的想象力8 
神奇的儿童诗15 
美、法、中作文题目比较19 
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24 
教学创新理念与实施策略27 
多些创新教育,少些死记硬背 
  —观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37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个伪命题40 
知识与见识43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45 
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的十大关系49 
有效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策略53 
教研写作,造就创新型教师58 
教学艺术 
教学导入,课堂中的凤头68 
教学提问,课堂中的发动机76 
教学暂歇,课堂中的休止符97 
教学高潮,课堂中的胜境101 
教学结课,课堂中的豹尾109 
教学板书,课堂中的明眸116 
教学语言,课堂中的花蜜134 
教学应变,课堂中的智多星142 
教学幽默,课堂中的调味剂151 
教学拓展,课堂中的纵横捭阖161 
品味语言,课堂中的橄榄166 
教学评价,课堂中的评判员173 
教学成长,教师人生的里程碑178 
教学感悟箴言录181 
教学课例 
莫泊桑的《项链》教学实录和点评184 
庄子的《逍遥游》教学实录197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和点评206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教学实录215 
辛笛的《风景》教学实录222 
鲁迅的《拿来主义》教学实录230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241 
王安石的《伤仲永》教学实录247 
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教学实录255 
刘向等的《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264 
茅盾的《风景谈》教学实录273 
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285 
唐弢的《琐忆》教学实录292 
李白的《将进酒》教学设计298 
巴金的《灯》教学设计307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313 
班固的《汉书·苏武传》教学设计320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教学设计328 
刘心武的《等待散场》教学设计334 
曹雪芹的《红楼梦·抄检大观园》教学设计341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从理论到实践,开创性、系统地探究和总结教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规律及方法的专著。其主要特色是创新性、艺术性、系统性、借鉴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有深厚教学理论的阐述,有精妙教学艺术规律和方法的提炼总结,有精彩且富有创意的课例示范……即便是理论阐述,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而是结合大量新颖、典型、生动的案例,给读者深广的启发和借鉴。此书是作者对四十余年教学生涯的理论和实践的独到思考和总结,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其他同类书籍中见不到的,独具特色的,是作者独到的教学实践、教育感悟和研究成果,不但内容发前人所未发,达到新的广度、高度和深度,而且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也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独树一帜。可以说,本书对各层次的教师和高校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精彩内容
一、科学与艺术
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是人类认知链条上的两极,代表着人类对世界两种不同的认识和表现形式,是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特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劳动成果。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科学,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彰显理性的力量,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规定的程序可以遵循。它能够重复,也必须可以重复。它可以积累性超越,是一种逻辑性创造。 
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展现感性的魅力,通过直观感受、灵感、潜意识等,从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现象中,探寻事物的本质。它没有规定的程序可以遵循,不可重复,也不能重复。它难以积累性超越,是一种灵感性创造。 
二、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的严谨科学、真实无误。教学内容是人类对各种学科认识的总结提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求准确无误、严谨细致地传承。 其次表现在教学过程合乎认知规律,遵循教学原则原理。课堂教学的环节结构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由课的类型决定,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结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具有科学合理性。总之,教学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技能具有科学性。合理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和技能的科学性。模式,是一系列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它体现了事物之间内在的规律关系。换言之,每个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当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用结构化的方式稳定下来,就是模式。只要条件具备、环境适当,教学结果就是明确的、可以预期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