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论(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杨明全 9787300226859 中国人民大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课程论(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杨明全 9787300226859 中国人民大学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货源直发。

32.5 8.3折 39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明全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26859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496287

上书时间2024-05-1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明全,教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课程理论研究、学校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等。主讲课程有“课程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等。2014—2015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CF)访学一年。校外学术兼职主要有:第一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小学课程改革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专家等。主持过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有《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研究》、《课程概论》、《国际视野下的STS课程研究》、《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泰勒》等,译著《教育知识的哲学》、《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等。

目录
上篇:课程的基础与原理
第一章  课程论学科概况
  导读
  第一节  现代课程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课程论的学科属性
  第三节  我国课程论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  中国课程的历史发展
  导读
  第一节  课程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家的课程思想简介
  第三节  中国传统儒学课程和蒙学课程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课程的近代化转向
第三章  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导读
  第一节  西方课程的起源与“七艺”课程的提出
  第二节  “七艺”课程的演变
  第三节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
  第四节  西方课程的近代化
第四章  课程的内涵、形态与范畴
  导读
  第一节  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  课程研究的基本范畴
第五章  课程论的学科基础与课程知识谱系
  导读
  第一节  课程论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课程论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节  课程论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节  课程知识谱系
  中篇:课程的思潮与流派
第六章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导读
  第一节  历史渊源与思想遗产
  第二节  提出背景与代表人物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主张
第七章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导读
  第一节  提出背景与代表人物
  第二节  基本的课程主张
  第三节  影响及评价
第八章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导读
  第一节  提出背景与代表人物
  第二节  基本的课程主张
  第三节  影响及评价
第九章  实践性课程理论
  导读
  第一节  提出背景与代表人物
  第二节  基本的课程主张
  第三节  影响及评价
第十章  当代课程理论的繁荣
  导读
  第一节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
  第二节  批判课程理论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下篇:课程的实践与变革
第十一章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导读
  第一节  “泰勒原理”与“目标模式”
  第二节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第三节  课程开发的“情境模式”
第十二章  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  
  导读
  第一节  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节  选择课程内容
  第三节  组织课程内容
  第四节  实施与评价课程
第十三章  学校课程建设与创新
  导读
  第一节  学校课程设置的分析与调整
  第二节  课程的设计与组织
  第三节  不同形态的课程组织与实例分析
第十四章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
  导读
  第一节  制度创新与课程管理的转型
  第二节  课程领导的内涵、原则与职能
  第三节  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课题
第十五章  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导读
  第一节  课程变革的原理及实践
  第二节  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实践举措
  第三节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第四节  教师参与课程变革

内容摘要
 课程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系统研究学校教育中的课程现象和课程问题的专门理论。杨明全著的《课程论(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是课程论学科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十余年来对课程问题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它从三个层面全面阐述了课程论的学科发展状况,包括上篇“课程的基础与原理”、中篇“课程的思潮与流派”、下篇“课程的实践与变革”。上篇阐述了课程论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专业知识基础,探讨了课程论的学科发展概况、中外课程的历史发展、课程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以及课程论的学科基础等;中篇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
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实践性课程理论、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批判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等;下篇则从课程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设计、开发、实施和革新学校课程,包括课程开
发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环节、学校课程建设与创新、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本书是新时期我国课程论教材建设的新成果,它体系完整、体例新颖,而且视野开阔,可读性强。它既充分吸收了国际上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发挥理论引领作用,又体现了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和理论应用,有助于引领学校课程创新、丰富课程实践、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意识与专业素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